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拒絕“為母則剛”:請允許媽媽先做回自己
一位38歲的杭州媽媽,在連續(xù)幾年每天只睡五小時的透支后,猝然離世。新聞里那句“家里成員一應(yīng)俱全,一個都不少”的描述,像一根尖銳的刺,扎進了無數(shù)人的心里。一個都不少,唯獨少了她自己。
她的時間表,精確到令人窒息:凌晨四點,當城市還沉浸在睡夢中,她已起身為一家人準備早餐;六點,護送孩子上學(xué);傍晚接回,然后是晚餐、輔導(dǎo)作業(yè)、無盡的家務(wù),直至深夜,可能還要處理未完成的工作。這是一個現(xiàn)代版“西西弗斯”的故事,只是她推上山的,不是巨石,而是整個家庭的日常運轉(zhuǎn)。她像一根被拉到極致的橡皮筋,終于,“啪”的一聲,斷了。
這讓我想起那個深刻的評論:做一個60分的媽媽,而不是85或100分。 這并非倡導(dǎo)懶惰或不負責任,而是一場關(guān)于母親自我救贖的、最清醒的智慧。
世世代代的女性,似乎都被架上了一個高臺。社會一邊用“為母則剛”的贊歌將母親們神話,一邊又用“完美主婦”的模板將她們框定。母親們要在職場上獨當一面,要成為孩子的“海淀媽媽”或“順義媽媽”,要打理出堪比雜志封面的家居環(huán)境,還要保持精致的容顏和穩(wěn)定的情緒。100分的標準,像一張無形的評分表,懸在頭頂,驅(qū)使母親們不斷壓榨自己的精力、時間和健康,去換取一個個看似光彩的“A+”。
可100分的代價是什么?是深不見底的疲憊,是悄然滋長的怨懟,是那個在深夜里獨自崩潰的、真實的自己。當為了給孩子100分的陪伴而強打精神,卻失去了平和的心境;當為了做出100分的菜肴而耗盡心力,卻無法享受餐桌上的溫馨;當追求100分的整潔而不斷苛責家人,卻破壞了家庭應(yīng)有的松弛感,試問,這100分,真的值得嗎?那個逝去的生命,用最慘痛的方式告訴我們:答案是,真的不值得,也真的沒必要。
60分的媽媽,懂得“足夠好”的哲學(xué)。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展示完美的舞臺。早餐可以是簡單的牛奶燕麥,不必是花樣繁多的中式面點;地板可以允許有孩子的玩具痕跡,不必一塵不染;孩子的作業(yè),可以在陪伴中鼓勵他獨立思考,不必每題都輔導(dǎo)到滿分。接納生活本來的瑣碎與不完美,也接納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局限。
作為一個媽媽,或許一個家庭的健康生態(tài),不在于母親一個人的單方面犧牲與奉獻,而在于所有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分擔。那個“成員一應(yīng)俱全”的家庭里,父親的角色在哪里?60分的媽媽,會智慧地“退后”一步,將空間讓給丈夫,讓父親的責任得以彰顯,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雙方的愛與力量。她不是超人,也不該是超人,她需要伴侶的扶持,需要家人的體諒。
更重要的是,60分的媽媽,為自己保留了40分的生命空間。 這40分,用來好好睡覺、安靜讀書、與朋友小聚、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她首先是她自己,然后才是母親和妻子。一個電量滿格、內(nèi)心充盈的母親,所能給予孩子的情緒價值和生命能量,遠遠超過一個耗盡自我、只剩空殼的“滿分”母親。孩子的健康成長,更需要的是一個快樂、松弛、有生命力的媽媽,而不是一個被疲憊和焦慮包裹的“偉大”犧牲者。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這位杭州媽媽的悲劇,是一記沉重的警鐘。它敲給每一個在“完美”陷阱中掙扎的女性,敲給每一個認為母親的付出理所當然的家庭,也敲給整個社會。
或許,應(yīng)該從追求“完美”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吧。擁抱那個60分的自己,允許飯菜偶爾失手,允許家里偶爾凌亂,允許孩子偶爾犯錯,也允許自己偶爾“偷懶”。當母親們放下超人的披風,感受一下生活最真實的溫度,才能讓愛在松弛的土壤里生根發(fā)芽。
做一個60分的媽媽,不是懈怠,而是一種更深沉、更可持續(xù)的愛。愛家人,也從此刻起,好好愛自己。因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整個家庭最溫暖的“滿分”。家庭因為你的存在,才更有溫暖,而不是因為你的100分,感受到的完美。
#杭州媽媽猝死 #眾晟悅納 #100分媽媽 #60分媽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