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四年(1105 年)深秋的宜州(今廣西宜山),一間簡陋的竹屋中,黃庭堅正借著微弱的油燈,在一方殘破的絹帛上題詩。寒風從竹縫中灌入,他卻渾然不覺 —— 筆尖流轉間,“浮云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的詩句漸漸成形,墨色雖淡,卻藏著歷經半生貶謫的蒼勁。這位六十歲的老者,望著窗外蕭瑟的秋景,忽然想起四十年前在汴京與蘇軾同游西園的時光:當時文人雅集,蘇軾揮毫作《西園雅集圖》,他則在旁題詩,墨香與酒香交織,滿座皆嘆 “蘇黃同輝”。從分寧少年的 “書香濡染”,到汴京拜師的 “文壇初綻”;從編修《神宗實錄》的 “嚴謹治學”,到貶謫黔州的 “詩風蛻變”;從 “山谷體” 的開創(chuàng)到 “書畫雙絕” 的造詣,再到晚年禪意的 “精神升華”,黃庭堅用一生的 “雅韻堅守”,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文化圖景中,走出了一條屬于 “山谷道人” 的藝術之路。他的詩文中藏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對友情的珍視,更有歷經風雨卻始終不變的 “文人風骨”,成為北宋文人雅韻與精神的獨特象征。
分寧少年:書香濡染的 “藝苗初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年),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的一個文學世家,黃庭堅降生。祖父黃湜曾任朝散大夫,擅長詩文;父親黃庶是北宋著名詩人,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甚密,著有《伐檀集》。作為家中次子,黃庭堅自幼便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成長,三歲時便由母親李氏教讀《詩經》,五歲能誦《楚辭》,八歲已能模仿父親的詩風創(chuàng)作,被鄰里稱為 “分寧小才子”。
少年黃庭堅的藝術啟蒙,離不開父親的悉心教導。黃庶不僅要求他精讀儒家經典,更注重培養(yǎng)他對詩、書、畫的興趣。有次黃庶帶他拜訪畫家文同,文同現(xiàn)場畫了一幅《墨竹圖》,黃庭堅看得入迷,回家后便用木炭在墻上臨摹,雖筆法稚嫩,卻能抓住墨竹的 “挺拔之態(tài)”。文同得知后,特意送他一支狼毫筆和一方端硯,勉勵他 “藝術之道,貴在用心”。這番話,成為黃庭堅一生追求藝術的準則。
分寧地處贛北,文風雖盛卻藝術資源有限,黃庭堅為求精進,常常步行數(shù)十里向當?shù)孛空埥?。十歲時,他聽聞鄰縣有位隱居的書法家藏有王羲之《蘭亭序》的摹本,便帶著自己的詩作登門求見。老書法家見他年幼卻對書法有獨到見解,便將摹本借給他,還親自為他講解 “中鋒用筆”“行氣連貫” 的書法技巧。黃庭堅日夜臨摹,不僅書法水平大幅提升,更從《蘭亭序》的 “飄逸之美” 中領悟到 “藝術與自然的融合之道”。
治平三年(1066 年),黃庭堅的父親黃庶病逝,年僅十九歲的他便挑起家庭重擔。但他并未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在料理家務之余,仍堅持讀書、寫詩、練字。他將父親的《伐檀集》隨身攜帶,反復研讀,學習父親 “質樸自然” 的詩風;他還收集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從顏真卿的 “雄渾” 到柳公權的 “剛勁”,逐一臨摹,形成了自己 “兼收并蓄” 的書法基礎。這段經歷,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更讓他在藝術上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熙寧元年(1068 年),二十一歲的黃庭堅赴京應試,卻因 “詩文風格過于質樸,不符合當時浮華的審美” 而落第。但他并未氣餒,回到分寧后,更加潛心研究詩書畫,還創(chuàng)辦了 “分寧詩社”,邀請當?shù)匚娜艘黄鹎写杓妓嚒T谠娚缰?,他提?“詩貴意新,書貴骨勁,畫貴傳神” 的藝術主張,反對盲目模仿,強調 “藝術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幾年間,分寧詩社聲名遠揚,黃庭堅也因此在江南地區(qū)贏得了 “青年才俊” 的美譽。
