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香港,年輕人擁有一方屬于自己的小窩是非常困難的。
對28歲的護士Chloe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愿望,從小和家人關系緊張的她,渴望自由的生活。
在奔三之前她鉚足了勁兒攢錢,終于在28歲的時候,拼盡全力買下了屬于自己的袖珍公寓。
這間“納米樓”的實際面積大約18平方米,還包含了她夢想中的迷你露臺。
這類房子通常要價高達400萬港幣,相當于人民幣近368萬元,但能買下這間小屋開始獨立的生活,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為了讓這方寸之地變得宜居,她又花了13萬港幣找來設計師進行裝修,這筆錢在香港已算經(jīng)濟實惠。
經(jīng)過設計師的精巧設計,這區(qū)區(qū)18平方米的納米樓,做到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間納米樓雖然袖珍,但裝修上可謂是費盡了心思,巧妙地利用了每一寸空間。
從室內(nèi)戶型圖上就能看出設計師的獨到之處。
利用3.1米的層高創(chuàng)造出更多功能區(qū),讓這個小家住得既舒服又高效。
閣樓臥室床尾的多層柜,雖然不是主衣柜,但深度足夠收納被褥和大件衣物。
真正的衣柜隱藏在電視墻邊,巧妙利用最高的樓梯間,做成了掛衣區(qū),既不占地方又高效。
這個小家最吸睛的設計亮點,非這間隔層臥室莫屬了。
利用3.1米的超高層高,設計師在客廳上方巧妙地“切”出了一個僅有3.7平方米的溫馨小閣樓。
這里是獨一無二的睡眠區(qū),半坐著完全沒問題,睡覺也絲毫不憋屈。
床尾的一個三層架子既充當了床頭柜,又能收納書籍、小包和日常雜物。
空調也安裝在閣樓區(qū),并貼心地加裝了擋風板,避免直吹導致感冒,細節(jié)滿分。
閣樓下方就是家中的客廳空間,也是一塊休閑區(qū)。
一張迷你的雙人沙發(fā),可以下班后窩著放松。
沙發(fā)背后的背景墻并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用三層書架代替。
既能收納書籍,又能展示擺件,實用又美觀。
客廳沙發(fā)對面的電視墻,和通往閣樓的樓梯巧妙融合。
樓梯下方的空間被挖空,一部分作為電視柜,放置影音設備。
另一部分做成隱藏式收納區(qū),最大限度地增加儲物量。
對獨居青年來說,電腦比電視更重要。
家里的書桌緊鄰著一扇超大的落地窗,成為了日常工作、學習和娛樂的主陣地。
自然光線充沛白天無需開燈,工作累了還能隨時抬頭望向窗外。
這里不僅帶來了極佳的采光,也讓小空間顯得更加通透敞亮。
18平方米小家里,一個不到2平方米的露天陽臺。
占據(jù)了寶貴的面積,卻成了整個家的點睛之筆。
陽臺采用折疊門設計,保證了客廳的通透感,也留出了通行動線。
雖然樓層不高,但站在這里遠山近樹盡收眼底。
玄關雖然狹窄,但功能卻異常齊全。
門右手邊是一個三段式的玄關柜,中部開放格用來隨手放置手機、鑰匙等零碎小物。
上方是隱藏吊柜,收納不常用的家居雜物。
下方是鞋柜,側向設計能放下十幾雙鞋,還專門預留了放靴子的加高格。
玄關正對面是緊湊的開放式廚房,深色櫥柜與房間主色調形成對比,提升了空間的層次感。
吊柜內(nèi)嵌油煙機,并用于收納細碎物品。
通過在水槽和電磁爐上安裝蓋板,巧妙地增加了切菜的操作臺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