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鮮少有分享過楊凝式的書帖,楊凝式是五代十國的一位書法家,他的《韭花帖》被譽為是“天下第五行書”,此帖現(xiàn)存有3個藏本,分別藏于臺北和無錫博物館,而最后一個羅振玉藏本現(xiàn)已不知去向,所以準確的來講應(yīng)該是只有兩個藏本了,但羅振玉藏本是被公認是真跡的。
楊凝式是出生于唐未年間,主要生活于五代十國這一亂世之中,他字景度,號虛白,他一生仕途坎坷,一生跳槽過挺多個公司的,不過這也不能怪他,主要是他當時所處的時代朝代更迭真的是太快了,他先后在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朝為官,卻始終未能施展抱負。
他面對那亂世的紛爭與權(quán)謀,他卻選擇了以“心疾”為由辭職,甚至佯狂避世,因此被世人稱為是“楊瘋子”。今日就來分享一帖他的成名代表作《韭花帖》,故名思意,此帖就是與韭花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故事是這樣的,說是在楊凝式的一個初秋午休之后,因友人饋贈其韭花而靈感大發(fā)而作。這幅作品高26厘米,寬28厘米,共7行,63字,字體介于行書與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楊凝式在創(chuàng)作中巧妙地運用了內(nèi)擫和外拓的筆法,將二者融為一體,使得字體既端莊穩(wěn)重,又不失靈動自然。
還有一說法是,楊凝式睡醒后餓得不行,剛好吃到了韭花這道好吃的,心里特別舒服,靈感一下子就來了,于是寫下了《韭花帖》。無論故事如何,終歸是與韭花相關(guān),不過我們可以看其原文,就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原文:晝寢乍興,輖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馀,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鑒察。謹狀。七月十一日,狀。
大意是:午睡剛醒,腹中饑餓難耐,忽然收到您的書信,承蒙饋贈一盤菜肴。此時正是初秋落葉報秋、韭花滋味最鮮之時,搭配嫩羊肉實屬珍饈。飽食之余,感激之情刻骨銘心,特修書致謝,望您體察。此狀寫于七月十一日。
通過此帖書法我們不難看出,楊凝式的書法風格,既繼承了唐代書法的法度,又開創(chuàng)了宋代尚意書法的先河。他的書法初受歐陽詢、顏真卿、懷素、柳公權(quán)等唐代大家的影響,后上溯魏晉,深得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神韻。
字距與行距被刻意拉寬,形成了一種清朗寬綽的布局風格。這種布局在楊凝式之前的書法作品中較為少見,體現(xiàn)了他在書法藝術(shù)上追求簡淡瀟散、自然天成的審美情趣。在空間的安排上,字與字之間或緊密或疏離,行間距甚至超過了字距,這種大膽的嘗試使得整個作品充滿了虛實相生、變化無窮的美感。
楊凝式《韭花帖》高清單字
此帖曾歷經(jīng)宋徽宗宣和內(nèi)府、南宋紹興御府等多位帝王的珍藏,元代歸張宴所有,明代又經(jīng)項元汴、吳楨等名家遞藏。乾隆時期,鑒書博士因冒死以摹本偷換真跡,使得摹本留在宮中,而真跡則流入民間,最終被羅振玉購得。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