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希望在2025年的每一天,你們都能笑容滿面,好運連連!
最近在某乎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我不明白,一戰(zhàn)德國和奧匈帝國根本沒有獲勝的可能性,為什么還會爆發(fā)一戰(zhàn)?
網友評論區(qū)炸鍋了
話說,德國總參謀部好像一戰(zhàn)前預估的俄國可能1946年左右具備推倒柏林的能力,所以一直再預備著,結果還是預測錯了,1945年就推了柏林。 你以為德國拿到好處后會收手?國家的野心也會隨實力增長的。我們以前窮的時候也曾說決不當頭,現在兜里有錢了就說對方沒資格說三道四。都是千年的狐貍,在這演什么聊齋啊。
世界哪是這么線性發(fā)展的……俄國在尼古拉二世時代超高的經濟增速,來自于一窮二白的基礎和英法的大量投資。如果俄國真的強盛到德國也擋不住的程度,勢必在中東、東亞對英國造成巨大威脅,到時候英國的資本就會轉移到德國。
德國能完成統(tǒng)一靠的是俾斯麥天才的外交手腕和普魯士人率先使用鐵路運兵這一先進科技成果…而威廉二世只是膚淺的以為德意志軍隊天下無敵… 意大利的海岸線在那呢,如果跟了同盟國,協(xié)約國可以登陸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守不住,所以他不可能跟德奧一起。對德奧最好的結果就是給足好處維持意大利中立。
在英國的國家戰(zhàn)略中,歐洲有兩個國家是必須無條件死保的,那就是荷蘭和比利時。這兩個沿海低地國家可以說甚至可以用大英帝國的睪丸來形容!主要是這兩個國家和英國本島隔海相望,如果其海港和碼頭被敵人利用,能非常輕易地橫渡海峽。 德二還不是一回事,你作為奧匈的盟友進戰(zhàn),去打塞爾維亞啊,去打沙俄啊,上來給法國邦邦兩拳是啥意思啊,還強行通過比利時,那英國想不打你都不行了。
威廉二世在戰(zhàn)前發(fā)表演說,其中一句就是大家沒有黨派之別都是德國人,當時德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其實刷新了所有人對于戰(zhàn)爭的認知。在一戰(zhàn)前,歐洲人對于戰(zhàn)爭的普遍理解是,戰(zhàn)爭持續(xù)的時間并不會很長,雖然有歐洲三十年戰(zhàn)爭或者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說法,但是這種戰(zhàn)爭都是打打停停的,而不是持續(xù)不斷地輸出。另外,一戰(zhàn)之前的戰(zhàn)爭,可以說是少數人的戰(zhàn)爭,大多數情況下是貴族和軍隊的事情,對于整個國家的資源的調動其實是有限的。然而一戰(zhàn)卻完全不同,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總體戰(zhàn)”,參戰(zhàn)國將國家中的每一項資源都投入戰(zhàn)場,甚至每一個國民都被深深卷入到戰(zhàn)爭中的,直至一個國家的資源被榨干無力再戰(zhàn)為止。在一戰(zhàn)前,德國人自信地認為,戰(zhàn)爭的時間不會超過半年,威廉二世對于出征的士兵說:等打完仗你們就可以回家收糧食了。這也反映出,當時的歐洲人,在開戰(zhàn)前根本就沒有料到這場世界大戰(zhàn)的慘烈程度。
俄國何嘗不是想逼退奧匈?俄國也不想打的,所謂動員也只是部分動員,完全沒有做好戰(zhàn)爭準備。待到奧匈也動員后俄國想撤回動員令,然后將軍們對尼古拉二世說都已經動員了,還撤回干嘛? 薩拉熱窩事件后各國有長達一個月的緊鑼密鼓的多邊外交斡旋,各方的態(tài)度都很明了了,不存在什么沒想到的說法奧匈皇儲被刺身亡,奧匈只有從塞爾維亞身上攫取足夠多的利益才能彌補受損的中樞權威,壓制國內獨立勢力,如果慫了,奧匈解體就是幾年的事德奧清楚的知道,奧匈攻擊塞爾維亞,沙俄為了維護自己在巴爾干的利益一定會下場沙俄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跟奧匈開戰(zhàn),二德子一定會下場英法清楚的知道,沙俄不是德奧的對手,為了避免二德子擊敗沙俄后進一步坐大,英法只能下場以上都是明牌正是因為確定英法俄必定下場,二德子總參才制定了先集中優(yōu)勢兵力快速擊敗法國,迫使法國退出戰(zhàn)爭,再轉頭對付體制落后動員速度慢的沙俄的計劃。如果二德子連英法會下場都沒想到,那一開始就會跟沙俄大打出手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一路有你們的閱讀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