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精神分裂癥的全球負擔及其未來趨勢對于決策者、醫(yī)療保健提供者和研究人員有效分配資源和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
本研究旨在評估并預測從1990年到2030年,全球和中國精神分裂癥的疾病負擔趨勢。
方法
從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檢索數(shù)據(jù),以估計1990年至2021年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率、患病率和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建立聯(lián)合點分析和貝葉斯年齡-時期-隊列(BAPC)模型,以預測2030年精神分裂癥的負擔。
結果
1990年至2021年全球精神分裂癥負擔的變化
2021年,全球精神分裂癥患病例數(shù)約為1360萬,年齡標準化率為每10萬人275.78。全球發(fā)病例數(shù)約為122萬,發(fā)病率為每10萬人15.43。全球DALYs總數(shù)達1480萬,DALYs率為每10萬人177.75。從1990年到2021年,全球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和DALY率均有所上升,估計年度百分比變化分別為0.02和0.02。然而,全球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則有所下降,EAPC為-0.04。
2021年,中國精神分裂癥患病例數(shù)約為532萬,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為每10萬人300.81。中國發(fā)病例數(shù)約為236,175例,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為每10萬人18.36。中國精神分裂癥DALYs約為345萬,年齡標準化DALY率為每10萬人203.88。從1990年到2021年,中國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上升,EAPC為0.12;年齡標準化DALY率上升,EAPC為0.14;中國的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也上升,EAPC為0.04,所有這些指標的增幅均高于全球水平。
指標
全球情況
中國情況
患病率 (年齡標準化率)
約1360萬例 (275.78/10萬)
約532萬例 (300.81/10萬)
發(fā)病率 (年齡標準化率)
約122萬例 (15.43/10萬)
約23.6萬例 (18.36/10萬)
DALYs (年齡標準化率)
約1481萬 (177.75/10萬)
約344.5萬 (203.88/10萬)
2021年不同年齡組和性別的精神分裂癥負擔
無論是全球還是在中國,精神分裂癥的負擔都呈現(xiàn)出清晰的年齡和性別模式:
高發(fā)年齡:發(fā)病高峰集中在20-24歲的年輕群體。而患病和DALYs的高峰則出現(xiàn)在稍年長的30-34歲年齡段。這清晰地表明,精神分裂癥是一個主要始發(fā)于青少年晚期至成年早期的重大健康問題。
性別差異:在所有年齡組中,男性的患病率、發(fā)病率和DALYs均顯著高于女性。這一現(xiàn)象可能與生物學易感性、遺傳因素以及社會性別角色壓力等多種復雜原因有關。
具體數(shù)據(jù)為:
全球精神分裂癥患病率在30-3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男性為1,710,712例,女性為1,497,279例。全球男性和女性的發(fā)病率均在20-2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男性為153,971例,女性為132,949例。全球DALYs同樣在30-3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男性為254,207例,女性為228,243例,男性的負擔高于女性。
中國精神分裂癥患病率在30-3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男性為377,816例,女性為344,435例。中國男性和女性的發(fā)病率均在20-2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男性為22,154例,女性為19,913例。中國DALYs同樣在30-34歲年齡組達到峰值,男性為391例,女性為340例,男性的負擔高于女性。
按年齡和性別劃分的精神分裂癥負擔的雙面圖
2022年至2030年精神分裂癥負擔預測
基于BAPC模型的預測顯示,從2022年到2030年,全球和中國的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發(fā)病率和DALYs均呈上升趨勢。
到2030年,全球精神分裂癥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發(fā)病率和DALYs率預計將分別達到每10萬人280.36、15.59和177.31。
在中國,這些數(shù)字預計將更高,年齡標準化患病率、發(fā)病率和DALYs率預計將分別達到每10萬人332.58、19.87和216.67。
2022-2030年全球和中國疾病負擔預測
全球
中國
年齡標準化流行率
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
年齡標準化的DALYs率
年齡標準化流行率
年齡標準化發(fā)病率
年齡標準化的DALYs率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15.5
2028
2029
2030
結論
精神分裂癥的全球負擔正在增加,尤其是在中國,這一趨勢尤為明顯。為應對此趨勢,應針對高負擔人群(尤其是20-34歲的年輕成年人)推廣心理健康教育和早期識別措施,同時應加強對男性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務,并設計更多具有性別敏感性的治療和康復路徑。
隨著未來負擔預計持續(xù)上升,政策制定者應相應地優(yōu)化資源配置,將研究數(shù)據(jù)納入心理健康規(guī)劃,并提高對重點人群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以推動更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有效緩解精神分裂癥帶來的社會和家庭負擔。
參考文獻
Yuan, Z., Bai, C., li, Y. et al. Global burden and prediction study of schizophrenia 1990–2030: comparison with China. BMC Psychiatry25, 955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5-07168-6
大話精神編譯,轉載請聯(lián)系編輯部。
投稿請聯(lián)系:dahuajingshen@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