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你卡我脖子,我就捏你命門。
中國終于找到了跟美國叫板的殺手锏。
10月9日,商務部聯合海關總署等部門發(fā)布多項公告,祭出了被西方輿論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稀土出口禁令,讓軍火商和工業(yè)界不寒而栗。
其中,第61號、第62號公告分量最重。
中國正式宣布全面加強對稀土相關物項、技術、設備及原輔料實施出口管制,管制范圍從境內擴展至境外,新增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及生產線裝配、調試、維護等技術的出口管制,基本覆蓋稀土全產業(yè)鏈,并首次涉及半導體及人工智能領域。
圖片
圖片
根據規(guī)定,如果企業(yè)生產或研發(fā)14納米及以下邏輯芯片、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及相關設備,只要使用了來自中國的稀土,即便含量只有0.1%,也須逐案申請出口許可。
這個稀土“0.1%規(guī)則”,意味著西方幾乎所有的高科技產品和軍工裝備,哪怕只用了一點中國稀土,未來想出口,都要過我們這一關。
這就相當于把不法分子通過轉口等方式,將中國的關鍵稀土運到第三國,再轉運到目的地國家的路堵死了。
這其實是在反擊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濫施長臂管轄,實施穿透性制裁。
不到24小時就反擊,中國絕對是有備而來,針對性極強。
要知道,中國現在控制了全球約70%的稀土開采、90%的分離與加工、以及93%的磁體制造。
中國稀土精煉產能全球占比達85%,美國、澳大利亞等資源國的稀土礦70%以上需出口至中國加工。
以美國為例,其唯一運營的芒廷帕斯礦2024年生產的稀土精礦中,92%通過長協訂單供應中國企業(yè)。
這種"資源在外、加工在內"的格局,使中國掌握全球稀土價值鏈的定價權。
中國對稀土管制的影響范圍不僅包括美國,也延伸至日本、韓國、荷蘭等參與對華技術限制的地區(qū),從英偉達、臺積電到阿斯麥等企業(yè),都可能因稀土供應緊張而面臨生產壓力。
有人把中國的稀土管制稱為“稀土核彈”,可見其威力之大。
當下,稀土資源安全已上升至國家安全體系的核心維度,稀土產業(yè)鏈有望進入高質量發(fā)展新時代。
受消息面利好影響,昨天稀土永磁概念尾盤掀漲停潮。
圖片
那么,稀土到底是何方神圣,能難住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
下面我們就通俗地科普一下。
話說在國際大舞臺上,各國都有自己的招牌大寶貝:
中東有石油、俄羅斯有天然氣、美國有芯片、澳大利亞有鐵礦石、日本有蒼井空、中國有稀土……
稀土可不是普通的土,那可是土中貴族,便宜的一斤賣幾百,貴的一斤幾十萬,比黃金貴多了。
雖然稀土長得像土,但是稀土非土,而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17種金屬元素的合稱,叫稀土這個名字完全是因為以前開采提純難度大,跟熱狗不是狗一個意思。
按性質差異,稀土可分為兩組:
輕稀土包括鑭、鈰、鐠、釹、钷、釤、 銪7種;
中重稀土包括鈧、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镥10種。
其次,稀土不稀,全球稀土儲量約1.4億噸,比黃金還多,分布廣泛但不均衡,其中,中國儲量4400萬噸,排世界第一,遙遙領先。
除了儲量,中國稀土產量也世界第一,2023年,中國稀土產量達24萬噸,占全球近70%。
同時,中國也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不吹牛的說,我們可以召喚2.43次神龍了。
稀土很有用,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現在手上拿的手機,里面至少有7種以上的稀土:
銪,讓屏幕紅色艷到發(fā)光;
鐿,讓電池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釹,讓揚聲器聲音清晰、低音強勁;
大到軍事、新材料、工業(yè)等,都會用到稀土,而且基本不可替代。
用途這么廣,主要是因為稀土有很好的光電磁特性,只要在傳統(tǒng)產品中加入一丁點稀土,就會產生許多神奇效果。
比如鋼鐵,加入稀土前不耐磨、易生銹;加入稀土后耐磨、耐腐蝕、韌性強。
所以越是高精尖的設備,越需要稀土,不夸張的說,幾乎所有高科技武器核心部位都有稀土。
就比如美國:
一架F-35戰(zhàn)機,需要稀土408公斤;
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需要稀土2359公斤;
一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需要稀土4173公斤;
就連馬斯克每生產一臺“擎天柱”機器人,就需要稀土3.5公斤以上。
但是,因為工藝技術的差距,美國稀土開采成本達2.8萬美元/噸(中國僅0.8萬美元),精煉電費是中國的3倍,人工成本高出5倍以上。
尤其在中重稀土的分離提純上,美國加工能力幾乎為0。
相反,中國開采精煉能力一絕,能在短時間內,將17種稀土元素分離提純。
如今,中國憑借著儲量、技術等優(yōu)勢,主導著全球稀土供應鏈,即使加征300%關稅,進口中國稀土仍比本土生產便宜。
所以,美國高度依賴我國稀土供應。
自從今年4月4日,中國對釤、釓、鋮、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進行出口管制,美國的軍工企業(yè)就急得直跳腳,加上本輪進一步管制,美國的軍工業(yè)更加是雪上加霜。
稀土正成為我們在大國博弈中的有力籌碼,美國用芯片制裁中國,中國就用稀土反制美國。
圖片
所以一聽說我們要稀土管制,特朗普就破大防,在網上直發(fā)小作文,說要加100%關稅、要搞芯片制裁。
特朗普正四處尋找稀土“替補”隊員,來應對中國的稀土管制。
比如,9月25日,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和陸軍參謀長拎著一個不起眼的盒子走進白宮,然后交給特朗普,特朗普打開一看,頓時兩眼放光,因為里邊放著他求之不得的稀土。
然后有人就解讀為巴基斯坦背刺中國,拿稀土當投名狀取悅美帝,不過后來外交部澄清了,背刺陰謀論并不屬實,中巴友誼還是經得起考驗的。
再比如,格陵蘭擁有全球第八大稀土儲量,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就高調表達對掌控格陵蘭的興趣,甚至撂下“狠話”,“不排除”采取經濟甚至軍事手段來達到目標。
再再比如,烏克蘭擁有約占全球5%的稀土儲量,以及歐洲最大的鋰和鈦儲量之一 ,在華盛頓的施壓下,美烏礦產協議最終簽署,協議直指烏克蘭的稀土資源。
此外,美國與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公司及歐盟的“稀土韌性計劃”展開合作,推動稀土來源多元化。
即使格陵蘭和烏克蘭等外部區(qū)域的礦產足以“為美所用”,但真正的制約因素不是礦產開采,而是精煉加工。
現有的精煉產線,很多產品都是專門為美國行業(yè)定制的,能無縫融入美國供應鏈,一旦重新規(guī)劃這條供應鏈,意味著全球供應鏈全面改革,很難一蹴而就。
自2020年以來,五角大樓已投入超過4.39億美元用于構建國內稀土元素供應鏈,但到目前為止,美國相關生產仍處于早期階段。
受到基礎設施投資、許可審批流程、環(huán)境合規(guī)要求以及勞動力培訓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美國本土至少需要6-10年時間、投入100億至150億美元,才能建成一條自給自足的稀土供應鏈。
中國借助稀土資源和技術來應對美國的制裁,仍有一定的窗口期,此時發(fā)力,正好打在美國的七寸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