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沒有天氣預報,科技水平也不發(fā)達,種糧食下去,人們想要知道后續(xù)收成好不好,就只能是通過祭拜天地,希望可以風調(diào)雨順,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了,其實氣候也是有周期性的,于是就形成了一種預兆,人們把這些整理之后,就變成了現(xiàn)在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諺語,比如說提到2026年的時候,在干支歷上是丙午年,在《灶馬頭》當中就有寫到“七龍治水,四牛耕田,五人分餅”。那么這個是什么意思呢?
不管是《灶馬頭》也好,還是《地母經(jīng)》也罷,它們都是古代農(nóng)耕時代的一個產(chǎn)物,雖然缺乏一定的科學性,但是在那個時候,卻能很好的指導農(nóng)事,從而更好的減少損失。作為一句占卜年景的說辭,我們不妨一起來理解一下,它是怎么來的吧?
這句老話,源于干支歷的一個說法,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進行組合計算年月日還有時辰,而在每一年的開始,也就是農(nóng)歷正月的時候,這幾天的干支歷,就更加的重要,你要知道,干支歷它可不僅僅是指的時間,還包括了物候的一個變化,以及日子的吉兇,以及十二生肖,陰陽五行等等。
“七龍治水,四牛耕田,五人分餅”是怎么來的?
前面的數(shù)字,代表的是干支歷當中的正月的日子,農(nóng)歷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這十二天,人們通過這些干支歷對應的屬相(地支),而“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就看第一個相應的地支日出現(xiàn)在初幾。
龍,對應地支辰;牛,對應地支丑;餅,在這里是諧音,對應天干 丙(因為“丙”與“餅”同音)。
2026年正月初一 是 庚寅日。
從這一天開始往后數(shù):
第一個遇到的地支 辰日(龍日)是 正月初七。所以是 “七龍治水”。
第一個遇到的地支 丑日(牛日)是 正月初四。所以是 “四牛耕田”。
第一個遇到的天干 丙日(丙日)是 正月初五。所以是 “五人分餅”。
七龍治水
在傳統(tǒng)文化當中,龍主管風雨雷電,它是負責行云布雨的神。“龍”的數(shù)量越多,反而意味著責任不專一,大家互相推諉,容易導致雨水不足。俗話說“龍多靠,龍少澇”,一龍治水會非常盡責,雨水可能過多;而七龍治水,則顯得“龍”太多了,可能會出現(xiàn)誰也不好好下雨的情況。
所以七龍治水,也預示著當年降水偏少,要防范出現(xiàn)干旱的天氣。
四牛耕田
牛是古代農(nóng)業(yè)最主要的生產(chǎn)力,代表耕種的能力和土地的肥沃程度。牛的數(shù)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牛如果太少,耕種力量不足。如果太多的話,又可能意味著土地堅硬,需要很多牛才能拉動犁,預示著耕種困難。
四牛,牛相對來講不多也不少,耕種條件還算不錯,土地不算太硬也不算太軟,收成有望處于一個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水平。
五人分餅
“餅”象征著糧食和收成?!胺诛灐钡娜藬?shù)決定了每個人能分到多少。人數(shù)越多,每個人分到的份額就越少。因此,“五人分餅”意味著糧食并不十分豐裕,可能需要精打細算,或者預示著當年的糧食產(chǎn)量僅夠溫飽,沒有太多的富余。
按照老輩的一個說法,“七龍治水,四牛耕田,五人分餅”,意思就是雨水方面可能不是特別的多,耕種條件一般,但是糧食的產(chǎn)量不能算大豐收,屬于“夠吃但不太寬?!钡乃?。當然這些古人對年景的一個預兆,我們當做談資來了解就可以了,畢竟氣候是復雜性的,有著多方面的因素的一個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