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修”的風,終于刮到了月餅。
年輕人紛紛開始對月餅進行“邪修”爆改,高級的玩家,從配料到餅皮全程自己動手,“少鹽少糖”吃的就是個安心。
哪怕不懂任何廚藝,只要手上有個模具,就能把各種食物通通變成月餅:漢堡、面包、蛋黃派、三明治……主打一個沒有技巧,只有感情。
好家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月餅。跟年輕人自己動手造月餅的熱相比,不少傳統(tǒng)月餅廠家卻過得相當失意。
有數(shù)據(jù)顯示,月餅的中秋前夕銷售額同比下降超45%,同時全國1到8月銷售額達426億。
連美心這樣的老字號也扛不住降價,主流月餅禮盒價位區(qū)間從去年80-280元降至70-220元,整體價格水平下降明顯。多位銷售人員反映,今年月餅銷量較往年大幅下滑,團購訂單減少、禮盒利潤縮水。
今年中秋,年輕人的第一刀終于對準了“天價月餅”。
從“一個月賺一年”,
到逼自己人消化庫存
跟現(xiàn)在的頹勢相比,曾經(jīng)的月餅商家,還活的相當滋潤。
彼時,曾有人給出如此形容——“半年不開張,開張賺一年”。
光是從各種品牌的毛利率就足以看出。廣州酒家2020年財報顯示,月餅系列產品毛利率高達58.37%;元祖股份月餅和粽子的毛利率達55.96%。
這種高毛利率使得月餅行業(yè)出現(xiàn)“生產2個月,躺平一整年”的魔幻現(xiàn)象。有大型的食品集團,僅用2-3個月的時間,就能扛下公司年近40%的營收。
如此賺錢背后,昔日月餅的禮品屬性,也是讓其價格一路水漲船高,最火爆的時候,超市貨架哪怕堆成山也能迅速被搶空。
其實月餅的成本并不高,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盒裝月餅平均生產成本僅在70元/盒左右,但市場售價卻往往高達數(shù)百甚至上千元,可謂是妥妥的“暴利”生意。
哪怕有官方監(jiān)管,因為龐大的需求在,對于商家來說,也是沒在怕的。
紛紛玩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游戲。最常見的手法是“標價499元,運費600元”的變相提價方式,電商平臺上就是更多騷操作了。有的商家要求消費者“買一拍多”,直接在商品頁面提示“由于平臺月餅限價500元無法標價,拍下2份才是實際價格”,然后利用“拍下改價”私聊交易。
月餅之所以敢賣這么貴,除了是曾經(jīng)的送禮剛需之外,也離不開商家們“太懂人性”。
有商家在月餅中添加魚翅燕窩等珍稀食材,或將月餅與高檔茶葉、高檔煙酒混合銷售,利用人們追漲的心理,甚至越貴越火。
還有的高檔酒店還提供專門客戶定制服務,好不好吃無所謂,但情緒價值必須到位。
標有“Lady M”的禮盒標價雖為480元,但實際售價卻高達680元;標稱“半島酒店”的月餅禮盒標價499元,實際售價1988元……這些高價月餅大多是商家從中國香港、澳門等地采購,通過私人代購或“水軍”搬運等隱蔽渠道翻幾倍高價賣出去。
但一切噱頭和套路,在近兩年開始徹底不靈了。
今年,一枚單價27元的好利來月餅登上熱搜,不過不是好的那種。因為售賣的“蛋黃紅蓮”月餅27元一枚,但每枚只有125克。很多網(wǎng)友認為不值這個價錢。
更不用說,連星巴克賣月餅的遮羞布都被掀了。一位IP屬地為湖南且自稱星巴克大學生兼職員工的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發(fā)聲,稱自己因門店中秋月餅銷售任務而陷入困境?!氨槐浦鴫|了15盒,金額近3000元,導致生活費緊張。”徹底將星巴克賣月餅的壓力暴露在公眾視野中。
連頭部企業(yè)都是如此,更多的玩家就更不用說。
據(jù)中國連鎖經(jīng)營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4年餐飲連鎖企業(yè)中秋營銷調研報告》顯示,有67%的連鎖餐飲企業(yè)存在員工月餅售賣指標,壓力也是與日俱增。
自己人都賣不動,月餅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寒潮,打折、低價成了關鍵詞,多家月餅加工廠甚至因訂單稀少而處于“半停工”狀態(tài)。有香港老字號直接宣布停業(yè)。
從“一個節(jié)日賺一年”到自己人消化庫存,月餅廠商們徹底笑不出來。
月餅禮盒消失背后,藏著兩大新趨勢
很多人說月餅賣不動,主要還是因為官方重拳出擊,遏制“天價月餅”現(xiàn)象。
