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慕尼黑Ifo經(jīng)濟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自2013年以來,德國七大城市的新租房租金平均上漲約75%。相比之下,已有租約的房租僅溫和上升。這種差距正在讓德國的大城市租房市場出現(xiàn)明顯分化。
Ifo專家奧利弗·法爾克(Oliver Falck)警告稱:“這種趨勢可能成為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并削弱城市的經(jīng)濟增長潛力。如果勞動者無法負擔在大城市的住房,城市的競爭力將受到打擊?!?/p>
研究顯示,現(xiàn)有租約與新租約之間的租金差距平均為每平方米4.48歐元,相當于48%的漲幅。差距最大的城市是柏林,約達70%;其次是慕尼黑(45%)和漢堡(37%);科隆、法蘭克福、斯圖加特和杜塞爾多夫的差距則在30%至36%之間。
Ifo研究員西蒙·克勞澤(Simon Krause)指出:“住房市場的裂縫正在擴大。老租戶享受穩(wěn)定的租金,而新租戶則需支付高得多的價格。同樣的地段、同樣的戶型,租金可能相差數(shù)百歐元。如今的租房市場幾乎成了一場彩票?!?/p>
研究還首次區(qū)分了不同租約類型下的租金負擔。數(shù)據(jù)顯示,低收入家庭在現(xiàn)有租約下的租金支出比例多年來穩(wěn)定在35%左右;但在新租約中,這一比例已接近50%。
Ifo研究員帕斯卡爾·扎莫爾斯基(Pascal Zamorski)表示:“由于新舊租約間的巨大差價,許多人寧愿留在原有低租金住房中,即便這已不再符合他們的生活需要。這降低了人口流動性,也削弱了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
Ifo呼吁,政府應更多關(guān)注住房供應端,通過降低建筑和購房成本、加快審批流程、促進可負擔住房建設來緩解壓力。單純的租金管制雖然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無法解決住房短缺的根本問題。德國聯(lián)邦議院近日通過所謂的“建筑加速法案”(Bau-Turbo),旨在刺激停滯的住宅建設。新法將加快市政審批程序,特別是針對新建項目、加建與超市屋頂開發(fā)等,以提高住房供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