汴京拜師:文壇初綻的 “蘇門學士”
熙寧五年(1072 年),黃庭堅再次赴京應試,終于考中進士,被授予汝州葉縣尉。赴任前,他專程拜訪了文壇領袖蘇軾。當時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為杭州通判,剛回到汴京。黃庭堅帶著自己的詩作《古詩二首》拜見蘇軾,蘇軾讀完后,不禁感嘆:“此人詩風獨特,有屈原、杜甫之風,將來必成大器!” 當即收他為弟子,將他納入 “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之列。
在蘇軾的指導下,黃庭堅的詩文創(chuàng)作日益成熟。蘇軾不僅教他 “作詩要‘有意境’,忌‘無病呻吟’”,還帶他參加汴京的文人雅集,讓他結識了王安石、曾鞏、米芾等文化名人。在一次雅集中,米芾現(xiàn)場作書,黃庭堅在旁觀摩,米芾見他對書法有濃厚興趣,便與他探討 “書法的章法與氣韻”,還教他 “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靈感”。這次交流,讓黃庭堅對書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后來在《論書》中寫道:“書法如行云流水,既要‘有法可依’,又要‘無法束縛’,方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p>
熙寧九年(1076 年),黃庭堅調任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在任上,他一邊教授學生,一邊潛心研究詩文與書法。他對杜甫的詩作尤為推崇,常常反復研讀《杜工部集》,學習杜甫 “沉郁頓挫” 的詩風與 “憂國憂民” 的情懷。他還將杜甫的詩與自己的生活經歷相結合,創(chuàng)作了《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等詩作,詩中 “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里顏” 的句子,既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也展現(xiàn)出他 “以詩言志” 的創(chuàng)作風格。
元豐二年(1079 年),“烏臺詩案” 爆發(fā),蘇軾因 “譏諷朝政” 被逮捕入獄。黃庭堅雖因官職低微未被牽連,卻始終牽掛蘇軾的安危。他多次寫信給蘇軾,安慰他 “堅守初心,必有平反之日”,還四處奔走,為蘇軾求情。蘇軾被貶黃州后,黃庭堅又多次寄信給蘇軾,與他探討詩文創(chuàng)作,兩人的師生情誼在患難中愈發(fā)深厚。蘇軾在黃州寫下《赤壁賦》后,第一時間寄給黃庭堅,黃庭堅讀后,寫下《和子瞻赤壁賦》,文中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的句子,成為兩人共同的人生感悟。
元豐五年(1082 年),黃庭堅調任吉州太和縣知縣。在太和縣任上,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的詩作?!读髅駠@》中 “朔風卷地吹急雪,行人舉頭望城闕。城中朱門家,邀客醉金樽” 的句子,深刻描繪了流民的悲慘境遇,展現(xiàn)出他 “憂國憂民” 的文人情懷。他的詩風也在這一時期逐漸成熟,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被時人稱為 “山谷體”。
編修實錄:嚴謹治學的 “文人學者”
元豐八年(1085 年),宋神宗病逝,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保守派重新掌權,蘇軾被召回汴京,黃庭堅也因 “學識淵博、詩文出眾”,被召回汴京,任秘書省校書郎,負責編修《神宗實錄》。
當時《神宗實錄》的編修工作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神宗時期的史料繁多且混亂,需要逐一整理;另一方面,保守派與變法派對神宗時期的歷史事件存在不同看法,編修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爭議。黃庭堅上任后,制定了嚴格的編修流程:第一步,廣泛搜集神宗時期的史料,包括宮廷檔案、大臣奏疏、民間記載等,進行分類整理;第二步,對史料的真實性進行考證,查閱《宋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等權威典籍,確保準確性;第三步,對歷史事件的記載進行客觀評價,不偏袒任何一方,堅持 “實事求是” 的原則;第四步,撰寫 “編修說明”,詳細說明編修的方法與依據。
