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最怕片頭出現(xiàn):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
由于太過慘絕人寰,所以不忍揭開表層,深入到內核。
待到不得不面對時,才驚覺:里面根本沒有光明,只有更加黑暗。
本片中的故事,發(fā)生在1960年代的匈牙利,一個以一系列殘暴兇殺而出名的小鎮(zhèn)馬特福。
真兇被緝拿歸案7年后,兇殺再次降臨小鎮(zhèn),手法如出一轍,是誤判還是效仿?
在某個昏暗的夜色中,一個男人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外出。
原來,他要去和情人約會。
但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兩人談得并不愉快,
男人想和女人親熱,卻被無情的拒絕了。
一場野外纏綿就這樣泡湯了。
誰知,第二天女人的尸體便出現(xiàn)在了污水溝里。
鈍器擊中頭部,脖子被殘忍掐斷,且全身赤裸。
讓警方意外的是,男人承認了全部罪行,十分配合地指認了現(xiàn)場。
最終,他以謀殺和戀尸癖的罪名,被判處以絞刑。
但二審過后,男主被抓入獄,原因是殺人并且死后奸尸,念及是初犯,從開始的絞刑改成了無期徒刑。
然而入獄七年后,又被相繼發(fā)現(xiàn)有女性被死后奸尸事件。
這次的作案手法切和七年前的如出一轍。
真相漸漸開始浮出水面,檢察官開始調查后發(fā)現(xiàn)男主原來是無辜者:
按說,犯罪兇手早就緝拿歸案,除非是有人故意模仿。
可就在案件毫無進展之時,又一名女性出事了。
一時間,全鎮(zhèn)女性都開始惶恐不安,警方和司法部門壓力巨大。
案子只要一天不破,兇手就可能繼續(xù)犯罪。
他們猜得沒錯,真兇根本不給民眾喘息的機會。
在被緝拿歸案前,他又接連犯了三起,共造成二死一傷。
所以,兇手到底是誰?這和那起案件到底有何關系?
隨著兇手作案次數(shù)的增加,殘留的證據(jù)和破綻越多,真相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連著1957年的謀殺案,前后六起的兇手竟全是同一個人。
一開始,他有一套慣用的手法。
躲在暗處、伺機等候,然后當頭一棒,
或是撲倒對方后,緊緊掐住喉嚨,直至受害者窒息而亡。
僅有兩次,他沒有得逞。
一次原因很簡單,他始終沒有硬起來,所以不得不放棄。
另一次的原因有點可怕。
他沒有認出帶了假發(fā)的妻子,差點殺死對方。
可惜,妻子沒有認出丈夫就是兇手,只能繼續(xù)放任他興風作浪。
但這種手法逐漸不能滿足兇手,他必須靠虐待尸體,才能獲得快感。
于是,才有了殘暴的挖除乳房一案...
時間倒回十年前,1957年。
為了盡快結案,安撫全鎮(zhèn)百姓的情緒,政府抓住受害者的情人不放,不分青紅皂白,隨意判下死罪。
被屈打成招。
被開水燙腳。
被獄友爆菊。
磨人的刑罰讓他不得不認罪。
七年后,真兇出現(xiàn),他依然在坐牢。
十年后,案子破了,他卻從未被昭雪。
出獄幾年后,便含冤去世了。
是誰造就了這本可避免的悲???
那是1964年,是真兇七年后再次犯案的敏感時期,也是匈牙利共和國剛剛成立15年的關鍵時期。
政權剛建立,最重要的是什么?
穩(wěn)定民心。
抓住真兇,亦或是找個替罪羊,最后目的都一樣:為了掩蓋黑暗面,哪怕犧牲一兩個無辜的人,也無所謂。
而這世間的正義,就像被扼住喉嚨的受害者。
《窒息》
導演: 亞珥拔的·索普塞特
主演: 卡洛伊·哈伊久克 / 加博·賈斯貝埃尼
豆瓣:7.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