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壘磊
我們把投資和賺錢先放一邊,來聊點更生活化的場景。假設有兩個場景擺在你面前,第一個人有100塊,給你80塊;第二個人有1個億,給你50萬。現在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認為是第一個人更愛你,還是第二個人更愛你?第二個問題是,你會選擇跟第一個人更親近,還是跟第二個人更親近?
好好想一下。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相對值更有代表性。哪怕從功利的角度,我們選擇了跟第二個人更親近,但第一感受上也無法否認是第一個人更愛我們,因為他愿意給予我們更大比例的存量。
真的是這樣嗎?愛這個東西,很難講的,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其實從來都無法放到一個天平上去比較,因為第一個人的絕對值太小了,所以就算給出再大的比例,也不能代表他更愛。
舉個簡單的例子,學生時代有個男生把生活費的80%都給了你,這不代表他就比富豪的1%更愛你,因為得看這些東西的世俗總價是多少,以及他獲取這些東西的難易程度。他下個月還能不費吹灰之力從父母那里拿到這筆錢,所以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同理,就算他工作了,但他給的絕對值太小,所以就算都給了你,明天,或者下個月他還能輕易賺到,這就一般般,并不需要多大的愛。反觀富豪,如果給了你80%,別說下個月,可能這輩子都賺不到這么多錢了,可能所有的社會關系和社會地位都會一起崩塌,那能放在一起比相對值嗎?
再一個相對值不能衡量愛不愛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脫離總價去談相對值,是沒有意義的。你的市場價是5萬,有個人愿意給你50萬,那就是特別特別愛了,你管人家身家多少,都是特別有誠意的,多出來的45萬已經是情緒溢價了;但如果你的身家是5萬,有人說我只有5000,但我全給你,這是愛嗎?這叫白嫖,叫道德綁架——即他全給是因為不得不全給,因為他不出這5000,也有別人出市場價5萬,他這是試圖用畫餅來強行透支未來價值貸款購買——還是一種法律并不認可必須要還的貸款。
我們的故事里往往會歌頌這種“貸款”,但不要被騙了,多數情況下,貸款要么還不清,要么也就僅僅是還清。而且隨著你們在一起以后,你的成交價值和對他的吸引力下滑,他的還貸意愿是減弱的,還貸痛苦是增加的,最終大概率是能扯皮的扯皮,能耍無賴的耍無賴。
一個人最理性的應該是什么?將自己的每個時間段都出售到最高的價值。這個價值是一個綜合價值,不僅僅是現金,還有情緒價值等一堆東西,但有些東西是持續(xù)性價值的加總,而不是當下就一次性給付了,這個是要分清楚的。例如你跟一個給很多情緒價值的人在一起,覺得對方很有趣,很能給情緒價值,你對對方的價值打分,是基于“之后能一直給下去”的一個價值分,你覺得你很受用,很樂意用這個去交易金錢,但事實上并不是。隨著你的交易價值下滑,你很可能只享受了沒幾年的情緒價值,后面人家不給了,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這些都是不牢靠的,也不能算你“換到了什么確定的東西”。
很多人常常以為,對有一億的人而言,50萬不算什么,但對有100塊的人而言,80塊就是生存物資,所以后者的愛更多——現在知道錯在哪里了吧?這兩者難以放在一起比較,是因為拋棄了絕對值后的相對值,是不可以直接等比推導的——當后者有一個億的時候,他未必就肯對你出50萬,因為他的選擇多了太多,他看到你的市場價值是5萬,很有可能會出10萬,去愛一個各方面比你好得多的人,現在他肯給你80,只是因為他的選擇余地太少。
農村里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看起來大家都很客氣,東西送來送去,誰家有活了也幫來幫去,但其實他們在來回交換的,都是一些不太值錢的資源,所以看起來大家似乎都不那么在意東西的價值,也不太計較回報。而一旦有些資源變成了稀缺資源,你再看看他們是不是還會像之前一樣交往?愛,道德,人情,這些東西一旦脫離了交易的絕對值,就會衍生出綁架——看,我們這從來不計較,他跟我們這么計較。其實再想想,自己交易的是一兩塊錢的東西,卻想要別人在幾百萬的資源上賣個人情。
那既然兩者的絕對值不在一條線上,不可放在一起比較,為什么就一定是絕對值更高的人更愛呢?并不絕對,但我們完全可以不去判斷誰是不是更愛我們,我們只看整體的變現價值哪兒更大就行了——一旦我們陷入了愛不愛,就等同于已經在接受別人的貸款了。因此我們只需要關注行為上我們應該跟誰更親近,就可以了。
講愛不愛的,是貧苦社會,是人人差不多的社會,這時候變現價值的差距,遠小于未來貸款幾十年的承諾。但大人,世界變了,現在變現價值的差距,是可以讓未來貸款幾十年的承諾忽略不計的,如果我們的腦子還停留在過去,就成了刻舟求劍了,帶著舊社會的腦子在新時代生存,是必然活不好的。
(完)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