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寫詩的目的,或是為了抒發(fā)個人的思想情感與價值觀念,或是為了表達對藝術(shù)的追求與美的享受,或是為了表達對社會的批判與記錄。
不過,在北宋詩壇,有一位詩人卻比較奇葩,他寫詩不是為了以上這些目的,而僅僅是為了“拍馬”升職。
而且這位奇葩的詩人不僅升了職,他寫下的這首“馬屁詩”還意外走紅,留名青史,這位寫下“馬屁詩”的人便是宋朝詩人蘇麟。
圖片
和宋朝的許多詩人比起來,蘇麟可以說是名不經(jīng)傳,可他的這首“馬屁詩”,人們使用的頻率卻勝過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人,哪怕是到了今天,我們有時候都會忍不住去用。
從效果上來說,蘇麟的這首“馬屁詩”,既拍了上司的馬屁,又讓其中的一句成了千古傳誦的名言。那么在這首詩的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且來看看。
公元1033年冬,范仲淹因仁宗廢后一事,與宰相呂夷簡多次諫諍,觸怒了宋仁宗趙禎,最終被貶至睦州,即今天的杭州淳安新安縣。
但是,盡管范仲淹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他仍然胸懷大義,心系大宋,恪盡職守,為大宋舉薦可用之才。
尤其是那些德才兼?zhèn)涞馁t良之才,范仲淹更是竭力推舉,力圖為國家選拔棟梁的同時,也助天下學(xué)子施展才華,實現(xiàn)報效國家的愿望。
在范仲淹的舉薦之下,很多德才著稱的人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從而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這些人也因此對范仲淹含有感激之情。
不過,范仲淹做得再好,可還是遺漏了一個人,這個人便是蘇麟。此人是宋朝的一個詩人,更是宋朝的一個巡檢官。
而蘇麟之所以沒有得到提拔,倒不是因為范仲淹不想舉薦他,而是因為他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有機會在范仲淹面前露臉。
除此之外,蘇麟還是一個性情耿直的人,從來不屑于曲意逢迎,這使得范仲淹失去了認(rèn)識和了解蘇麟的機會。
基于這些原因,蘇麟一次次地喪失了晉升的良機??僧?dāng)蘇麟看著周圍的同僚們個個都得到了升遷時,他的心內(nèi)開始不平靜了起來。
尤其是當(dāng)他看到了那些才能不及自己的人都得到了提拔時,蘇麟的內(nèi)心更是波瀾起伏,一股不平衡的感覺油然而生。
作為宋朝非常上進的官員之一,蘇麟并沒有得到上級范仲淹的認(rèn)可,這讓他很是郁悶。他思來想去,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搏一搏。
然而,究竟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才能獲得范仲淹的賞識呢?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蘇麟決定用一首詩來吸引范仲淹的目光。
主意拿定后,蘇麟便揮毫潑墨,提筆寫了下一首詩,并把這首詩呈給了范仲淹,請求他指點一二。其詩如下:
《斷句》
宋代:蘇麟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br/>
這樣的兩句詩,不知其是一首詩中的兩句詩,只是因為這兩句詩的影響遠遠大過了其他詩句,導(dǎo)致其他詩句慢慢地被淡忘了或者遺失了。
還是說蘇麟原本就只寫下了這兩句詩,最終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以至于人人都記住了這兩句詩??傊?,史書沒有記載,今人亦難考據(jù)。
只知這兩句詩名垂青史,至今仍為世人傳誦。而且這兩句詩還將社會百態(tài)、官場沉浮、人情冷暖盡數(shù)囊括其中,筆力渾厚而不露痕跡。
正因如此,這兩句詩至今仍被人們頻繁運用于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之中。只是,人們極少認(rèn)得這首詩正是蘇麟為求得上司范仲淹賞識特意寫下的一首詩。
在這首詩中,開篇的“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句是說,那些靠近水畔的樓閣軒榭,因為與水交相輝映,所以當(dāng)月色灑下來時,便有無窮的美處與妙處。
這一句表面上是寫景,實則暗示范仲淹:靠近您的人(如府中官員)都得到了提拔或重用,我這“遠水樓臺”何時才能沾點光呢?
而“向陽花木易為春”一句,則描繪了向陽花木因得充足光照,呈現(xiàn)出花木繁茂、春意盎然的景象。
很顯然,蘇麟僅僅用了短短兩句詩,卻表達出那水畔的樓臺軒榭都能得到絕妙的月色之美。
那向陽光的花木,由于位置上占盡了先機,也能得到充足的陽光和水分,而他蘇麟,卻沒有獲得范仲淹的關(guān)注與舉薦。
所以,當(dāng)蘇麟把這首詩呈現(xiàn)到范仲淹的面前時,這位明察秋毫的著名詩人便敏銳地捕捉到了詩中的弦外之音。
于是,他大笑之后,便開始著手調(diào)查蘇麟的才能以及政績。這一查竟查出了蘇麟不僅才華過人,而他所管轄的地方也管理得很出色。
了解到這些,范仲淹便修書一封,向朝廷舉薦了蘇麟。沒過多久,蘇麟便得了相應(yīng)的提拔與升遷,在他所在的位置上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而蘇麟的這兩句詩,從此便名揚四海,古今流傳,尤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句,因其比喻精妙、語言凝練,迅速流傳開來,成了千年不朽的經(jīng)典。
那么,蘇麟的這首“馬屁”詩為什么能夠流傳千古,而且還能被無數(shù)人爭相使用呢?
關(guān)鍵在于他抓住了人們最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公平”,這兩個字對所有人來說都極為敏感的,而且任何人都不愿被別人忽視,尤其是自己的上級。
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蘇麟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蘇麟即便沒有抱怨,也沒有怨天尤人,僅僅是用詩意的語言,將自己的訴求包裝成自然之景,便暗示了自己的上司,也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這種“軟表達”,比直白的求官更顯智慧。所以雖然過了近千年的時間,這一句“近水樓臺先得月”也還在發(fā)揮著它的巨大作用。
只是它早已脫離了它原本的語境,成了人人會用的俗語。
?*文中圖片皆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