9月15日,為落實《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公告》要求,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四部門專題研究做好遏制“天價”月餅工作。
但這種重拳出擊并不是今年才有。早在多年前就已經(jīng)多次敲響警鐘,但顯然,僅僅幾年時間,月餅廠商過得是冰火兩重天的日子。
刀哥發(fā)現(xiàn),月餅遇冷的同時,兩個年輕人的關鍵新趨勢成了推手。
第一是,不再為了面子買月餅。
過去,“天價”月餅始終難以根治的背后,是企業(yè)逐利和消費者人情消費共同作用。
月餅作為中秋禮品,一度成為“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的典型代表。
這種禮品屬性雖然讓月餅成為中秋硬通貨,但也讓它偏離了食品本質,成為社交貨幣和人情往來的載體。
但如今,在中年群體,隨著國家持續(xù)打擊“四風”問題,月餅的禮品需求斷崖式降低;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主打一個“反骨”,不活在人情面子里,不用為了買對方不愛吃的月餅禮盒強行社交。
刀哥這次回家探親,就放棄了傳統(tǒng)的月餅禮盒而是買水果堅果,據(jù)刀哥了解,不少企業(yè)的中秋禮物也從月餅禮盒換成了其他更實用的禮物。
很多高檔酒店代工月餅需求因此大大減少,月餅也從“奢侈品”,逐漸回歸“大眾食品”屬性。
第二個趨勢是,年輕人不會再為大牌無條件買單。
一方面,地方平價月餅開始崛起,主打一個真材實料,量大管飽。比如在山東濟南,一款 "豆橛子(豆角)鹵肉月餅" 成為了市場的黑馬。
同樣在濟南,"把子肉月餅" 也掀起了搶購熱潮,每天限量100個,基本下午就售罄,云南的無糖鵝肉月餅、辣木鴛鴦月餅以及雞樅火腿月餅等散裝月餅,同樣是被年輕人瘋搶。
各地方省醫(yī)院食堂推出的月餅,更是復制了幾年前的排隊盛況,有人凌晨就拿著小板凳排隊等。
另一方面,很多年輕人還在爆改月餅。網(wǎng)友們拿起月餅模具,將漢堡、蛋黃派、豆沙包等各種不相干的食物壓成月餅的形狀,連奧利奧、煎餅果子都能搖身一變,成了創(chuàng)意十足的“跨界月餅”。
從搶散裝到自己動手DIY,年輕人正用自己的方式整頓月餅刺客。
想要挽回人心,
先從自己人下手
其實,傳統(tǒng)月餅的頭部效應依然很強。
就拿月餅禮盒來說,曾有超市銷售人員透露,目前除非是廣州酒家、美心這種硬通貨,其他缺少強品牌特色的月餅禮盒都比較難賣。
不是說人們真的不買月餅了,但同樣是節(jié)日標配,跟湯圓、粽子相比,一提起月餅仿佛天然就多了不少槽點:咬一口甜到齁,還擔心各種“科技與狠活”。
說到底,消費者對月餅的需求并沒有消失,只是在健康消費的觀念下,對月餅的口味、品質和文化內涵有了更高要求,從自己人精準下手。
一方面,是向性價比看齊。今年,高端酒店月餅降價明顯,以往價格高昂的酒店月餅今年普遍“親民”,例如,有大牌酒店的4粒裝月餅禮盒,從2023年的988元降至498元,其他酒店的6粒裝禮盒也從688元降到了388元,并且禮盒設計更為簡潔。
連美心作為知名港式月餅品牌,經(jīng)典的“流心奶黃月餅”在今年也開啟了降價促銷。例如原價410元的流心奶黃月餅,折后價約326元。在香港市場,部分商超的折扣力度更大,甚至能達到約6折,一切就是為了更親民。
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整活,走到年輕人心里去。
傳統(tǒng)月餅的高油高糖特性與當前年輕人低糖低脂飲食偏好相沖突,盒馬方面的數(shù)據(jù)顯示,96.7%的受訪用戶將“健康”作為選購月餅的首要標準,盒馬為此還推出了低糖月餅,并新增6款低糖月餅禮盒。
一些創(chuàng)新產品如“中藥+”月餅開始崛起,比如中醫(yī)院推出養(yǎng)生中藥月餅,枸杞、陳皮、百合蓮子餡的,山姆推出低糖雜糧月餅。
各種迷你小尺寸的月餅也開始出現(xiàn)。在西雙版納的超市,20克、30克、50克的月餅銷售十分火爆,更多地方的月餅也普遍“瘦身”,單個50克重。
企業(yè)們也在積極改變,有的推出“隨心配”,讓消費者自由組合選擇喜歡的口味和產品,定制中秋禮盒;廣州酒家則在線下直營門店、各大賣場和線上平臺等渠道推出月餅系列產品促銷活動。
超市貨架上,那些曾經(jīng)動輒千元的豪華月餅禮盒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簡單包裝、價格親民的普通月餅。
只有當月餅告別“天價”和套路,它才能重新成為中秋節(jié)的硬通貨,而不是人情往來的負擔。
沒有永遠好用的王牌,只有與時俱進的需求。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