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自16世紀起,中國與秘魯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已悄然展開。日前,秘魯考古實物及研究顯示,中秘兩國自16世紀起便存在貿(mào)易往來,早于之前人們以為的19世紀中葉。
日前,利馬市政博物館展出一批珍貴文物,其中包括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運輸?shù)闹袊砻髦燎逯衅诘馁Q(mào)易瓷器。這艘馬尼拉大帆船的航線是:滿載著中國陶瓷、絲綢和印度茶葉的帆船從當時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出發(fā),經(jīng)墨西哥,最終抵達秘魯?shù)目▉喍砀邸?/p>
近年來,在利馬老城區(qū),大量16世紀后的地層中出土了明代嘉靖、萬歷時期的民窯青花瓷器,偶爾出現(xiàn)的青花五彩和釩紅瓷碎片,也暗示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早期交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陶瓷的存在早于19世紀中葉大規(guī)模華人抵達秘魯前。說明早在明代中后期,中國瓷器已經(jīng)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貿(mào)易途徑進入秘魯。秘魯華人收藏家協(xié)會與東方陶瓷學會的專家王寬和季曉東,應利馬市政博物館之邀進行學術(shù)交流與研究,也證實了中秘兩國自16世紀起便存在貿(mào)易往來。
此外,收藏在利馬圖書館的《1613年定居在秘魯?shù)睦R城印第安人名錄》中,就有中國人在利馬生活的記載。當時,他們大部分從事手工勞動,也有很多人做石材加工。這一系列證據(jù),都勾勒出一幅跨越世紀的中秘文化交流圖景,為我們理解兩個文明的早期互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線索。
特約撰稿:南美秘魯之聲
原標題:《秘魯考古發(fā)現(xiàn)明代瓷器,實證中秘早期商貿(mào)聯(lián)系 | 新民僑梁》
欄目編輯:梅瓔迪
來源:作者:南美秘魯之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