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的山鄉(xiāng)巨變里,濃縮著我們邁向農(nóng)業(yè)強國的堅定步伐。農(nóng)民的笑臉、忙碌的身影,都讓今天的中國鄉(xiāng)村充滿活力。如果用一個詞定位今天的鄉(xiāng)村,那就是——新機遇!接下來就跟隨總臺記者宋文瑾走進山東煙臺的一個小村莊,實地感受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里的新機遇。
總臺央視記者 宋文瑾:我們來打卡的就是山東招遠的大戶陳家村。葡萄可是大戶陳家村的金名片,現(xiàn)在我們正趕上了好時候,正是它的成熟季,那必須得嘗一個。味道非常不錯,一口爆汁,而且很甜,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當然來到這可不是只能吃葡萄,因為這里不只是一座葡萄園,還是一座山野樂園,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fā)。
總臺央視記者 宋文瑾:真的是太過癮了,這里就是大戶陳家村建設的山野樂園,村里人告訴我,整座游樂園都是依山而建的,有一些溝渠不適合種果樹,于是大家靈機一動,把“短板”變成了“跳板”,云上漂流、天路飛車……荒坡就這樣變成了“網(wǎng)紅游樂園”。玩累了也不要緊,因為這里還有很多特色民宿,比如說建在湖邊的太空艙,看上去科技感滿滿,還有充滿著田園氣息的小木屋也非常受歡迎。
招遠市大戶陳家民宿負責人 王燕飛:像我們這兒的小木屋和太空艙,每逢節(jié)假日還有周末的時候都是爆滿的狀態(tài),來這邊的游客都非常喜歡這個風格。
招遠市大戶陳家村文體項目負責人 陳偉衛(wèi):這里是我們的自由式的小輪車訓練場地,村里還有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以及場地自行車的場館。今年一共舉辦了17場賽事,國家級的賽事11場,通過這些豐富的文體活動,我們帶動了周邊34萬人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當中。
總臺記者 宋文瑾:村民在山上打造的這些特色產(chǎn)業(yè)成了大家的“聚寶盆”,帶動了上千人就業(yè),大家的生活也跟著水漲船高,日子也變得熱鬧起來,我們一起去看看。
這里就是大戶陳家村的主干道,也是鄉(xiāng)村集市的所在地,每逢十逢五再加上節(jié)假日,這條街上別提多熱鬧了。
招遠市大戶陳家村村民 齊國波:挺好的,這里之前人可多了,我一天能掙好幾千塊錢。
總臺記者 宋文瑾: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村里還藏著一個收藏博物館,這里面有老物件收藏館、金銀工藝館、絨繡館,還有油畫館。
招遠市大戶陳家村村民 高曉霞:我們村有這么多的展館供大家學習參觀,作為村里人我感到非常高興,很自豪。
招遠市大戶陳家村村民 常鈺琨:這是我們村自己球場,平常村民在吃完飯以后會來這打打球,熱鬧熱鬧。以前我們只能在那邊的小場地沙地上打球條件很簡陋,自從換了新場地以后,大家伙都愛出來了,尤其是在今年那邊建成一個更大的籃球場。這一次全國村BA北部賽區(qū)的比賽就在這兒舉行的,當時來了特別多的人,氛圍比我們村過年都要熱鬧,大家都非常高興。
總臺記者 宋文瑾:我在村里還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地名,你看它就叫“徐家匯”,其實它是指過去這個村里姓徐的人很多,但是現(xiàn)在這個廣場確實可以稱之為村里的CBD了,你聽里面有多熱鬧。
招遠市大戶陳家村村民 原淑青:很好的,特幸福,掙錢多,買東西也方便,我住在大戶陳家,生在大戶陳家,也沒嫁出去。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