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船天生就屬于海洋,正如有些人天生就要去遠航。
10月10日,十全十美的日子,上海,翟墨又出發(fā)了。這一次,他要和“老朋友”——那艘雙桅遠洋帆船,挑戰(zhàn)人類首次沿南極圈環(huán)航南極洲。
上午11時許,“翟墨1號”揚帆起航 攝影記者 徐程
白蓮涇碼頭內,“翟墨1號”蓄勢待發(fā)。這艘陪伴“老男孩”南征北戰(zhàn)的雙桅大帆船,長25米、桅桿高27米。平時,它不顯山不露水,在港內,溫吞吞地隨著黃浦江的浪搖擺;可要遠航了,它把風帆張開,繃緊繩子,便一下子神氣起來,那模樣,沒人懷疑它能去往任何地方。
“航海有種最差也是最好的想法,就是要活著回來?!钡阅f,“你極強的生命力會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膨脹開來,磨難讓生命更堅強?!彼芟矚g一句歌詞:把房子建在海上,注定了一生的漂泊——這,亦是他的人生。
冰川到赤道,極寒和熾熱,這個世界,翟墨馬上要完完整整地看第三遍。
三年前,人類首次不??凯h(huán)航北冰洋歸航 攝影記者 陳夢澤
1.航海,會讓人上癮
在大海深藍色的濃霧里,一片孤帆閃著白光。它在尋找什么,在遙遠的異地?它拋下了什么,在可愛的故鄉(xiāng)?
——萊蒙托夫《孤帆》
用“好事多磨”四個字,來概括翟墨的這場出征,再合適不過了。
最早的一次官宣,是兩年前的秋天——在他完成“人類首次不??凯h(huán)航北冰洋”歸航一周年的時候。他原本打算,2024年11月,就要開啟這次冒險。
啟航儀式上,翟墨船長和船員接受致敬 攝影記者 徐程
后來,出發(fā)一次次延后?!爸罢f,9月26日要出發(fā)了。結果在調試設備的時候,發(fā)電機出現(xiàn)了故障。經(jīng)過我們的排查,原因是油里有水。”翟墨說,“這也是好事,出發(fā)前,該出現(xiàn)的問題都出現(xiàn)了,那航行起來就會更順利?!?/p>
“為什么要強調‘沿著南極圈完成環(huán)航’?”翟墨笑了,這個問題,他被問了無數(shù)遍。他拿出一個地球儀,擺在滿是刻痕的木質茶幾上,藍色的球體被馬克筆留下一道道印跡,“因為這才具有極限挑戰(zhàn)的意義。”
這個高高瘦瘦的山東漢子,古銅色皮膚,標志性的長發(fā)向后挽起,隱有白發(fā)——他早已不年輕了?!澳阒绬幔俊彼挠牡卣f,“探險的欲望是會不斷升級的。假如你第一次航海成功了,就會想去第二次。越是經(jīng)歷過大的險境,就越期待下次能體驗更危險的情境。航海,會讓人上癮?!?/p>
這一次,“翟墨1號”帆船將經(jīng)東海、南太平洋,穿越西風帶進入南大洋,盡可能利用南極的夏季海冰與風力狀況,實現(xiàn)沿南極圈環(huán)航南極洲;帆船預計今年年底過德雷克海峽,春節(jié)前后經(jīng)停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和秦嶺站,再返回上海,歷時一年多,總航程約36000海里。
勇士共有五人。除了翟墨和他的老搭檔米沙,還有海洋文化學者、紀錄片導演、國際傳播編導。幾人將通過海上衛(wèi)星連線科普課堂、社交平臺實時直播等形式,全程展示越洋探極的壯麗和艱險。
2.“山民老翟”的“奇幻漂流”
我多么熱愛你的回音,熱愛你陰沉的聲調,你的深淵的音響,還有那黃昏時分的寂靜,和那反復無常的激情!
——普希金《致大?!?/p>
“‘當代鄭和’,‘中國魯濱孫’,有人那樣形容他。而我知道,他15歲才第一次看見海,此乃山東泰安山民是也。”
2020年8月,知名導演姜文在北京寫下了這段話,給和他在一個院兒開過工作室的朋友“山民老翟”。那時候,他知道他的朋友有遠航南北兩極的打算。兩年后,“山民老翟”帶著不停靠環(huán)航北冰洋的壯舉,踏浪歸來。
翟墨環(huán)球八萬六千海里航海圖 攝影記者 徐程
別說,“山民老翟”,還挺“精準”!
