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了背叛,還能和以前一樣嗎#
深夜兩點,你躺在床上,聽著身邊人熟悉的鼾聲,卻感覺比獨自一人時更加孤獨。你們已經(jīng)多久沒有做愛了?三個月?半年?還是更長?你甚至記不清最后一次接吻是什么時候。銀行賬戶上的數(shù)字令人焦慮,每次談到錢都以爭吵告終。至于愛?那更像是一個遙遠記憶中的神話傳說。
如果這描述的就是你的婚姻現(xiàn)狀,而你還在問“如何繼續(xù)”,那我必須直白地告訴你:
你在試圖用意志力對抗人性,這幾乎注定失敗。
這不是悲觀,而是清醒。
所謂“三無婚姻”,就是一段親密關(guān)系中,最核心的三個支柱全部崩塌。
性是人類生物本能和親密紐帶,愛是情感依托,錢是生存保障。
三者皆空,婚姻便成了空中樓閣,純粹靠一張紙和社會慣性維持,搖搖欲墜。
當婚姻淪為“三無”,成為一具“精氣神”皆無的空殼,我理解卻也不理解那些依舊在其中苦苦垂淚掙扎的女人們。
在我看來,這無異于對著一具死尸哭喪,無論你懷念多久,終要把過去埋葬,去面對未來的人生。
你的執(zhí)念,實則是一場虛無的自我催眠。
可為什么我們寧可痛苦也不放手?
因為在長期的共同生活過程中,我們不自覺又心甘情愿的給自己帶上了三大心理枷鎖:
01 枷鎖一:生存恐懼—— "離開他,我可能會死"
我有位來訪者,丈夫出軌三次,月薪三千卻敢罵她"離了我你活不了"。她年薪二十萬,有房有車,卻真的信了這話。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么:我們大腦里有個叫"杏仁核"的區(qū)域,專門負責處理恐懼。當面臨不確定時,它就會拉響警報:"危險!別改變!"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寧愿選擇確定的痛苦,也不愿嘗試不確定的未來。
人對損失的恐懼比獲得的快樂強烈兩倍,失去一段婚姻感覺像是跳崖,盡管崖底可能鋪著氣墊。
哲學家卡夫卡說得一針見血:
"你盡可能讓自己不離開的借口,正是你應(yīng)該離開的理由。"
怎么破?
開始悄悄建立"獨立基金"。
哪怕每月存500塊,也要讓自己有說走就走的底氣。
記得抖音上那個56歲開車自駕游的蘇阿姨嗎?她忍了三十年,存夠了錢就出發(fā),現(xiàn)在活得比誰都瀟灑。
02 枷鎖二:身份綁定—— "不做xx太太,我是誰?"
有的人結(jié)婚二三十年,老公出軌、家暴、不給家用,她卻說:"要是離婚,別人怎么看我?春節(jié)怎么跟親戚解釋?"
這叫"自我概念模糊"。
長期婚姻中,兩個人會形成"共享身份",離婚不只是離開一個人,更是要撕裂已經(jīng)長在一起的身份認同。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當重要的社會身份被剝奪時,會產(chǎn)生類似肢體殘缺的痛苦感。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寧可守著糟糕的婚姻,也不愿面對"我是誰"的身份危機。
榮格說過:
"最可怕的事情是全然接受自己。"
很多人寧愿活在虛假的婚姻標簽下,也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怎么破?
每周做一件只屬于自己的事。
報名參加瑜伽課,加入讀書會,甚至只是獨自去公園發(fā)呆。重點是要重新認識那個被婚姻埋沒已久的自己。
03 枷鎖三:沉沒成本陷阱—— "我都付出這么多了"
"我為他生了兩個孩子,放棄了升職機會,熬了二十年..."這是我在咨詢室最常聽到的話。
我們總覺得投入越多就越不能放棄,就像買股票跌了,不去分析為什么跌,只是不停補倉,最后血本無歸。
這就是是典型的"沉沒成本謬誤"。
人對已經(jīng)投入的成本會產(chǎn)生非理性的執(zhí)著。
換句話說,我們不是在維護婚姻,而是在維護自己的投資尊嚴。
“我怎么會看錯人呢?”
