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批準向烏克蘭提供“戰(zhàn)斧”巡航導彈。
“戰(zhàn)斧”巡航導彈,它的射程,公開的數據是1600到2500公里。這是什么概念?從烏克蘭發(fā)射,足以覆蓋包括莫斯科在內的俄羅斯歐洲部分大部分核心區(qū)域。
所以,你就能理解,為什么普京的反應會那么激烈。
10月2日,在索契舉行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普京專門就這事兒發(fā)出了最嚴肅的警告。他當著全世界的面說,如果美國敢把“戰(zhàn)斧”給烏克蘭,那將“進一步損害俄美關系”,甚至會“直接摧毀”兩國關系中僅存的“曙光”。
這話的分量非常重。熟悉普京風格的人都知道,他很少用這么決絕的詞。這已經不是外交辭令了,這是一道清晰的、不容觸碰的紅線。他在告訴特朗普:“你敢給,我們就徹底沒得談了,后果自負。”
然而,警告發(fā)出去才四天,10月6日,特朗普就在白宮草坪上對著記者輕描淡寫地宣布,他已經就這事兒做出了決定。
這下,整個局勢的性質就全變了。皮球被狠狠地踢到了普京腳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克里姆林宮,看他怎么接招。
我們得先琢磨一下,特朗普為什么非要這么干?他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首先,這是他“極限施壓”的老套路了。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戰(zhàn)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更別想。他認為之前的援助之所以沒能讓俄羅斯屈服,就是因為“不夠疼”?,F在,他要給普京上點真正的“硬菜”,讓他嘗嘗首都隨時可能被攻擊的滋味,逼他回到談判桌前,接受西方的條件。說白了,他想用升級戰(zhàn)爭的方式來結束戰(zhàn)爭。
其次,這是做給美國國內和歐洲盟友看的。美國內部,一直有批評他“對俄軟弱”的聲音。歐洲那邊,尤其是東歐國家,更是天天焦慮,生怕美國撂挑子。特朗普通過提供“戰(zhàn)斧”,就是要向所有人展示他的強硬,告訴大家:“別擔心,我比誰都狠,有我罩著,烏克蘭輸不了?!边@是一種典型的政治秀,服務于他的選票和全球領導地位。
但問題是,特朗普可能嚴重低估了兩件事:一是“戰(zhàn)斧”的技術復雜性,二是普京的決心。
咱們先說技術。像“戰(zhàn)斧”這種高精尖的巡航導彈,絕不是給出去就完事了。它的發(fā)射、航路規(guī)劃、目標鎖定,需要一整套復雜的情報、衛(wèi)星和指揮系統(tǒng)來支持。烏克蘭軍隊憑自己的能力,根本玩不轉。這意味著什么?美軍必然會以某種形式深度介入。無論是提供實時情報,還是遠程協(xié)助規(guī)劃攻擊路徑,這都相當于美軍人員直接參與了對俄羅斯本土的攻擊。
這層窗戶紙一旦被捅破,俄烏沖突就不再是代理人戰(zhàn)爭了,而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準戰(zhàn)爭狀態(tài)。這正是最危險的地方。
再來說普京的決心。特朗普以為用“戰(zhàn)斧”就能嚇倒普京,讓他服軟。但這恰恰是對俄羅斯民族性格和普京本人的巨大誤判。歷史上,俄羅斯這個民族,最不怕的就是威脅。你越是壓迫它,它的反彈就越是猛烈。
從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羅斯領導人面臨外部極限壓力時,選擇的從來都不是屈服。更何況,對于普京而言,這場沖突關乎俄羅斯的“生死存亡”,是國運之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指望他因為一款武器就退縮,幾乎是天方夜譚。
那么,現在真正的難題來了:普京會如何反擊?
這道選擇題,選項不多,但個個都通向深淵。
選項一:忍氣吞聲,口頭抗議。這基本不可能。如果連首都受到威脅都能忍,那普京的“紅線”就成了笑話,以后西方會更加肆無忌憚。這不僅會動搖他的執(zhí)政根基,更會摧壞俄軍的士氣。
選項二:對等報復,升級在烏克蘭的打擊。這是最可能、也是最先會采取的行動。比如,對基輔的政府大樓、決策中心進行更猛烈的、不計后果的打擊。同時,加大力度摧毀烏克蘭全境的能源、交通等關鍵基礎設施,讓烏克蘭徹底“癱瘓”。但這更像是一種情緒宣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戰(zhàn)斧”的威脅。
選項三:不對稱反擊,在全球范圍內找美國的麻煩。這也是俄羅斯的拿手好戲。比如,向伊朗、朝鮮,或者其他任何反美的國家和組織,提供之前有所保留的先進武器,甚至是導彈技術。你不是用“戰(zhàn)斧”威脅我莫斯科嗎?那我就讓你的盟友也嘗嘗被先進武器頂在腦門上的滋味。這會迅速點燃全球多個火藥桶,讓美國陷入顧此失彼的困境。
選項四:最激進、也是最危險的選項——直接打擊“戰(zhàn)斧”的運輸和部署鏈條。“戰(zhàn)斧”導彈不可能憑空出現在烏克蘭。它需要通過海運或空運抵達歐洲港口或機場,再通過鐵路或公路運往烏克蘭。如果俄軍選擇在這些環(huán)節(jié)動手,比如,用遠程導彈攻擊??吭诓ㄌm港口的貨船,或者轟炸進入烏克蘭境內的運輸車隊。
這將是極其危險的一步。一旦攻擊發(fā)生在北約成員國領土上,或者擊中了懸掛北約國家旗幟的船只,就可能觸發(fā)北約的集體防御條款第五條。
英國外交大臣庫珀最近也發(fā)出了警告,稱俄羅斯的“魯莽行徑”可能會引發(fā)北約與俄羅斯的“直接軍事沖突”。這話聽著是在警告俄羅斯,但實際上,誰都聽得出來,英國人心里有多怕。歐洲,尤其是緊挨著俄烏的東歐國家,現在恐怕是夜不能寐。
這場由“戰(zhàn)斧”導彈引爆的危機,已經把美俄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國家推到了懸崖邊上。特朗普或許認為自己掌握著主動權,但實際上,當沖突的邏輯開始自我演化,局勢的發(fā)展就再也不是任何一個政客能控制的了。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只能祈禱,決策者們心中還存有對歷史的敬畏和對生命的尊重。因為一旦那條最后的底線被突破,帶來的將是整個世界的災難。俄烏沖突,正在進入它最黑暗、也最不可預測的階段??简炂站┑臅r刻到了,考驗全世界的時刻,也同樣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