1968年,翟墨出生在山東泰安——一座內陸小城。他是家里的第六個男孩,小時候得了哮喘。由于患病,他的性格有些自卑和封閉;也因為哮喘,父母擔心翟墨在運動中產生意外,委婉地拒絕了來找他玩的小伙伴。所以童年的翟墨并沒有幾個好朋友,畫畫是他唯一的消遣。
接觸航海以前,他是在世界各地辦畫展的藝術家,小有名氣。世紀之交,剛過而立的翟墨在新西蘭遇見了一位航海家,那是他第一次見到真實的“船長”。
已經(jīng)“圍著地球轉了一圈半”的老船長告訴翟墨,開船環(huán)游世界無需簽證,這讓年輕的翟墨“腦袋一熱就買了一艘船”,想開著船去湯加、斐濟,“尤其是畫家高更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
離開新西蘭時,他開上了用賣畫的錢買來的第一條船——船齡超20年,長7米,寬不到2米,價格折合人民幣近30萬元,這已是翟墨當時能承受的極限。
你能想象嗎?買船時,翟墨一手交錢,一手討教,賣家在震驚中教了翟墨掌舵、升帆、調帆等航?;炯寄堋:髞淼娜松?,他所有的“奇幻漂流”,底氣都可追溯到這5小時的突擊培訓和此后一個人的摸索。
2008年3月,翟墨環(huán)球航行到達巴拿馬
他曾用兩年半的時間,自駕單人帆船環(huán)球航海,成為“中國單人無動力帆船環(huán)球航海第一人”,并拿下200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又歷經(jīng)500多個日夜、跨越2.8萬余海里,和兩名船員一起完成了人類首次不??凯h(huán)航北冰洋之旅……泰山到北冰洋,這是大多數(shù)人一生也無法跨越的山海之遠。而翟墨用22年時間,從入門到凱旋。
3.挑戰(zhàn)成敗,在此一舉
不是為征服——因你永不可被征服——而是為在每一次呼吸里,證明人的勇氣,何其短暫,又何其輝煌,如同閃電,劃破你沉郁的胸膛。
——約瑟夫·康拉德《海之戀》
那么,什么是南極圈?這得從南極洲本身講起了。和北冰洋不同,南極洲是一塊被冰雪覆蓋的完整大陸,而南極圈指的是南緯66度的緯線圈,它像一道自然的邊界,將南極洲的主體部分環(huán)繞其中。
眾所周知,帆船不具備破冰能力。環(huán)航南極洲,必須在南極夏季的短暫窗口期內完成;一旦進入冬季,南極大陸周邊海域會迅速結冰,冰緣甚至能一直擴展到令人聞風喪膽的西風帶。
“你聽說過西風帶吧?”他抿了口咖啡,看向來者。西風帶在南緯40度到60度之間,由于常年強勁的西風和連續(xù)不斷的氣旋活動,風力和浪高極其可怕,風力可達7—12級,浪高可達10多米——這片海域也被稱作“咆哮西風帶”“魔鬼西風帶”。
“更嚴峻的是,西風帶中常常同時存在6—7個氣旋,它們毫無規(guī)律地自西向東移動。由于這片區(qū)域橫跨三大洋,是前往南極的必經(jīng)之路,航行時必須謹慎穿越氣旋之間的縫隙?!钡阅f,“準確把握天氣窗口,成為挑戰(zhàn)成敗的關鍵?!?/p>
還有,南極大陸外圍還分布著廣闊的浮冰區(qū),夏季浮冰范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冬季更可暴增至1900萬平方公里,一旦被這些浮冰困住,沒有破冰能力的帆船將寸步難行。“正因如此,惡劣的西風帶、無常的氣旋,以及浩瀚的浮冰區(qū),這三道天然屏障,讓南極大陸成為人類文明最后征服的秘境。”
拿著翟墨此次“環(huán)航南極洲”的路線示意圖,經(jīng)驗豐富的船長、有遠航經(jīng)驗的帆船船員都倒吸一口涼氣,“風險很大”。
翟墨愛船如命,上一次環(huán)航北冰洋,船體有過被兩側浮冰夾住碰撞的經(jīng)歷,讓他心疼不已。“翟墨1號”的材質是鋁合金,韌性上要好于一般的玻璃鋼、碳纖維或者木頭水泥船?!昂捅嘧惨院?,雖然不會撞破,但會凹陷進去。”他比劃著,“這次我們配備了6個護球,來防止船體遭受損壞,影響航程?!?/p>
4.用熱愛對抗漫漫航程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高爾基《海燕》
咸苦的海水和洶涌的洋流教會了翟墨,活著回來就是勝利。
記憶依舊那么刻骨銘心。2000年第一次出海時,翟墨還不會看海圖、不會看GPS,風往哪兒吹,他的目的地就是哪兒,“在海上漂了28天,一路遇到過湯加海溝地震,也第一次遇到十幾米的涌浪,我的小船跟過山車一樣。當時腳底板劃了一道口子,我還自己縫針?!?/p>
后來,他開始關心天文、地理和歷史,學會木工、鉗工、鍛工、油漆工。
“世界上有‘兩大難’,空難和海難。為何是這倆,因為它們都無法救援?!毕胂攵甲屓丝謶值脑捳Z,從見過大風大浪的男人口中說出,卻是那么云淡風輕。他又一次拿出地球儀開始比劃,和上次北冰洋航行不同,“環(huán)航南極洲”的征途中,陸地是那么遙遠——這就意味著,一旦“天有不測風云”,翟墨一行只能依靠自救。