“他一定會改的”
而事實是你真的看錯了人,在已經(jīng)失去所有支柱的婚姻里,對方不痛不癢,認定你不會走。
就像巴菲特有句名言: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在洞里,最起碼該做的就是停止繼續(xù)挖洞。"
怎么破?冷靜下來,做個簡單的算術(shù)題:
如果繼續(xù)耗下去,再搭上五年、十年,你的人生會變成什么樣?用未來的可能性為過去的錯誤買單,這才是最貴的代價。
陷在三無婚姻泥潭中的姐妹們,我知道對婚姻的習慣像溫水煮青蛙,我們已經(jīng)被煮的頭昏昏,身乏乏,失去了曾經(jīng)的力量,去一躍而出這池還在升溫的水。
但就算爬,你也要爬出來,因為水煮到最后,青蛙真的會死!
花了多少年帶上枷鎖,就算還要很久,很痛苦,你也要親手把它卸下。不要想著別人來解救你,否則下一次再被枷鎖困住的時候,你還是摘不下。
我們該如何卸下這些枷鎖呢?
不要怕,慢慢來!
第一要務(wù):徹底摘下婚姻的濾鏡,停止期待。
別再幻想對方會改變、關(guān)系會回暖,不要戀愛腦!
“我終于明白,期待我丈夫變回從前那個浪漫體貼的人,就像期待冰箱突然開始煮咖啡一樣不現(xiàn)實,”經(jīng)歷5年無性婚姻的朋友說,“一旦接受了這個事實,我反而輕松了。”
心理學上的“期望值管理”告訴我們:痛苦=現(xiàn)實-期望。
當期望為零,任何一點點正面的互動都是驚喜,而常態(tài)的冷漠也不會帶來額外傷害。
救命稻草:發(fā)展徹底的經(jīng)濟獨立。
沒錢?
那就把精力用在賺錢上。
你們婚姻本來就沒錢,你難道還要再過手心朝上的日子嗎?
從小錢開始,一點點積累,你的底氣和內(nèi)里的力量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
這個時代,無法平等對話的絕大多數(shù)原因,就是因為經(jīng)濟不平等。
當你有了經(jīng)濟能力,你會發(fā)現(xiàn)你真的會變勇敢。
蘇阿姨就是最好的榜樣——她被困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幾十年,一旦經(jīng)濟獨立,立即獲得了選擇生活的自由。即使你不離開,賺錢能力也是你在婚姻中最后的底牌。
做好“單親式育兒”的準備。
如果是為了孩子不離婚,與對方協(xié)商好,至少在孩子面前保持基本禮貌,不相互詆毀。
告訴自己:你們是育兒合作伙伴,雖然做不了好夫妻,但要努力做好父母。
最后,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期限。
不要“永遠”死守一段令人窒息的婚姻。
可以是“孩子上大學后”,可以是“還清房貸后”,也可以是“五年后”。
有這個期限在,你就不會感到徹底絕望——你知道這場苦行總有終點。
也許現(xiàn)在的我們經(jīng)濟不獨立,內(nèi)心孱弱,但只要你在正確的方向上,哪怕改變很微小,但你已經(jīng)不一樣了。
勇敢的去做吧,其他的交給時間。
一年不行,那就五年,十年,也好過你一生被困在這泥潭,一點點往下陷,直到被封住口鼻,無法呼喊。
那些最終走出不幸婚姻的人,超過80%在事后表示“應(yīng)該早點離開”。
美國一項跟蹤研究顯示,離婚五年后,大多數(shù)人的幸福感都超過了離婚前的水平——尤其是那些從高度沖突婚姻中解脫出來的人。
作家安妮·拉莫特說得犀利:
“當你把一切都裝進冰箱,卻發(fā)現(xiàn)電源從來沒插上?!?/p>
有些婚姻就是那個沒插電源的冰箱——它看起來像個冰箱,但卻完成不了冰箱的職能。
人生苦短,不該浪費在扮演幸福上。
要么狠,要么忍,但千萬不要又狠又忍地把自己活成一個婚姻中的活死人。
夜深人靜時,請你問問自己:如果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我還會選擇這樣活著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改變的時刻就是現(xiàn)在——不管你已經(jīng)在這段婚姻中投入了多少歲月和感情。
我希望你走出來,哪怕時間要花很久,但請你一定要走出來。
因為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美好。
因為你真的很美好。
因為你值得被愛,被渴望,被尊重。
本文首發(fā)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quán)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