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末,當中日韓三國環(huán)境部長的簽字筆墨跡尚未完全干透時,太平洋對岸卻已經炸開了鍋。
《中日韓環(huán)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2026-2030)》剛在山東煙臺落下帷幕,美國中西部的大豆種植戶們就迎來了當頭一棒,中國買家的訂單登記數量為零。
這個曾經一年能賣出數千萬噸大豆給中國的超級農業(yè)大國,如今正眼睜睜看著自己最重要的客戶轉身離去。
白宮里那位推特治國的主人這回真的坐不住了,各種救市措施接連出臺,但美國農民們的日子依然不好過,南美的巴西農場主們卻笑得合不攏嘴,他們的大豆正源源不斷地駛向中國港口。
9月28日,第二十六次中日韓環(huán)境部長會議在山東煙臺舉行,三國部長共同簽署了新一期環(huán)境合作聯合行動計劃。
這份涵蓋八大優(yōu)先合作領域的文件,為未來五年的環(huán)保合作奠定了基礎,說起來也巧,就在三國為了藍天白云握手言和的同時,中美之間的貿易較量卻愈演愈烈。
環(huán)保談的是合作共贏,貿易玩的卻是你來我往。這種反差,多少有些諷刺意味。
美國大豆協(xié)會主席凱萊布·拉格蘭近日警告稱,美國農業(yè)正面臨危機,大豆迎來收獲季,但歷來是最大買家的中國卻未下達任何訂單。
這可不是什么小數目,要知道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超過1億噸,其中相當一部分原本來自美國。
在艾奧瓦州,農場主詹姆斯·威爾遜站在自家3000英畝的大豆地里,望著滿倉庫待售的大豆發(fā)愁,這位第四代農場主給記者算了筆賬:每英畝種植成本480美元,按現在的市場價賣出去,每英畝要虧120美元。
這些大豆本來應該漂洋過海到中國去的,現在卻只能堆在倉庫里發(fā)霉。
類似的故事在美國中西部到處都在上演,商務部發(fā)言人何亞東在9月25日的例行發(fā)布會上表示,關于大豆貿易,美方應采取積極行動,取消相關不合理關稅,為擴大雙邊貿易創(chuàng)造條件。
當美國農民為銷路發(fā)愁時,巴西的農場主們卻忙得不亦樂乎。
2025年5月,巴西出口中國大豆量達1211萬噸,同比大增37.5%,巴西2024-2025農業(yè)周期內大豆產量預計將達1.695億噸,同比增長14.7%,再創(chuàng)新高。
在巴西的桑托斯港,裝載大豆的貨輪排成了長隊,這些原本可能屬于美國商人的貨位,現在全被巴西的大豆貿易商占據,巴西農業(yè)部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巴西對華大豆出口額占比逾七成。
巴西經濟學家卡洛斯·門德斯指出了其中的關鍵:中國買家現在要求供應商提供從種植到裝運的全鏈條溯源數據,這恰好是巴西農業(yè)的優(yōu)勢。不僅如此,巴西大豆在價格上也更有競爭力。
面對農業(yè)州的怨聲載道,特朗普政府也沒閑著,各種農業(yè)補貼計劃接連出臺,試圖為受影響的農民提供幫助,但問題是,農民們要的不是補貼,而是市場。
美國參議院農業(yè)委員會主席查克·格拉斯利就直言不諱地說:我們需要的是打開中國市場的鑰匙,而不是更多的空頭支票。
補貼治標不治本,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如果關稅戰(zhàn)長期持續(xù),相當數量的美國農民將破產,艾奧瓦州等農業(yè)州的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相比2024年大選已經下降了不少。
這場貿易摩擦的影響遠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些。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加征10%關稅,這直接推高了美國大豆的進口成本。
海關總署還決定暫停美國CHS Inc.等3家企業(yè)大豆輸華資質,原因是在進口的美國大豆中檢出麥角和種衣劑。
技術標準正在成為新的博弈焦點,中國海關推出的新質量認證體系包含轉基因成分檢測、農藥殘留限量等12項指標,被業(yè)界稱為"最嚴大豆標準",這些標準不僅提高了美國大豆的出口成本,也為其他國家的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設置了更高門檻。
中國也在構建多元化的供應鏈體系,在東北黑土地上,國產大豆種植基地面積不斷擴大,采用智能灌溉和精準施肥技術的示范田單產比傳統(tǒng)種植方式提高了30%。
在沿海港口,青島港建設的全球最大大豆散貨碼頭配備自動化卸貨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作業(yè)效率。
這場貿易博弈的政治影響也開始顯現。美國中西部的農業(yè)州歷來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但現在這些地區(qū)的農民開始公開質疑政府的貿易政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艾奧瓦州農民告訴記者:我們支持特朗普是因為他承諾會讓我們的日子更好過,但現在看來,他的政策正在傷害我們。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全球農產品貿易正在發(fā)生深層次的結構性變化,2025年前2月,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913萬噸,較去年同期激增84.1%,但這主要是因為特朗普上任前美國大豆船貨集中到港。
而從巴西進口量僅為359萬噸,較去年同期驟降48.4%,這種seasonal的變化反映了供應鏈的復雜性。
美國農業(yè)部預測,2025/26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將降至4749萬噸,較上年減少6.4%,而巴西大豆出口量預計突破9000萬噸,這種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迫使美國農業(yè)界重新審視其全球戰(zhàn)略。
回到最初那個時間節(jié)點上,中日韓三國能在環(huán)保領域達成合作協(xié)議,說明即使在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下,各國仍然有合作的意愿和空間,環(huán)保合作講究的是長遠眼光和共同利益,這或許也能為解決貿易爭端提供一些啟示。
畢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試圖人為割裂世界的做法都注定會碰壁,美國農民需要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也需要優(yōu)質的農產品,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誰更強硬,而在于如何在競爭中尋找合作的可能。
這場圍繞大豆的貿易較量,表面看是農產品的買賣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全球化時代各國相互依存的現實。
中日韓在環(huán)保領域的合作給我們一個啟示:即使在分歧中,各國仍然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尋找合作空間。
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是大勢所趨,任何單方面的強硬措施都無法阻擋這一趨勢。相信通過對話協(xié)商,各方最終能找到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