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看到標題點進來的伙伴肯定會問:2.2萬億,怎么來的?
——9月15日、9月5日,央行通過貨幣工具買斷式逆回購分別向市場投放了16000萬億;
——9月25日,再次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市場投放了6000億
兩種相加合計2.2萬億~
來,看圖~
央行向市場投放了2.2億元,但之前10000 億元 3 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和 3000 億元 6 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到期,合計13000 億元。
所以:
16000-13000=3000億
也就是說,央行在9月份,通過貨幣工具買斷式逆回購向市場凈投放了3000億元
除此之外,中期借貸便利到期3000億元,這樣中期借貸便利(MLF)凈投放3000億元。
9月份,截止發(fā)稿之日央行向市場凈投放貨幣6000億元。
而央行通過買斷式逆回購連續(xù)7個月、通過中期借貸便利連續(xù)4個月向市場進行增量的續(xù)作。
嗯,我知道上面的每一個字大家都認識,但就是有點“不說人話”,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大致就是:
1、央行在放水,在向市場投放貨幣;
2、連續(xù)多月續(xù)作,一來呵護市場,二來呵護來之不易的股市;
3、沒有降準降息,用短期貨幣工具來實現(xiàn)“更加積極穩(wěn)健、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承諾
那么,央行連續(xù)兩個月,也就是出來9月份之外,8月份也向市場凈投放6000億,兩者集合一共是1.2萬億。
這12000億相當于什么?
相當于變相降準。
也就是說,央行在工具箱里翻來翻去,思來想去沒有拿出全面降準的工具,沒有選擇擰開水龍頭“大水漫灌”,而是采用向市場投放為期一年的MLF和買斷式逆回購。
也就是說,到通過這兩個貨幣工具,可以隨時收回的。
那么,央行通過兩類貨幣工具,連續(xù)兩個月投放的1.2億相當于多少錢呢?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咱們說的“這1.2萬億元”是高能貨幣,是央行給予商業(yè)銀行的高能貨幣;
其次,商業(yè)銀行拿到這個1.2億元的高能貨幣,大概可以衍生出8.4萬億。
對,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
就是8.4萬億
現(xiàn)在的貨幣乘數在7左右,央行連續(xù)2個月,凈投放1.2萬億,商業(yè)銀行拿到這筆高能貨幣之后,就可以向市場派生出8.4萬億。
也就是說,1.2萬億高能貨幣,派生出6.4萬億廣義貨幣,也就是咱們常說的M2.
嗯~不要問我這是不是大放水~
因為相比降準釋放的“無期限貨幣”,買斷式逆回購和MlF釋放的貨幣是有時限的。
當然,大家也清楚:
最能干的央行,會根據市場情況和經濟恢復的情況,再決定“水池里的水位高低”。
換句話說,央行可以決定2025年12月是繼續(xù)再放一筆MLF或者買斷式逆回購,讓市場“水多”,還是收到期的貨幣讓市場“水少”
文章看到這里,肯定有人會問:以前貨幣增加房價就漲,現(xiàn)在感覺“天天放水”,這房子價格也沒有漲呢?
換句話說——
以前往池子里注水,這房子價格就像船只一樣,不斷升高;
現(xiàn)在雖然不像從前大水漫灌,可這水也沒有少放啊,怎么這房價就像“鑿漏”的大船一樣,不斷下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
央行為什么用貨幣工具,能接近哪些經濟問題,對我們普通人的影響又是什么?
01
那么,什么是買斷式逆回購?
簡單點說,“買斷式逆回購”是央行創(chuàng)設的貨幣工具,其創(chuàng)設目的就是貨幣放水。
但它的意義,遠不止放水那么簡單。
央媽的工具箱里,關于放水的工具有很多,比如降準,比如MLF。
當然,也有逆回購。
只不過,之前用的,不是買斷式逆回購,而是質押式逆回購。
質押式的意思,就是一級交易商
(商業(yè)銀行、證券公司等)把手里的證券
(主要是
國債
,下文以國債代替) 質押給央媽,央媽有了這個抓手,再借錢出去。
所以,質押式逆回購有個特點。
第一,這個錢是借出去的。
既然是借的,就得還。
所以,一定有一個期限。常見的,有7天期、14天期。
說白了,質押式逆回購,只能在短期維度內向市場提供流動性。
第二,國債的所有權沒有轉移。
國債是質押給央行的,央行是不能自行處置這些國債的,因為權屬還在一級交易商名下。
這一點,和我們抵押房子向銀行借錢是類似的道理。
我們把房子做抵押做按揭,房子的權屬還是我們的,銀行只是出于風險控制角度有抵押權。
除非我們貸款還不上,銀行才能對房子進行拍賣處置,否則,其他時候,房子的產權還在我們手上。
銀行無權對房子做任何處置。
逆回購在這個例子中,國債作為質押品,就類比于這里的房子,借入錢的商業(yè)銀行,就類比于這里的購房者;而借出錢的央行,就類比這里的按揭銀行。
就像房子的產權沒有轉移到銀行,逆回購也并不會增加央行持有的國債總量。
過去,我們一直在使用質押式逆回購,調節(jié)短周期內市場的流動性。
但是,從2024年開始,我們最靚的央媽已經不用質押式逆回購了,那么買斷式逆回購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具有顛覆性~
為啥說它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呢?