“感冒發(fā)燒,都是小事了,遠航中最怕的是骨折?!彼寡浴4?,目不可及的地方,塞滿了修修補補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有釣魚竿,以及包括摔傷扭傷藥、消炎藥,骨折夾板、麻藥甚至手術刀等醫(yī)藥器具。
每一次環(huán)航,最不擔心的,反倒是吃,“魚竿在手,天下我有”是一點也不夸張,“魚類基本上就能滿足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了?!敝劣谟盟?,帆船上裝了海水淡化器,主要用來洗澡、做飯、洗菜用。要是不幸壞了,那就只好接雨水了——翟墨曾有過“追云洗澡”的經(jīng)驗——觀察到前方有云團,馬上要下雨了,就把船開到云層下,下雨后就趕緊洗澡。
2007年7月26日,翟墨離開迪戈加西亞島軍事基地時,與美國大兵合影
在南太平洋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翟墨和土著居民打成一片
探險的精神已然鐫刻進了基因,漫漫航程中的孤獨和惶恐,則要很多很多的熱愛才能對抗。
“每次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找不到北的時候,只能憑感覺去感知風向。要按風向繼續(xù)航行,在心里找到一個坐標?!钡阅f。
“至今,世界上還沒有一艘帆船,能夠成功完成這條路線?!钡阅呀?jīng)57歲了,體能難免下降,但他仍有信心完成遠洋航海的挑戰(zhàn)。
5.影響更多年輕人
大海是我的生命,航海是我的藝術。
——翟墨
翟墨記得,18年前,自己首次開啟環(huán)球航海之旅前的經(jīng)歷。生長在泰山下的他又一次直觀地認識到大家對帆船航海的陌生——不僅家在內陸的孩子沒見過帆船,他到了海邊也見不到帆船。當他想方設法為環(huán)球之旅籌資、拉贊助時,企業(yè)問的都是,“帆船翻了怎么辦”。
他知道,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環(huán)航北冰洋”凱旋后,他一邊為這次出征做著各種準備,一邊在全國各地高校里巡回演講,他比誰都渴望著去影響更多的中國年輕人,有一天成為下一個“翟墨”。
在完成人類首次不??凯h(huán)航北冰洋后,翟墨船長在碼頭受到熱烈歡迎 攝影記者 陳夢澤
他還開通了自己的視頻號,講述著海洋的故事,描繪著明天的夢想。他告訴大家,這次航程中,還會探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食人族,“過去,不少航海家是被吃掉的。當時,土著的風俗是吃戰(zhàn)俘的。我們會在沿途記錄,歸來后舉辦一場‘環(huán)航南極洲’的展覽?!?/p>
航海二十多年,翟墨一直在畫畫,主題大都是海。他希望通過藝術等種種方式,讓年輕人來關注海洋,關注中國的海洋文化?!爸袊呛Q蟠髧?,但我們沒有把自己的海洋文化傳遞給別人?!钡阅脑捓锫詭锵А?/p>
620年前,自鄭和下西洋始,泱泱華夏便擁有了燦爛的海洋文化。然而,不少國人依舊只在熒幕上見過海,只在教科書里聽聞那片藍色的歷史和知識。在翟墨看來,這不算“了解”。
翟墨舉辦了“翟墨·白蓮涇碼頭藝術展” 攝影記者 徐程
攝影記者 徐程
他感慨,若是青年時期的自己能遇見一位四處宣傳海洋知識,將大海視為自己生命的人,他或許會更早一點揚起風帆。他有了自己的航海培訓班。他努力用海水澆灌少年的心靈,他希望孩子們在知道自己的故事之后,揚起風帆,去大膽地乘風破浪。
他的一大愿望,便是在那茫茫大海之上,遇見一個在自己所創(chuàng)辦的培訓班里學會航海的孩子,兩人互相揮手示意。這樣他便知道,自己將一滴海水引入陸地,隨后形成了朵朵海浪,波濤洶涌。
這位中國航海科普大使、海洋公益形象大使和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捍衛(wèi)自然”宣傳官,也希望通過自己航海的行為,讓更多人關注自然,關注全球變暖的問題。
“這次‘環(huán)航南極洲’歸來后,還會有下一次挑戰(zhàn)嗎?”
“海就在那里!誰知道呢?”
原標題:《赤道到冰川,熾熱與極寒,他揚帆挑戰(zhàn)地球“第三環(huán)” | 新民特稿》
欄目編輯:潘高峰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 徐程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徐程 陳夢澤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郜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