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餐飲老板內(nèi)參內(nèi)參君
小眾藏咖,走向全國
最近,市面上出現(xiàn)了一批藏式咖啡館。
與普通咖啡館不同,從裝修到菜單,藏式咖啡館們到處都有鮮明的藏族文化。
首先是點睛之用的店鋪名稱,就要有文化、顯根基。
比如白瑪頓珠、剛堅梅朵等藏語直譯,又如喜渡、如院等詞語傳遞吉祥寓意,再或者直接將藏語放在門頭上作為品牌名。一眼看去,就比大街上隨處可見的 XXXcafé 升高了好幾個level。
再說門店裝修,必備經(jīng)幡、唐卡、壁畫等藏式元素,點題打造氛圍感。
如果說“山野風(fēng)”餐廳必備盆栽、植物,以傳遞自然野趣,那么藏族咖啡作為經(jīng)典的“民族風(fēng)”,則通過西藏的器具擺件、繪畫服飾等,傳遞出藏文化的神圣調(diào)性。如蘭州的西番咖啡,采用壁畫等元素,打造藏地文化的沉浸式體驗。
與此同時,受藏式審美的影響,咖啡館里的顏色大多豐富且鮮艷,明亮的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交織在一起,繁而不亂。如蘇州的甜町兒咖啡,直接將外墻刷成明黃色,與藏式風(fēng)格的門窗一起,不僅展示出十足的藏式風(fēng)格,更為游客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打卡點。
最后來看產(chǎn)品菜單,主打青稞、酥油和咖啡的有效融合,原料特色口感醇厚。
除了傳統(tǒng)的美式拿鐵,名為藏式咖啡館,自然以藏咖為主打。如青稞酥油咖啡、藏紅花酥油咖啡、牦牛奶拿鐵、酥油dirty,藏茶美式等都是菜單必備。有些餐廳還會推出特調(diào)系列,進一步彰顯差異化,比如成都的入藏·雪山,坐落于四姑娘山腳下,就特別推出了四姑娜措特調(diào)產(chǎn)品。
不止咖啡,
民族風(fēng)成創(chuàng)意新潮流
在奶茶賽道,今年以來“藏茶”的熱度同樣有所上升。
如喜茶,今年就推出了多款藏地靈感產(chǎn)品。
3月份,喜茶上新雪域·牦牛乳恰安莫,上線一周后因熱銷售罄;5月份,喜茶官宣雪域·牦牛乳恰安莫回歸,同時推出芝士咸酪藏茶,這也是喜茶的首款咸乳茶產(chǎn)品;6月份,再次上新推出牦牛乳酥油茶,同時上線了酥油燈冰箱貼周邊產(chǎn)品。
不止喜茶,今年5月份,明星蘇見信在成都太古里開了一家以“藏茶”為主題的中式茶飲店——“柳皓方”。門店設(shè)計融入藏式文化,產(chǎn)品主打藏茶,還推出了“日照金山”等特色飲品。
今年七月林卡節(jié),霸王茶姬還在成都開辦了“藏地非遺,茶遇林卡”主題店,推出限定杯墊等產(chǎn)品與大家一起“過林卡”。
如今,從霸王茶姬現(xiàn)萃茶里的“藏茶”,到吾飲良品的“青稞咸酪茶”,均能看到藏地的影子。
藏式民族風(fēng),為何能風(fēng)靡全國?
在小紅書上,#藏式詞條已有近5千萬瀏覽,30萬討論,從衣服飾品到餐廳文創(chuàng),藏式美學(xué)正在俘獲更多的年輕人。
而在咖啡館及奶茶店,能實現(xiàn)傳統(tǒng)民族美學(xué)與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有機融合,帶來差異感的同時,將顧客體驗直接拉滿。
美國社會學(xué)家歐登伯格曾這樣解釋“第三空間”:家庭居住空間是第一空間,職場是第二空間。而在這兩者之外,人們還需要一個寬松、便利的環(huán)境,可以自由地釋放自我,展開社交。
這種“脫離日常感”的餐館,既能滿足年輕人對詩與遠方的幻想,與寧靜、自然相依的藏式文化,更讓店鋪成了近乎完美的i人充電所,e人會客廳。
比如在柳皓方的評論區(qū),除了表達產(chǎn)品好喝之外,有不少消費者都對門店體驗感到意外。有網(wǎng)友稱:“藏式裝修超出片,暗調(diào)+虎紋掛毯,樓梯隨手拍都是氛圍感大片”,還有網(wǎng)友稱自己一踏入店門,就感受到一股寧靜的力量。
實際上,從“看自然”的山野風(fēng),到“看人文”的民族風(fēng),年輕人追求的一直都是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
“誰能講好故事,誰就能精準(zhǔn)觸達消費者”,如今的咖啡茶飲,仍處在這樣的較量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