買斷式,顧名思義,就是央媽要把這些國債買斷,徹底交割。
央媽投放的貨幣,也不是借出去的,而是“花”出去的,是買國債的花費,所以,不用還。
到期之后,要不要賣掉回收流動性,決定權在央媽自己。
而且,國債發(fā)生了權屬的轉移,央媽會增加對國債的持有。
這一點,才是關鍵,也是我們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變化。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買斷式逆回購可以讓央媽持有更多的國債。
其次,控制債市~
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債大部分都在商業(yè)銀行手里,央媽手里壓根就沒多少貨。
砸到市場,產生不了多大的水花。
據統(tǒng)計,中國國債的持有者里面,商業(yè)銀行是大頭,占比達到63.5%,央行持有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國外呢?
美國是16%,日本更加瘋狂,達到47.7%。
這兩個國家之所以央行持有國債比例高,很大程度上和他們搞量化QE有關。
國家只管發(fā)債,央行這邊印鈔兜底,量大管夠,“無底線”支持中央財政。
從美國和日本央行的資產結構上看,國債占比都在60%以上!對比之下,我們的央媽太少了!
這次啟用買斷式逆回購,就是為了逐步增加央媽對國債的持有。
手里有貨了,自然可以更絲滑地實現(xiàn)“買賣國債”。
全球巨變,中國資產配置邏輯發(fā)生了改變,推薦閱讀文章《》
02
那么,什么叫中期借貸便利(MLF)也就是俗稱的麻辣粉?
早在2024年之前,MLF對中國普通人而言,就是最最最總要的貨幣類“參數”
因為MLF是貸款利率的錨。
別急,我先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把MLF的定義講給你聽:
MLF,英文全稱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直譯叫做“中期借貸便利”,
全稱名字不太好記是吧?
這時我們就可以記住他的俗稱——麻(M)辣(L)粉(F),說白了就是政策利率。
2024年之前的每個月15日,央媽會進行一次MLF的操作。
——央媽想刺激經濟,就把利率降一降,以這個利率借一筆錢給商業(yè)銀行。
商業(yè)銀行拿到一筆便宜的貸款,自然也有空間以相對低的成本借給企業(yè)和個人。
最后市場上借錢的利息整體都會低。
簡單理解,MLF就是央行放水,而MLF的利率直接決定接下來的市場利率走勢。
但從2021年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了利率傳統(tǒng)問題,就是MLF的利率傳導與市場逐步出現(xiàn)脫節(jié)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MLF的出現(xiàn)了調整,由過去單一中標變成了多重價位中標。
很多伙伴看到這里或許不理解,會問:啥意思
就是之前你的房貸利率,是按照MLF的單一中標價格來確定的,
但現(xiàn)在的房貸利率不再是LPR政策性利率的“參數”,而是以7天逆回購作為政策性利率的“參數”。
全球巨變,中國資產配置邏輯發(fā)生了改變,推薦閱讀文章《》
03
最后,說幾點供大家參考!
(1)站在未來看當下。
這句話是我們創(chuàng)號至今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投資,不能站在當下看未來,站在當下看未來就會“追漲殺跌”,錯失最佳的買入時機,最后變成韭菜。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站在未來看當下”,理性選擇時間、時機
(2)股市.
央行連續(xù)放水是為了呵護脆弱的股市,而股市則是當前經濟寒冬中的“一團火”,所以,央行必將細心呵護。
哦,對了,中國不會有“0”利率的房貸出現(xiàn),各位不要人云亦云,目前來看銀行最不愿意“動的蛋糕”就是房貸利率了
老實做人,踏實寫文,不鼓吹,不煽動,讓你明白房產這回事!
原創(chuàng)不易 點贊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