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時分的平壤,雨水浸透了金日成廣場。探照燈下,士兵們的腳步聲與雨聲交織成肅殺的節(jié)奏。十一軸二十二輪的巨型發(fā)射車緩緩駛過積水路面,濺起陣陣水花——車上搭載的正是27米長的“火星-20”洲際彈道導彈。
這款被稱為“最具威力”的核武器,射程足以覆蓋美國本土任何城市。
俄羅斯統(tǒng)一俄羅斯黨主席、俄聯(lián)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等出席閱兵式,而中方派出了“政府首腦級”高規(guī)格代表團。金正恩借著這場雨夜里的“導彈秀”,向美國傳遞明確信號:想談可以,但必須先承認朝鮮的核地位。
午夜閱兵:雨水中的鋼鐵洪流
朝鮮這次閱兵選在濕冷的半夜開場,從午夜一直持續(xù)到凌晨。這已是朝鮮連續(xù)幾次選擇在夜間舉行閱兵活動,燈光照著鋼鐵裝備,比白天看著更有威懾力。
雨水不僅沒有阻礙閱兵式的進行,反而增添了現(xiàn)場的戰(zhàn)地氛圍。士兵們穿著雨衣齊步行走,導彈車在積水里碾出水花,活像一場精心編排的“雨中威懾秀”。
韓國情報部門早已繃緊了弦,之前就放話“看見平壤街上好多人、好多裝備在動”,連“會在晚上辦”都猜中了。對于朝鮮閱兵的套路,各方都已十分熟悉。但這一次的規(guī)模卻遠超以往,從籌備規(guī)模、設備部署和參與人員數(shù)量來看,本次閱兵可能創(chuàng)下朝鮮歷史新高。
朝鮮通過大規(guī)模閱兵,意在強化國內(nèi)民眾對勞動黨的認同和支持,彰顯國家團結與紀律。結合勞動黨成立80周年的重大紀念日,閱兵成為政治儀式與國家宣傳的重要載體。
閱兵的壓軸戲是“火星-20”洲際彈道導彈的亮相。這款導彈一亮相,就引發(fā)了現(xiàn)場觀眾的熱烈歡呼,將氣氛推向了高潮。
“火星-20”是一種洲際彈道導彈,其彈體約有27米長,相當于3輛小轎車連起來的長度,裝在11個輪子的大卡車上,外觀十分敦實。 此前朝鮮也擁有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導彈,但要么使用液體燃料,要么射程存在限制,而“火星-20”則直接彌補了這些短板。
該導彈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其“分身”能力——攜帶的核彈頭可以分解成好幾個,一次攻擊多個目標,使美韓的反導系統(tǒng)難以攔截。這一能力大大增強了朝鮮的核威懾力。
朝鮮官方媒體此前曾報道,金正恩了解了最新型固體燃料發(fā)動機的試驗結果,該型發(fā)動機計劃用于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火星-20”型。這表明朝鮮正在持續(xù)推進其導彈技術的進步。
除了“火星-20”這一重頭戲,朝鮮還展示了一系列新式武器,形成了全方位的打擊體系。有能打擊關島美軍基地的導彈,飛行速度快且能變軌,使美韓的反導系統(tǒng)難以捕捉。
還有射程1000公里的短程導彈,專門針對韓國和駐韓美軍的基地。甚至出現(xiàn)了“超大號火箭炮”,能對400公里內(nèi)的機場、港口進行飽和攻擊。
陸軍裝備方面,朝鮮展示了新型“天馬”-2坦克。這款坦克與俄羅斯制造的T-14“阿瑪塔”主戰(zhàn)坦克相似,炮塔上裝備了主動防護系統(tǒng),可以對抗來襲的空中威脅。
與朝鮮以往基于T-62坦克的“天馬”號系列坦克相比,“天馬”-2的性能實現(xiàn)了飛躍。它很可能旨在應對韓國的K2“黑豹”坦克,后者被視為當今世界上最好的主戰(zhàn)坦克之一。
這些裝備看似“接地氣”,其實都是朝鮮從俄烏沖突中學習的經(jīng)驗——不需要過于復雜的系統(tǒng),專門打擊美韓的“軟肋”,如雷達站、機場跑道等目標,成本低且實用。
大國博弈:中俄捧場與美韓應對
這次閱兵的國際關注度主要來自東北亞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俄羅斯派梅德韋杰夫出席閱兵式,表明兩國關系已進入新階段。
