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走出漫長的負罪感?
這是貳貳零陸看作品的第329影評
《愛》(Amour)&
《我是傳奇》(I Am Legend)
在人類情感的復(fù)雜圖景中,或許沒有哪個決定比結(jié)束所愛之人的生命更為艱難了。
當疾病與痛苦將生命的美好侵蝕殆盡,當愛與放手成為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被迫直面生命中最深刻的矛盾。
《我是傳奇》中Will Smith(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角色羅伯特·內(nèi)維爾在末世紐約城與他的狗薩姆相依為命,而《愛 Amour》中喬治與安妮則在一間巴黎公寓里面對衰老與疾病的折磨。
這兩部看似截然不同的電影,卻共同探討了一個永恒的問題:當愛意味著放手,我們是否有勇氣做出最終的決定?
在《我是傳奇》中,內(nèi)維爾在狗薩姆感染病毒后,不得不親手結(jié)束這位唯一同伴的生命,這一刻的戲劇張力不僅來自于末世生存的殘酷,更來自于內(nèi)維爾臉上那種無法言說的痛苦。
而《愛 Amour》中,喬治用枕頭使受盡病痛折磨的安妮窒息的那場戲,以近乎殘忍的冷靜展現(xiàn)了愛的最終表達。
這兩部電影呈現(xiàn)了同一抉擇的兩個面向:內(nèi)維爾的選擇是突然的、被迫的,源于外在的感染危機;而喬治的決定則是漸進的、深思熟慮的,是對長期痛苦的內(nèi)在回應(yīng)。
這種差異揭示了面對這一問題時的一個重要維度——時間性。
緊急狀況下的決定與長期照護后的決定,雖然同樣痛苦,卻有著不同的倫理考量。
安妮在《愛 Amour》中的一句話點明了這種困境的本質(zhì):“你有時候像一只怪獸,但很溫柔。”
這種矛盾的描述恰恰捕捉了這種決定的雙重性——外表看似殘酷,內(nèi)心卻充滿溫柔,當生命只剩下痛苦的延續(xù),結(jié)束它反而成為了一種愛的行為。
目前全球范圍內(nèi)允許安樂死的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加拿大、西班牙等,其中,瑞士是唯一允許為外籍人士實施協(xié)助自殺的國家。
這些國家大多要求患者滿足極端痛苦且無治愈可能的條件,并經(jīng)過多次醫(yī)學(xué)和心理評估。
公眾對安樂死的接受度相當高,例如,一項調(diào)查顯示,76.3%的某國人對安樂死持肯定態(tài)度。
在法國,約90%的民眾支持為植物人實施安樂死。,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問題涉及自己的親人時,支持比例會下降至78%,這反映了情感因素對理性立場的影響。
埃塞俄比亞在2025年8月宣布允許被動安樂死(停止生命支持),但需三名醫(yī)護人員共同確認患者腦死亡或不可逆衰竭狀態(tài)。,這一最新發(fā)展表明,全球范圍內(nèi)對生命終結(jié)方式的討論正在不斷深入。
做出結(jié)束所愛之人生命的決定后,如何走出負罪感也必然成為一道心理難題。
喬治在《愛 Amour》中講述童年故事的行為,可以理解為一種自我安慰的嘗試;而內(nèi)維爾在《我是傳奇》中繼續(xù)研究病毒解藥,則可視為一種對失去的心理補償機制
做出這一抉擇后的人生,必將終身背負難以磨滅的負罪感。
想走出這份沉重的負罪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段與自我和解的旅程。
這份罪責(zé)感并非源于你做錯了什么,而是源于你深深的愛與不忍,就像電影中的喬治,他的行為表面看似冷酷,內(nèi)里卻包裹著極大的溫柔。
《我是傳奇》中內(nèi)維爾在荒蕪城市中的孤獨,其深處是對過往抉擇的無盡掙扎,傾聽這些內(nèi)心的聲音,讓情緒自然流淌,是愈合過程中必要的一環(huán)。
讓自己接受這一決定已然艱難,而讓親人 們“欣然接受”更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wù),更現(xiàn)實的目標可能是追求理解與尊重,而非完全的認同。
在《愛 Amour》中,喬治與女兒之間就安妮的狀況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這種代際之間的理解差異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十分常見。
當患者認為自己“心愿已了,已準備好死亡”時,家人卻可能因不舍而堅持延續(xù)治療。
讓親人接受這一決定的最佳方式,可能是在健康時就進行生前預(yù)囑的溝通。
法國近1/3的民眾表示已向親人聲明或擬寫安樂死自愿書,這種提前溝通可以減輕親人在最終決定時的心理負擔。
重要的是要明白,這種接受不是一次性的決定,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持續(xù)對話,以及對彼此立場的尊重。
正如《我是傳奇》的雙結(jié)局所暗示的,不同的人可能對生命與死亡有著不同的理解,而真正的和解來自于對這種差異的包容。
《我是傳奇》和《愛 Amour》以不同的方式探討了愛的終極邊界。
當安妮對喬治說“你有時候像一只怪獸,但很溫柔”時,她不僅描述了自己的丈夫,也描述了所有面臨這一抉擇的人的內(nèi)在矛盾。
這兩部電影也提醒了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僅在于其長度,更在于其質(zhì)量,當生命只剩下痛苦的延續(xù),結(jié)束它可能不是恨的行為,而是愛的最終表達。
作出結(jié)束至親痛苦的決定后,走出負罪感需要時間、自我寬恕以及周圍人的支持,亦或……永遠也走不出。
在愛與死亡的雙人舞中,或許沒有完美的步伐,只有真誠的面對。
枕頭下安靜的呼吸與夜幕中無聲的告別,都是愛的最后語言。
看完別忘點個文章最下面的“贊”和“在看”
聽說……就是你經(jīng)??赐瓴稽c吧?
如喜歡,請繼續(xù)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