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0 月,28 歲的柱子哥拿著癌癥診斷書走出醫(yī)院,秋風卷著落葉撲在臉上,她攥著那張紙在路邊站了十分鐘,沒哭,倒先摸出手機給閨蜜發(fā)了條消息:“這下得跟閻王爺掰掰手腕了?!?這個從小在東北老廠區(qū)長大的姑娘,打小就跟著下崗的父母 “熬苦日子”—— 后來爸媽先后查出癌癥,她十幾歲就幫著煎藥、跑醫(yī)院,“難” 字早刻進了骨子里,反倒練出了遇事不慌的韌勁兒。
確診沒幾天,她把家里的舊書桌收拾出來,攤開 Excel 表格和思維導圖本子,鍵盤敲得噠噠響,像在給 “抗癌” 這個硬仗畫作戰(zhàn)圖。她先蹲在陽臺的舊柜子里翻保險單,泛黃的紙頁上還沾著當年的灰塵,她就拿濕抹布擦干凈,連理賠需要的銀行卡號、保險公司聯系人的微信都在表格里標得明明白白;接著算家庭賬,未來兩年給爸媽的生活費、醫(yī)藥費,甚至冬天取暖費都列出來,算完在旁邊畫了個小太陽:“得讓爸媽踏實?!?/p>
手頭的工作也沒含糊。她拉著同事小周在公司樓下的咖啡館坐了一下午,筆記本上記滿了項目進度:“這個客戶喜歡早上溝通,記得提前發(fā)方案”“那個文件存在共享盤‘2018Q3’文件夾里,密碼是我生日后六位”—— 她不想因為自己生病,給團隊添亂。就連遺囑,她都用思維導圖理得清清楚楚:身后事找發(fā)小幫忙,想葬在能看見松樹的地方,告別儀式別搞哭哭啼啼的,就放她喜歡的那首《平凡之路》。
第一次化療那天,藥水流進血管時又冷又疼,她攥著床單咬著牙,腦子里卻在想:“晚上回去得把就醫(yī)攻略寫下來,省得別人走彎路?!?她從沒覺得 “得了癌癥就該被全世界捧著”,跟老公老唐聊治療底線時,她坐在沙發(fā)上,手里捏著個蘋果,說得特實在:“咱先說好,以后要是疼得沒法說話了,就別插呼吸機了;治療的錢也定個數,超了就停,你以后還得過日子,不能被我拖垮。” 后來還特意拉著爸媽坐下來,認真說:“這些都是我自己選的,以后可不能怪老唐半句。”
說起家里的事,柱子哥也有過委屈 —— 小時候爸媽忙著打零工,她常自己煮泡面;公婆一開始也愁得睡不著,偶爾會念叨 “這病咋就找上咱家門了”。但確診后,她反倒先軟了下來:給媽媽擦藥時,摸著老人手上的老繭,突然想起小時候媽媽省下飯錢給她買冰棍的樣子,眼眶一熱,過去的疙瘩就散了;對公婆,她總想著買些他們愛吃的東北酸菜、粘豆包,笑著說:“您二老別愁,我還能跟你們一起包餃子呢?!?她還憑著自己懂點金融的本事,琢磨著給家人添了幾份保險,連繳費提醒都設成了老唐的手機號。
治療間隙的深夜,她總靠在床頭寫東西。化療后手腫得握不住筆,就用語音轉文字,轉完又覺得語氣太生硬,再一句句改。她寫的東西特實在:怎么跟醫(yī)生說清病情才不耽誤事,外地人來大城市看病該怎么找便宜又近的住宿,甚至教病友家屬怎么給病人擦身才不疼;也寫自己的琢磨:老年護理到底該怎么搞,女性要不要生孩子得自己說了算,醫(yī)患鬧矛盾時有沒有更平和的解決辦法。
兩年下來,她敲出了 100 萬字。有人問她累不累,她笑著說:“這哪是累啊,是跟世界嘮嗑呢?!?有時候病友給她發(fā)消息,說 “按你寫的法子找到了好醫(yī)生”,她能高興得半夜跟老唐分享;看到有人討論她寫的安寧療護,她就覺得 “又跟這個世界多牽了根線”。她總說,肉身早晚要成灰,但只要還能寫、還能做,就得多留點東西 —— 不是為了記住自己,是為了讓那些跟她一樣難的人,能少走點彎路;讓家人想起她時,除了難過,還能記得:“咱柱子,這輩子沒白活?!?/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