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石一倒,沒人敢碰,槍響之后臺北的空氣都跟結了冰一樣,那些關系網說散就散,朋友假裝聽不見,鄰居躲在門后頭,想多問一句的都把頭縮回去了,白色恐怖正厲害,沾點邊的都跟命掛上了鉤,一個匪諜的帽子扣下來,路都沒法走。
陳誠就在那個時候出來了,誰都沒想到他會動,行政院副院長,人送外號小委員長,位子夠高,權力不小,可他位置再穩(wěn),碰上吳石這案子也不敢輕易伸手,通共叛徒,這帽子誰見了都得繞道走。
他偏偏就做了點事,沒大張旗鼓,也沒擺什么姿態(tài),就是把自己早年一個化名“陳明德”,從抽屜里拿出來,給吳石的孩子報名上學用,不是推薦信,不是打招呼,就是給了個能用的名字,在那個時候,有個干凈的身份,比什么都金貴,那是活命的東西。
吳石的孩子后來真就順利進了學校,慢慢地有了活路,日子也就這么過下來了,要知道那會兒的臺灣,誰跟吳石沾親帶故,都躲得遠遠的,親戚朋友不認了,部下同事不敢說話,家里人被趕出來,女兒學都上不成,兒子在街上晃,鄰居見了都繞著走,沒人敢?guī)鸵话眩Y介石下了狠心,連審吳石的大官都給辦了,更別說一個學生。
陳誠就是幫了,動作很小,聲音很低,沒讓外面知道,實實在在把這個掉進坑里的家,給拽了一把,吳石家里人后來也沒對外講過,是很多年以后,親屬聊天才偶爾說起,那張報名表上,寫的是“陳明德”。
懂點歷史的人心里都清楚,他動這一下,風險有多大,蔣介石當時疑心病重,情報案子就是高壓線,誰碰誰掉層皮,輕的調職,重的就沒了,陳誠是什么人,嫡系里的嫡系,一路提拔上來的,蔣在想什么他門兒清,這種案子根本不能碰。
他知道,可還是做了,這里面沒什么政治算計,就是做人的一條底線,陳誠跟吳石是舊相識,打仗的時候一起共過事,他知道吳石不是那種出賣別人的人,是讀了《論持久戰(zhàn)》真信了,才走了那條路,陳誠不認同他的選擇,可人還是那個人,總不能看著他家孩子也跟著一起完蛋。
后來吳石的幾個孩子,走的路也都不一樣,有去大陸搞技術的,有去了美國,但那份報名表,估計一輩子都藏在心里,歷史這東西,有時候不是看那些大場面,就是靠這些小事,這種藏著掖著的事,一點點拼出來的,吳石走了,全臺灣都失聲了,陳誠冒著風險給了一條活路,算不上什么驚天動地的義舉,可放在那個年頭,就是一聲沉甸甸的良心,事情做完了,很多年以后才被人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