秋分一到,是不是總覺得嘴里干干的,吃點肉又怕上火,清粥小菜又覺得沒力氣?老輩人常說"秋分食菜,勝似補藥",不是說要頓頓大魚大肉才叫補,選對蔬菜搭配著做,又解饞又不上火,身體還舒服。今天就給大家分享3道我家常做的秋分菜,都是試了十幾次摸出來的方子,新手跟著做也不會翻車。
先講香菇炒雞蛋,這菜看著簡單,其實好多人做不好——要么香菇出水,要么雞蛋炒老,我第一次做就踩了坑。那時候洗了香菇直接切,炒的時候鍋里全是水,雞蛋泡在湯里,軟趴趴的沒香味,被我爸說"還不如煮個蛋花湯"。后來才知道,香菇處理有竅門。
香菇要選那種傘蓋厚實、聞著有股鮮香味的,別買那種軟塌塌的,炒出來沒嚼勁。洗的時候用溫水泡5分鐘。然后切成薄片,放在碗里,用手使勁擠干水分——這步一定要做,我試過好幾次,擠了水的香菇炒出來焦香,沒擠的就會出水。擠完再用廚房紙吸一遍,保證表面干爽。
雞蛋打在碗里,加一小勺溫水攪勻,別加鹽先——之前看美食博主說,加溫水炒出來的雞蛋更嫩,我試了果然管用,比直接炒的軟乎多了。鍋里倒油,油熱了先倒雞蛋,用筷子快速攪,等蛋液剛凝住就盛出來,別炒到金黃,不然后面和香菇混炒會老。
鍋里再加點油,放香菇片,中小火慢慢炒,炒到香菇邊緣有點焦褐,香味全出來了,再把雞蛋倒回去。這時候加鹽調(diào)味,再撒點蔥花,翻炒10秒就行。我家孩子之前不愛吃香菇,這么做了之后,每次都能扒拉半碗飯。
接著說白蘿卜絲炒牛肉,秋分吃蘿卜正合適,順氣還不燥,搭配牛肉補能量,還不怕上火。
第一次做這菜,我把蘿卜絲切太細了,炒完粘成一團,老公說像"蘿卜泥",后來改成切粗絲,嚼著有口感,還能吸滿牛肉的香味。
牛肉要選牛里脊,嫩得很,別買牛腩,炒著嚼不動。切成薄片,用生抽、淀粉、一小勺食用油抓勻,腌20分鐘。我試過多次發(fā)現(xiàn),加食用油腌肉,炒的時候不容易粘鍋,還更嫩。
白蘿卜去皮,切成半厘米粗的絲,鍋里倒油,油熱了放姜片爆香,再放牛肉片,大火快速炒,炒到牛肉剛變色就盛出來,別炒太久,不然就老了。鍋里不用洗,直接放蘿卜絲,加一點點水,中小火燜一哈(一會兒),燜到蘿卜絲變軟,有點透明感就行,這樣蘿卜不辣,還帶點甜。
然后把牛肉倒回鍋里,加一勺生抽、半勺蠔油,翻炒均勻。最后撒點白胡椒粉,提味還能去點腥。突然想起小時候,我媽做這菜總用豬油炒,香得能飄到鄰居家,現(xiàn)在我偶爾也用豬油,確實比植物油香,但別多放,一勺就夠,不然會膩。之前看養(yǎng)生節(jié)目說,秋分吃蘿卜配牛肉,既能補點勁,又不會像吃羊肉那樣上火,特別適合這個節(jié)氣。
最后是芋頭蒸排骨,這菜我家每周必做,芋頭粉糯,排骨入味,老人孩子都愛吃。但第一次做的時候,芋頭蒸完爛成泥,排骨還沒入味,后來才摸出兩個關鍵技巧。
芋頭要選小個的荔浦芋,表皮有點毛糙,捏著硬實的,別買太大的,不容易蒸透還容易爛。去皮切成塊,塊別太小,然后放鍋里煎一下——這是我試了好多次發(fā)現(xiàn)的,煎過的芋頭蒸的時候不會爛,還帶點焦香,沒煎的一蒸就散。煎到表面有點金黃,盛出來鋪在盤子底部。
排骨切成小塊,泡在清水里10分鐘,把血水泡出來,這樣蒸著不腥。然后用生抽、老抽、料酒、一小勺白糖、淀粉抓勻,腌30分鐘。白糖別多放,就提個鮮。腌好的排骨鋪在芋頭上面,再放兩片姜、一顆八角增香。
蒸鍋加水燒開,把盤子放進去,中火蒸30分鐘。判斷熟沒熟有個簡單辦法:用筷子戳芋頭,能輕松戳透就好了。蒸好后撒點蔥花,不用再放其他調(diào)料,排骨的香味已經(jīng)滲到芋頭里了,一口下去,又香又軟,一點不膩。
其實秋分進補不用搞得多復雜,這3道菜都是家常食材,做法也簡單,花不了多少時間,卻比吃油膩的舒服多了。我家每周輪著做,家里人都說秋分后沒那么口干了,吃飯也香了。
你要是也覺得秋分沒胃口,怕上火,不妨試試這幾道菜,做法簡單。覺得有用的話,就點贊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人,讓大家都能吃點舒服的,順順利利過秋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