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八天長假才兩天,全國高速擁堵呈現(xiàn)“全周期、大范圍、高強度”特征,10月2日正值出行高峰核心時段,多地路段擁堵狀況達到峰值。
節(jié)前9月30日15時至23時,北京G4京港澳、上海G2京滬等核心路段已現(xiàn)擁堵,指數(shù)突破9.0,不少凌晨出發(fā)試圖錯峰的車主仍陷入困境,深圳機場高速凌晨5點就堵成紅色長龍,車主自嘲“路上全是‘聰明人’”。
10月1日8時至14時迎來流量峰值,長三角G2京滬高速無錫——蘇州段等10余處路段擁堵超6小時,車流密度達平日3倍以上,無人機航拍顯示車流形成“紅白交織的鴛鴦鍋”奇觀,這一景象登上熱搜引發(fā)熱議。
10月2日當天,杭州千島湖、西安兵馬俑等景區(qū)周邊路段早晚持續(xù)擁堵,G4京港澳廣州——深圳段出現(xiàn)50公里緩行帶,有車主反映開了2天仍未抵達目的地。返程高峰即10月7—8日,擁堵加劇的預測將如期而至,多地路段緩行時間將超過8小時。
擁堵中的“即興消遣”成為獨特景觀,河南高速停滯路段,車主支起羽毛球網(wǎng)對打,有人牽著狗在高速公路上遛。安徽蕪合高速應急車道上,有人架桿釣魚;更有農戶散養(yǎng)的土雞闖入車流,引發(fā)乘客下車抓捕,相關視頻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
服務區(qū)內場景更顯荒誕,江蘇陽澄湖服務區(qū)單日泡面銷量達平日15倍,熱水供應處排起50米長隊,被戲稱“泡面經濟天花板”。
新能源車主處境尤為窘迫,浙江嘉興南湖服務區(qū)充電樁前隊伍綿延數(shù)百米,湖南官莊服務區(qū)充電樁叫號至49號,一名廣州車主等待3小時才充上電,加上充電耗時共花費4小時,更有車主睡一覺仍未等到充電位,無奈呼叫拖車補充燃油。京哈高速一服務區(qū)甚至出現(xiàn)充電樁叫號至60多號的情況,車主等待近4小時才完成補能。
擁堵背后是多重因素疊加。需求集中是核心誘因,國慶中秋疊加催生強烈出行意愿,交通運輸部數(shù)據(jù)顯示,假期跨區(qū)域人員流動量超20億人次,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日均約1250萬輛,占比近20%。
為避高峰的“預判式出行”反而制造新堵點,9月30日凌晨出發(fā)的車主在河南段仍遭遇5小時擁堵,形成“越錯峰越擁堵”的惡性循環(huán)。
管理與設施短板進一步加劇問題。全國33處高速施工路段影響通行,京臺高速蚌埠段封閉導致并行路段流量激增30%;新能源車占比提升至20%,但充電樁雖覆蓋率超97%,卻因潮汐式需求導致超三分之一服務區(qū)充電樁滿負荷運行。
部分服務區(qū)僅2—4個充電位,增程、混動汽車加入排隊更添壓力。應急處置效率不足同樣關鍵,長三角路段每小時超20起追尾事故,單一事故平均疏導耗時超1.5 小時,缺乏快速處置手段。
破解擁堵需多維發(fā)力。政策層面可優(yōu)化免費機制,探索“分時段階梯免費”,如9月30日、10月8日實行“早 8 點前免費”引導錯峰。推廣江蘇“358”限流機制和安徽“潮汐停車”模式,江蘇國慶期間已設置349處應急救援駐點,新增充電樁1299 個、移動充電車20輛。
設施升級刻不容緩,三年內需實現(xiàn)重點服務區(qū)充電樁全覆蓋,推廣寧波慈城服務區(qū)超級充電樁,功率為普通的8倍,和應急儲能充電車模式,同時建立“充電預約+代充服務”體系。
技術賦能方面,依托大數(shù)據(jù)打造擁堵預警系統(tǒng),通過導航APP實時推送繞行方案,準確率需 90%以上。還要落實“彈性休假”,鼓勵企業(yè)錯峰帶薪假,文旅平臺及時發(fā)布景區(qū)飽和度,對超80%客流景區(qū)實施“管控+接駁”。
黃金周擁堵本質是集中需求與公共服務的矛盾,唯有技術升級、政策精準調控、設施迭代升級、公眾理性參與,才是緩解高速公路擁堵的根本出路,能讓高速路網(wǎng)回歸“通行本質”,讓假期出行更順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