在編修《神宗實錄》時,黃庭堅發(fā)現(xiàn)書中對 “王安石變法” 的記載存在偏見,過于貶低變法的成效。為了還原歷史真相,他不僅查閱了王安石的《臨川集》、變法派大臣的奏疏,還走訪了當年參與變法的官員,了解變法的實際情況。經過半年的研究,他修正了《神宗實錄》中對變法的不實記載,客觀評價了變法的 “積極作用” 與 “存在的問題”。他在《神宗實錄編修說明》中寫道:“編修史書,貴在客觀公正,既要肯定歷史的功績,也要正視歷史的不足,方能為后人提供借鑒。”
元祐二年(1087 年),黃庭堅升任著作佐郎,繼續(xù)參與《神宗實錄》的編修工作。在編修過程中,他還注重對歷史文獻的整理與研究,編撰了《山谷內外集》《豫章黃先生文集》等著作,收錄了自己的詩文、書法作品與學術研究成果。這些著作不僅展現(xiàn)了他的藝術成就,也體現(xiàn)了他 “嚴謹治學” 的學者風范。
元祐四年(1089 年),《神宗實錄》編修完成,黃庭堅因 “編修有功”,被授予起居舍人,負責記錄皇帝的言行。在任上,他依然保持著 “嚴謹治學” 的態(tài)度,每天詳細記錄皇帝的言行,不遺漏任何一個細節(jié)。他還將自己記錄的內容與宮廷檔案進行對比,確保記錄的準確性,為后世研究北宋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貶謫之路:詩風蛻變的 “山谷道人”
元祐八年(1093 年),高太后病逝,宋哲宗親政,變法派重新掌權,黃庭堅因 “編修《神宗實錄》時偏袒保守派”,被貶為涪州別駕,安置在黔州(今重慶彭水)。
黔州地處偏遠,氣候濕熱,生活條件艱苦,但黃庭堅并未消沉。他在黔州修建了一座 “摩圍閣”,作為自己讀書、創(chuàng)作的場所。在這里,他深入研究杜甫的詩作,將杜甫的 “沉郁頓挫” 與自己的 “清新奇峭” 相結合,詩風發(fā)生了重大蛻變。他創(chuàng)作的《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詩中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的句子,既表達了對貶謫生活的豁達,也展現(xiàn)出他 “以詩抒懷” 的成熟風格。
在黔州的三年里,黃庭堅還潛心研究書法。他臨摹了大量的碑刻,尤其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懷素的《自敘帖》,從中領悟到 “書法的情感表達”。他的書法作品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廉頗藺相如列傳》便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筆法蒼勁有力,行氣連貫,被后世譽為 “宋代書法的典范”。
紹圣四年(1097 年),黃庭堅被貶為宜州別駕,安置在宜州。宜州比黔州更加偏遠,生活更加艱苦,但黃庭堅依然保持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他在宜州的一間竹屋中,繼續(xù)創(chuàng)作詩文、練習書法。他常常在雨中漫步,觀察宜州的山水風光,從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他創(chuàng)作的《宜州見梅》,詩中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的句子,既描繪了宜州的梅花美景,也表達了他 “身處逆境卻樂觀向上” 的人生態(tài)度。
在宜州的日子里,黃庭堅還與當?shù)氐奈娜?、百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常常教當?shù)氐暮⒆幼x書、寫字,向百姓傳授中原的文化知識。他還將自己的書法作品送給百姓,為他們題詩作畫,深受百姓的愛戴。百姓們都稱他為 “山谷先生”,還為他修建了 “山谷祠”,以表達對他的敬意。
藝滿天下:詩書畫三絕的 “文化巨匠”
黃庭堅在藝術上的成就,不僅體現(xiàn)在詩文與書法上,還體現(xiàn)在繪畫上。他擅長畫墨竹、怪石,主張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繪畫作品注重 “意境的營造” 與 “情感的表達”,與蘇軾的繪畫風格一脈相承。
