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國海軍在比斯開灣公海區(qū)域,公然攔截并扣押俄羅斯油輪“博拉卡伊”號(又稱“長灘號”)。不過在俄方譴責后,不到48小時就放行了,該油輪載有11萬噸運往印度的俄羅斯原油,法方稱因未找到違禁品證據,隨后放行油輪。不過船上中國籍船長與大副被短暫扣留,同時向中國船長發(fā)出傳票,要求其于2026年2月赴法國出庭。
不過,就在中方還未出手之際,英國媒體《旁觀者》就看不下去了,直斥法國行動為“政治噱頭”,開始嘲諷法軍。按照英國媒體的說法,歐洲根本上無力阻止這種運輸行為。
法國海軍公然攔截并扣押俄羅斯油輪“博拉卡伊”號
事件的起因是10月1日,法國特種部隊以“涉嫌違反歐盟制裁”和“可能與丹麥無人機事件相關”為由,在公海登檢俄羅斯油輪“博拉卡伊”號。該油輪懸掛貝寧國旗,隸屬俄羅斯為規(guī)避制裁組建的“影子艦隊”,從俄羅斯普里莫爾斯克港駛往印度瓦迪納爾港。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稱此舉為“重要行動”,但俄方回應“不掌握相關情況”,并指責法國行為屬“海盜行徑”。
隨后經搜查未發(fā)現(xiàn)違禁品后,法國于10月3日放行油輪,使其繼續(xù)駛向印度。然而,法方向中國船長發(fā)出傳票,指控其“拒絕服從指令”,要求2026年2月出庭受審。看得出來,雖然船員雖未受人身傷害,但航行計劃被打斷,且面臨潛在法律糾紛。
法國軍方出動扣船
那么法方此舉顯然是不正規(guī)的,也是踢到了鐵板,一方面,英國媒體就嘲諷法國行動“雷聲大雨點小”,質疑其既不敢徹底扣押俄油輪,因歐洲依賴俄能源,又試圖通過審判中國船長“挽回面子”。
另一方面,俄羅斯警告,將采取對等反制,可能針對法國商船或能源供應。而且更重要的是,印度作為原油買家,如果法國強行干擾商業(yè)航運,肯定會引發(fā)后者不滿,甚至影響其與法國的軍貿關系,如陣風戰(zhàn)斗機訂單,這不是法國想要看到的結果。
法國軍人登船
不過從這次法國的行動看,政治象征大于實際效果,因為法國此次行動,為的就是試圖在歐盟內展現(xiàn)“對俄強硬領袖”姿態(tài),尤其在俄烏沖突陷入僵局、西方制裁效果有限的背景下。然而,法國迅速放行油輪,也進一步表明法國缺乏與俄羅斯直接對抗的底氣和勇氣
一方面是能源依賴制約,歐洲仍難以完全擺脫俄能源,若俄實施反制(如切斷天然氣供應),歐洲將徹底面臨國內能源價格飆升壓力。另一方面,法律依據薄弱,公海扣押民用船只缺乏聯(lián)合國授權,僅憑歐盟單邊制裁難以構成國際法理基礎,所以法軍此舉,沒有合法性。
事發(fā)地點
但沒想到的是,船都放了,人也放了,法國還讓中國船長出庭,但我個人認為最終是不會出庭,因為法方舉動本身就不是合法行為,而這次針對中國船長的法律行動,可能意在轉移國內視線并試探中方反應。而且事件涉及印度能源利益,法國若過度施壓,可能破壞其與印度在防務領域的合作。所以法國此舉也是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但無論如何,這也進一步提醒了俄羅斯,能源東移需要加快了,俄或將更多原油貿易轉向印度、中國等亞洲買家,并通過北極航線(受俄軍保護)規(guī)避西方攔截。
而且法國也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收手,無疑是破壞了全球航運規(guī)則,若各國效仿法國在公海單邊行動,全球貿易安全將受威脅,以后誰都可以扣法國的船只了不是?但無論如何,法國扣押俄油輪雖暫告段落,但這也進一步暴露了,法國還是沒能看清形勢,貿然在公??垩捍唬瑩p害的是自身的公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