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
轉自:嘉興日報
農歷八月十八大潮日,吸引數(shù)萬人來到嘉興海寧鹽官觀潮勝地公園賞潮。
潮水涌過占鰲塔。
央視直播沖鋒舟逐潮錢塘江。
海寧大尖山景區(qū),滑翔傘正在天空翱翔,身后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
海寧黃灣塔山壩附近海塘觀潮點。
海寧黃灣塔山壩附近海塘出現(xiàn)回頭潮。
一線潮涌過鹽官。
游客在鹽官潮樂之城潮墻前留影。
觀潮勝地公園人潮洶涌。
游客在觀潮勝地公園自拍。
觀潮節(jié)期間,每天都有數(shù)萬人涌向觀潮勝地公園。
■攝影記者 趙穎碩 盛佳淳 視頻記者 盛川州 通訊員 楊立超 金國華 阮加祥 陳 杰 陳子穎
蘇東坡一句“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讓世人對錢江潮水的“天下無雙”充滿了期待和想象。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東海潮波進入杭州灣,銀浪翻滾,鳴聲如雷,溯江而上,奔流200公里,錢塘江潮有著“天下第一潮”之譽。
10月9日是農歷八月十八,雖是工作日,且氣溫超過32℃,但海寧鹽官觀潮勝地公園的錢塘江邊站滿了游客,一睹《觀潮》課文中的震撼場景。
海寧潮天天可觀,但一般每年農歷八月十八前后為傳統(tǒng)觀潮季。每到觀潮季,錢塘江沿岸便人頭攢動,大家都早早地占據(jù)有利位置,期待著大潮的到來。
上午11點半,距預報的一線潮涌還有一個多小時,鹽官觀潮勝地公園最佳觀潮點已難覓空隙。來自山東的李先生一家三口,用野餐墊在堤壩斜坡上“圈”了一塊地,5歲的兒子攥著卡通望遠鏡,踮著腳尖不停探頭,清脆的聲音混著江風飄遠:“聽說大潮來的時候就像豎起的城墻一樣,我都等不及了!”
“潮水下午1點多到我們這段,大家注意安全,手機拿穩(wěn)啦!”58歲的“喊潮人”老周拿著擴音器,沿著塘岸來回走動。他的皮膚黝黑,是多年江邊工作留下的印記。他的提醒聲很快被現(xiàn)場的嘈雜聲淹沒——無數(shù)手機從人群中高高舉起,屏幕在陽光下亮晶晶地連成一片,流動的光影與遠處的江面相映,仿佛在堤岸上又鋪展了另一條數(shù)字化的“河流”,靜靜等候著與自然之潮交匯。
臨近下午1點,先是一陣沉悶的轟隆聲從遠處傳來,像地底翻滾的悶雷。“來了!”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聲,下一秒,成千上萬的腦袋齊刷刷轉向東方。
水天相接處,一道細長的白線正緩緩顯現(xiàn)。起初它細得像一根銀線,在蔚藍的天幕下若隱若現(xiàn),不過一兩分鐘,白線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寬、升高,裹挾著江底的泥沙,漸漸染上黃褐色的雄渾。等到離堤壩不足百米時,它已化作一堵高達數(shù)米的水墻,壁立江面,浪尖翻滾著雪白的泡沫,像無數(shù)破碎的珍珠鑲嵌在黃褐色的幕布上?!稗Z——”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潮頭狠狠撞擊在海塘上,水花瞬間飛濺起十余米高,帶著江水的清涼撲面而來,落在人們的臉上、肩上。人群中爆發(fā)出一陣混合著驚叫與歡笑的呼喊,有人忙著后退躲避,有人卻故意向前半步,只為更真切地感受這自然偉力的擁抱。
大潮奔騰西去,江面留下翻滾的漩渦。現(xiàn)場,人群并未立刻散去,而是涌向鹽官潮樂之城。
當數(shù)字靈感遇見古城風情,對于2025年的游客而言,海寧錢江潮,不僅是那一瞬奪人心魄的自然偉力,更是浸濕的褲腳、古城街巷里的新旋律,以及手機里那段終究無法完全重現(xiàn)現(xiàn)場氣勢,卻依然要與人分享的短視頻。它變得具體而真實,可感可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