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莫斯科一聲令下,坦克開進烏克蘭,官方說法叫“特別軍事行動”。
當時不少人以為,這是一場“閃電戰(zhàn)”——天亮進城,天黑收工,順手辦個入城式,大家該干啥干啥。
結(jié)果呢?三年過去了,閃電沒劈下來,倒是下起了連綿不斷的“消耗雨”。
如今戰(zhàn)場畫風早已變了味:當初被看作“一觸即潰”的烏克蘭,現(xiàn)在不僅站穩(wěn)了腳跟,還學會了“反手一巴掌”。而另一邊,曾經(jīng)氣勢洶洶的“大鵝”,如今走路都開始有點踉蹌。
不是鵝變小了,是仗打得實在太燒錢。每天前線要彈藥、要無人機、要防空系統(tǒng)、要坦克油,哪樣不是真金白銀?俄羅斯自己工業(yè)產(chǎn)能跟不上,外援又寥寥無幾,歐美圍追堵截,經(jīng)濟被卡得吭哧帶喘。
反觀烏克蘭,背后站著整個西方“眾籌平臺”。美國出錢、歐洲出槍、北約出人,連F-16飛行員都是歐洲手把手教出來的。
這哪是打仗?簡直是“全球聯(lián)機打副本”,烏克蘭是主角,歐美是裝備黨+治療組,俄羅斯一個人扛著BOSS的標簽,孤零零站在地圖中央。
更尷尬的是,當初說好“幾天搞定”,結(jié)果打成了“持久耐力賽”。戰(zhàn)場上,俄羅斯的空中優(yōu)勢越來越稀薄。
過去是戰(zhàn)機呼嘯、導彈亂炸,現(xiàn)在前線幾乎聽不到俄制戰(zhàn)斗機的動靜,反倒是烏克蘭的無人機像“外賣小哥”,天天準時“送貨上門”。炸油庫、炸基地、炸克里米亞大橋,連后院都不讓人安生。
更要命的是,烏克蘭不光靠外援,自己也開始“造”。本土軍工開足馬力,坦克、導彈、無人機一條線生產(chǎn),彈藥逐漸“國產(chǎn)化”。防空系統(tǒng)也從“被炸懵”進化到“能攔截”,F(xiàn)-16戰(zhàn)機一架接一架落地,預警機也安排上了。
這哪是被打殘的國家?分明是借著戰(zhàn)火,完成了一場“軍事升級大換血”。而俄羅斯呢?
占的地盤沒守住,前線節(jié)節(jié)后退,打下的地方被烏軍一波波“收復”,連自家邊境的能源設(shè)施都被炸得冒黑煙。更有甚者,烏軍小股部隊已經(jīng)“串門”進入俄境內(nèi),搞得邊境居民半夜不敢開燈。
最諷刺的是,當初喊著“去基輔喝茶”的豪言壯語,如今變成了“只要澤連斯基愿意談,安全有保障”。這話要是放在三年前,普京估計連眼皮都不會抬?,F(xiàn)在主動遞話,不是格局大了,是壓力太大了。
可問題是,烏克蘭愿意談嗎?
歐洲人一句話講得透徹:“割地換和平?那叫停戰(zhàn),不叫和平。今天你讓了,明天他再來,后天還來,這仗啥時候是個頭?”
澤連斯基也硬氣:不談領(lǐng)土,不談投降,只談勝利。
為啥這么有底氣?因為背后站著整個歐洲。歐洲明白,這場仗不只是幫烏克蘭,也是在給自己立規(guī)矩——誰破壞規(guī)則,就得付出代價。
更讓俄羅斯頭疼的是,這場仗不僅沒打贏,還把自己在中東、非洲的“朋友圈”搞丟了。以前跟著俄羅斯混的幾個小兄弟,現(xiàn)在看風向不對,紛紛開始“潛水”“取關(guān)”。誰也不想綁在一艘眼看要漏水的船上。
說到底,戰(zhàn)爭打的是武器,拼的是后勤,耗的是國力。
俄羅斯現(xiàn)在就像一個信用卡刷爆的消費者,月初還能豪橫一把,到了月底只能吃泡面。而烏克蘭呢?背后有個無限額度的“親情貸”。只要堅持住,彈藥、飛機、坦克管夠。
這場仗打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誰“更狠”的問題,而是誰“更能扛”。
可惜對俄羅斯來說,時間不是朋友,而是催命符。每拖一天,烏克蘭的F-16就多飛一趟,國產(chǎn)武器就多生產(chǎn)一批,國際支持就多一分。而俄羅斯的資源池,卻在一點點見底。
有人問:這場戰(zhàn)爭什么時候能停?
答案可能很現(xiàn)實:只要烏克蘭還在反攻,只要歐洲還在輸血,只要俄羅斯還舍不得認栽,那這場“特別軍事行動”,就得繼續(xù)“特別”下去。
只是不知道,當初說“幾天結(jié)束”的人,有沒有想過:有些事,開始容易,收場難。尤其是當你以為對手是“小雞”,結(jié)果人家是“打不死的小強”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