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初中生媽媽給我發(fā)來私信,語氣里全是無奈:
“真不知道該怎么跟青春期的女兒相處了!”
她女兒十五歲,正值棘手的青春期。小時候乖巧聽話的孩子不見了,現(xiàn)在事事都要跟媽媽對著干。作業(yè)沒寫完先玩手機,媽媽說幾句,女兒立馬頂嘴;吃飯時提醒她少點外賣,她轉(zhuǎn)身就點了大杯奶茶。
最近一次沖突是因為買衣服。女兒看中的款式媽媽覺得不合適,兩人大吵一架。女兒氣得跺腳尖叫:“你憑什么什么都管我?我要被你逼瘋了!”
看著女兒憤怒扭曲的臉,媽媽又氣又心酸:“我不管你,難道看著你走錯路嗎?”
可從那以后,女兒一個星期沒跟她說話。
家有青春期孩子,這樣的場景,你一定也不陌生,彼此只是事由不同、程度不同罷了。
回顧每次沖突,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和孩子都會陷在情緒里,越掙扎,陷得越深。我們不禁自問: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或許,這是因為,我們和孩子都缺少一種關(guān)鍵能力——“翻篇”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只對青春期重要,對孩子整個人生都至關(guān)重要。
01
什么是真正的“翻篇”?
很多人以為,翻篇就是忘記不愉快。其實不是。
翻篇的本質(zhì),不是遺忘,而是收納。
想象一下,假設(shè)孩子的內(nèi)心就像一個房間。每次爭吵、每次失敗、每次委屈,這些事件情緒都像一件件雜物被丟進來。如果不會整理,不懂清理,這個房間是不是會越來越亂?最后連轉(zhuǎn)身都困難?!
學會“翻篇”,就是教孩子學會把這些情緒事件打包“歸檔”——該清算的清算,該丟掉的丟掉,讓“這件事過去了”。不是假裝沒發(fā)生,而是承認發(fā)生了,然后把它放到該放的地方,清出空間迎接新的一天。
這不由讓我想起兒子,雖然他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經(jīng)常讓我擔心、生氣,但有一點很好——他不記仇。
有時候我們頭天晚上發(fā)生爭執(zhí)吵了架,我以為他第二天肯定會黑著臉,結(jié)果早上起來,他照樣“媽、媽”地叫,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記得前陣子,他受同學影響,開始特別關(guān)注護膚,非要買一套他看中的產(chǎn)品。我是個連臉都懶得洗的媽媽,看他這么在意外表,心里就不太樂意,一直拖著沒給他買。
那天晚上,他看我還在敷衍,終于情緒爆發(fā),我們彼此都沒有讓步,最后各自氣呼呼地睡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我以為他會因為這件事記恨,做好了繼續(xù)“戰(zhàn)斗”的準備。沒想到他坐下來吃早飯時,很平靜地說:“媽,我昨晚想了想你的話,也有道理。要不我們折中一下,選一套適合青少年用的基礎(chǔ)護膚品?我們可以用手機查查成分再買?!?/p>
就這樣,我們達成了共識。他放下了非要那套產(chǎn)品的執(zhí)念,選了更溫和的;我也退了一步,同意他買合適的護膚品。
這件事讓我看到,他能從壞情緒里走出來,還能提出建設(shè)性的意見——這就是翻篇的能力。
02
“翻篇”就是這三項核心能力
我仔細想了想,培養(yǎng)孩子的“翻篇”能,需要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這3種潛質(zhì)能力。
★ “重構(gòu)”的能力
孩子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比如,考試考砸了,他不會沉浸在“我是個笨蛋”的自責里,而是能重構(gòu)為“這次我找到了薄弱點,下次就能進步”。
這種思維轉(zhuǎn)換,能夠幫助孩子在陷入困境時,不會長時間沉迷在低氣壓的壞情緒中,而是重新振發(fā),讓挫折從絆腳石變成了墊腳石。
★ “目標管理”能力
孩子的眼睛永遠看著前方。例如和朋友吵架了,他不會一直糾結(jié)于“誰對誰錯”,而是會想“我還想和他做朋友,那我該怎么做才能和好?”
清晰的下一步,能迅速把他從情緒的漩渦里拉出來。
★ “接納失敗”的定力
孩子能夠輸?shù)闷?。例如比賽輸了,練習失敗了,他能坦然地說“這次我沒做好”。
這種接納,不是認輸,而是內(nèi)心有足夠的定力知道——一次失敗,定義不了我的人生。
擁有翻篇能力,這個孩子未來無論遇到什么,都很難被真正擊垮。
03
翻篇能力需要從小培養(yǎng)
說到這里,也許家長會問了,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翻篇”能力?
當然,能力這種事,不會憑空而來,也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我們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一點點澆灌。如果對應(yīng)到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作為家長的你,不妨做好以下幾個把握。
幼兒期(2-4歲):“感官復(fù)位”的安撫
針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用擁抱和新的游戲,幫助他們在身體層面與壞情緒迅速告別。
譬如,孩子摔倒了,磕痛了,們要做的不是急著說“不疼不疼”,而是抱抱他,說“媽媽知道疼了,疼一下就跑掉了。你看,那邊有只蝴蝶!我們一起去看看?!蓖ㄟ^擁抱和吸引注意力的新游戲,幫他在感官上與疼痛、驚嚇做個“物理切隔”。這是翻篇最原始的形式。
學齡前(5-7歲):“情緒命名”與告別
這個階段,重要的是幫孩子說出他的情緒,并為他的情緒畫上一個句號。
譬如孩子辛苦搭的積木倒了,他生氣地亂扔。這時,家長不要急著指責他“不懂事”,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基于“沒有完成一項任務(wù)的生氣”。
先共情,然后引導(dǎo),讓孩子跟生氣告別:“我們一起想想,怎么搭個更牢固的城堡?”把情緒外在化,讓孩子知道情緒是客人,來了,也是可以送走的。
小學階段(8-12歲):“認知重構(gòu)”與下一步
這個階段,其實需要著重教導(dǎo)孩子從事情中提取經(jīng)驗,并聚焦于“下一步”。
例如孩子因為馬虎考試丟了分。別急著批評:“你看,又馬虎了吧!”而是可以問:“很可惜對不對?我們看看這些分是怎么丟的?下次怎么才能‘撿’回來?”幫他把“馬虎”這個標簽,變成“如何更仔細”的具體方法。當他開始思考“下一步”,翻篇就自然發(fā)生了。
青春期(13歲+):“尊重空間”與默默守護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來得快又猛。他們不再需要我們立刻的安慰和指導(dǎo)。這時,最好的翻篇幫助是:少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
吵架后,如果他躲回房間,就讓他安靜一會兒。過段時間,可以若無其事地切盤水果,或者寫張紙條:“媽媽準備了宵夜,餓了出來吃?!蔽覀兊孟嘈牛o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空間,他自有能力在獨處后,整理好內(nèi)心,推開門,重新開始。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父母本身也要具備翻篇能力。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一個總是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反復(fù)翻舊賬的父母,很難養(yǎng)出懂得翻篇的孩子。
擁有“翻篇”能力的孩子,手握通往廣闊人生的鑰匙。因為這項能力,最終會內(nèi)化成他心底最堅實的安全感——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有重新開始的力量。
而這,或許就是我們能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我是諾媽,家有男娃,探討男娃的養(yǎng)育心得,記錄孩子的學習日常,分享學習干貨,一起共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