梅德韋杰夫
而中方派出“政府首腦級”高規(guī)格代表團對朝鮮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訪問,這一外交舉動遠超外界預期。與普京僅派梅德韋杰夫代為出席形成鮮明對比,中方的“頂格”出擊為朝鮮外交舞臺增添看點。
朝鮮通過此次閱兵式旨在向外界傳遞其外交戰(zhàn)略的重大轉變。面對美日韓聯(lián)盟日益緊密和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等變量,朝鮮選擇主動出擊,希望通過展示軍力和強化大國關系來打破長期外交孤立。
中俄對朝鮮的支持方式各有側重,形成互補態(tài)勢。俄羅斯更多提供“硬實力”支援,而中國則給予“政治背書”,這種分工使朝鮮獲得了難得的“雙保險”國際支撐。
金正恩在閱兵式上明確表達了朝鮮的立場:“想談可以,但你得先承認我有核武器”。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別再跟我扯‘棄核’那套,我手里有導彈,你得跟我平等對話”。
這一立場源于朝鮮長期的安全焦慮。朝鮮認為伊拉克和利比亞正是由于放棄了核武器,才使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能夠順利地顛覆其政權。只要美國不放棄敵視政策,朝鮮就不會輕易放棄核武器開發(fā)。
朝鮮將其核武器視為防止美國顛覆和軍事入侵的必備條件。 朝鮮領導層對國際形勢研究得非常透徹,尤其是美國在核問題上的政策。朝鮮注意到美國最終接受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核武器擁有國的事實,看準了這個趨勢。
這次閱兵展示的武器系統(tǒng),都是沖著“跟美國長期打交道”準備的。朝鮮的導彈,無論是飛得快、能變軌還是能分身,都是為了突破美韓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金正恩的戰(zhàn)略很清晰:手中的“硬家伙”越厲害,美國才越可能坐下來承認朝鮮的“核身份”。
半島未來:安全困境與出路
朝鮮此次閱兵將進一步改變東北亞的力量平衡,對韓國國家安全形成壓力。韓美方面對此高度關注,韓國軍方整晚都在盯著屏幕監(jiān)測,記錄導彈型號、清點裝備數(shù)量,卻只能干著急。
朝核危機的爆發(fā)和半島安全僵局難解的殘酷現(xiàn)實揭示了一個安全困境:任何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追求自身絕對安全的行為,只會加重各方的安全困境,招致更大的不安全感。
朝鮮在軍事上的舉動刺激美韓采取更激進強硬的應對措施,導致半島緊張態(tài)勢愈演愈烈,陷入惡性循環(huán)。
朝鮮半島問題的癥結在于朝美關系僵持不下,矛盾難解。美國政府固守對朝敵視政策,忽視朝鮮合理安全關切,堅持對朝制裁和武力威脅,令朝鮮深陷安全焦慮。
面對美韓同盟強大的軍事壓力,朝鮮選擇了“擁核自?!钡膹娪矊孤肪€。
若半島地區(qū)局勢失控,出現(xiàn)擦槍走火等流血沖突事件,絕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武力威懾和陣營對抗不是出路所在,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利益攸關方重回談判桌,政治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閱兵結束后,東北亞的氣氛更加微妙。美國和韓國面臨兩難選擇:不承認朝鮮的核地位,朝鮮的導彈卻能打到美國;承認吧,又怕其他國家效仿。
朝鮮的導彈技術仍在進步。從液體燃料到固體燃料,從單彈頭到分導式多彈頭,朝鮮的核威懾力量正變得越來越可靠。
金正恩在雨中的這場閱兵,既是一場國內(nèi)政治儀式,更是朝鮮在全球地緣政治舞臺上的重要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