他的墨竹畫《竹石圖》,畫面中幾竿竹子挺拔向上,怪石嶙峋,筆法簡潔卻意境深遠,既展現(xiàn)了竹子的 “堅韌之態(tài)”,也表達了他 “不屈不撓” 的文人風骨。蘇軾看到這幅畫后,評價道:“山谷的墨竹,不僅形似,更有神似,可謂‘畫中有詩’?!?/p>
黃庭堅的書法成就尤為突出,他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 “宋四家”。他的書法風格獨特,筆法蒼勁有力,結構嚴謹,氣勢磅礴,被后世稱為 “山谷體”。他的代表作《松風閣詩帖》,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筆法流暢自然,行氣連貫,墨色濃淡相宜,展現(xiàn)出他 “爐火純青” 的書法技藝。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評價道:“山谷的書法,如孤松倒懸,危石欲墜,卻又穩(wěn)如泰山,堪稱書法中的極品?!?/p>
在詩文方面,黃庭堅是 “江西詩派” 的鼻祖,他的詩風獨特,主張 “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即借鑒前人的詩句,賦予其新的意境與內涵。他的詩作題材廣泛,涵蓋山水田園、民生疾苦、友情愛情等多個領域,語言質樸卻意境深遠,情感真摯。他的代表作《寄黃幾復》,詩中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的句子,成為后世流傳的千古名句,被收錄進《唐詩宋詞三百首》等經典選本。
黃庭堅的藝術成就不僅在當時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對后世的文化發(fā)展產生了重要作用。南宋詩人陸游、楊萬里等都深受他的詩風影響,明代書法家文徵明、董其昌等也借鑒了他的書法技巧。他的詩書畫作品被后世視為 “北宋文化的瑰寶”,收藏于各大博物館,成為后人研究北宋文化藝術的重要資料。
千年回響:文人風骨的 “精神傳承”
崇寧四年(1105 年),黃庭堅在宜州病逝,享年六十歲。他臨終前,將自己的詩文、書法作品交給弟子,囑咐他們 “將這些作品流傳后世,讓更多人了解北宋的文化藝術,傳承文人的風骨”。他的死訊傳開后,舉國悲痛,文人墨客紛紛寫下挽詩,緬懷這位 “文化巨匠”。蘇軾在《祭黃庭堅文》中寫道:“山谷之才,堪稱天下第一;山谷之德,可昭日月。他的離去,是北宋文化的重大損失?!?/p>
黃庭堅的一生,是追求藝術的一生,也是堅守文人風骨的一生。他在藝術上的執(zhí)著與創(chuàng)新,為北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逆境中的豁達與樂觀,展現(xiàn)出了北宋文人的精神風貌;他對友情的珍視與對百姓的關懷,體現(xiàn)出了文人的家國情懷。
如今,在江西修水的黃庭堅故里,“山谷祠” 依然保存完好,祠堂內陳列著他的詩書畫作品,供后人瞻仰;在重慶彭水的 “摩圍閣” 遺址,游客們駐足于此,感受他當年的創(chuàng)作氛圍;在廣西宜州的 “山谷故居”,人們仍能看到他當年居住的竹屋,體會他 “身處逆境卻樂觀向上” 的人生態(tài)度。這些遺跡,不僅是對黃庭堅的紀念,更是對他 “文人風骨” 的傳承。
黃庭堅的一生,如同一首悠揚的古曲,既有 “清新奇峭” 的旋律,也有 “沉郁頓挫” 的節(jié)奏;既有 “豁達樂觀” 的情感,也有 “憂國憂民” 的情懷。他用自己的詩書畫,為北宋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 “文人風骨” 的真正內涵。正如他在《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中所寫:“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這種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的文人風骨,早已超越了時代,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為 “傳承文化、堅守風骨” 而努力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