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里,我提到了韓非子的《五蠹》,今天咱們來詳細聊聊。
在中國千年歷史中有一個黑影從未消失,它不屬于刀劍卻比刀劍更鋒利,這便是法家的影子。有人說法家成就了大一統(tǒng)的輝煌,也有人說是法家讓我們陷入了千年的帝王專制。
那么,究竟是誰在權力的廟堂里點燃了這個火苗,又是誰讓這個火苗照亮了皇權?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從韓非說起。這個出身貴族的思想家一生都在追問一個問題:人真的可以被信任嗎?他本人是不相信的。因為他看到了太多權力場上的爾虞我詐,也看透了人性的貪婪與私欲。于是他提出:國家必須依靠法來統(tǒng)治,只有法令面前人人平等,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聽上去這個理想很了不起對不對?但問題在于韓非所說的“國”并不是人民的國,而是君主的國;他的“法”也不是保障民權的法律,而是鞏固統(tǒng)治的工具。在韓非的眼中,百姓不需要思想也不需要自由,只需要服從和奉獻就能讓國家成為龐大的機器,而每一個人都是那臺機器上冰冷的螺絲釘。為此韓非還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五蠹》,“蠹”的意思就是蛀蟲。
在這部書中, 韓非寫下了那句冷冰冰的警告:“國有五蠹,不除則亡?!?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社會中存在的五種“蛀蟲”。在他看來,這五種“蛀蟲”正是動搖國家根基,擾亂法治秩序的禍源,于是法家的刀鋒斬向了那些敢于思考與創(chuàng)造的靈魂。
然而,他所謂的“蛀蟲”,卻恰恰是一個社會最具活力的部分:
第一種是儒生,也就是知識分子。在韓非的眼里,這些讀書人喜歡空談道德、擾亂法紀。他厭惡他們討論是非、質(zhì)疑政令,認為他們的理想主義會讓國家陷入混亂。于是他提出了“以吏為師”,要求百姓只需學習法律服從制度,而不是追求思想的自由,他相信一個社會如果人人服從就能永遠安寧??蛇@種安寧的代價是思想的停擺——當人們不再思考、質(zhì)疑,秩序或許穩(wěn)固了,但靈魂也隨之沉睡。
第二種是游俠,那些仗劍天涯的俠客。他們行走四方,講義氣、扶弱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民間的英雄。然而,在韓非看來這些人威脅到了權力的獨尊,所謂“俠以武犯禁”,他們的“義”會挑戰(zhàn)“法”的權威,法家絕對不能允許這些有個性的人存在,所以必須要消滅。
第三種是縱橫家,那些有思想有口才的辯士。這些人擅長游說諸侯,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左右政局。在韓非的邏輯中,這些人的口才是一種危險。因為他們能影響權力、操弄人心,而法家要的是一個沒有辯論也沒有質(zhì)疑的世界,所以這種人也必須要清除。于是,言論被管束、思想被審查,真理只能由權力來定義。
第四種是患御者,指的是那些逃避徭役、不服從征調(diào)的人。韓非認為他們是社會運作的障礙,是不肯奉獻的懶惰者。因此他主張用嚴刑峻法來懲治,讓每個人都為國所用??稍谶@樣的體系下,人就不再是人了,而是國家機器的燃料與耗材,他們的悲歡與苦痛都可以被忽視,因為機器要運轉(zhuǎn),代價可以犧牲。
第五種是商工之人,商人懂得流通,工匠善于創(chuàng)造,他們讓社會充滿活力。在韓非看來,因為他們的流動和創(chuàng)新難以控制,所以是潛在的威脅。他擔心他們的財富、信息與思想會撼動王權的根基,于是商人被輕視、工匠被壓制,商業(yè)文明被抑制在農(nóng)業(yè)的鐵籠中,“耕讀傳家”成了唯一被允許的理想,而創(chuàng)新與冒險則被視為不安定的危險。
就這樣,五種“蛀蟲”被清除,思想的多樣性也被清空。一個理想中的秩序社會建立了,沒有質(zhì)疑的聲音,沒有自由的行動,更沒有流動的財富,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都被馴化。
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開始,到漢武帝霸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后來的外儒內(nèi)法。表面上是儒家掌權,實際上卻是法家在靈魂層面主宰著國家——禮成了面具,法成了骨架。
從那以后,中國進入了一個漫長的秦制時代,人心服從于權力,思想服從于秩序。有人說這種體制能讓王朝保持穩(wěn)定,也有人說正是這種穩(wěn)定讓思想的火焰再也燃不起來。
韓非的思想像一把鋒利的劍,既鍛造了國家的強盛,也割裂了思想的血脈;它讓權力穩(wěn)固了千年,但也讓人性被壓抑了久遠。可以說韓非贏了,贏在讓一個帝國在鐵律中高效運轉(zhuǎn);可他也輸了,輸在讓幾千年的中國失去了思想的多樣與自由的呼吸。
歷史從不偏愛任何一種極端。如今,我們不該只贊嘆法家的理性或只批判它的殘酷,更重要的是去反思一個問題:國家的強大究竟該靠恐懼還是靠信任?民族的未來究竟該以順從為榮,還是以思考為貴?這或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真正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