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950年的吳石案,多數(shù)人只記得犧牲在馬場町的四位烈士,卻少有人知道,兩個月后還有個年輕人倒在同一處刑場。他叫王正鈞,吳石的副官,一個被蔣介石親自改成死刑的“小人物”,他的死藏著那段白色恐怖最刺骨的真相。
王正鈞是福州人,家里早就敗落了??箲?zhàn)時父親餓死,為了下葬,他含淚把最小的妹妹換了30公斤地瓜米,自己靠代寫書信、抄田賦冊糊口。引他走上革命路的是鄰居聶能輝——那位參加過赤石暴動的新四軍戰(zhàn)士,后來犧牲在雨花臺,正是他把革命信仰種進了少年王正鈞心里。1946年,在地下黨組織安排下,他進入國民黨國防部二廳,連家人都摸不清頭緒——家里壓根沒軍界親戚。
這其實是利用福州人重鄉(xiāng)誼的布局。1949年吳石赴臺時,原副官聶曦升任科長,特意推薦王正鈞接任,這個安排連吳石的直接聯(lián)系人都知情,顯然是組織信得過的自己人。得知吳石要去臺灣潛伏,王正鈞主動申請隨行,沒人知道這個年輕人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到臺灣后,他的工作看著瑣碎卻藏著關(guān)鍵:收集國防部文件,把情報寫在香煙紙上塞進辦公室的萬年青花盆,還常以“普通公文”為掩護傳遞消息,成了情報網(wǎng)的重要節(jié)點。
朱楓能拿到離臺的特別通行證,就是王正鈞冒雨送過去的。那張寫著“劉桂麟”的證件,后來成了特務追查的關(guān)鍵線索。更重要的是,陳寶倉繪制的《臺灣防御工事詳圖》,正是通過王正鈞輾轉(zhuǎn)送到香港吳仲禧手上,這些情報最終都到了華東局,連毛主席都特意囑咐要記功 。
1950年2月蔡孝乾叛變,吳石、王正鈞相繼被捕。特務沒把這個“小副官”放眼里,勸降時說“你只是副官,認罪供出吳石便能活命”,可他硬是一字不吐。一審法官判了七年,吳石的生前好友暗中運作想保他,二審改成十五年,三審又改成無期徒刑,誰都以為這事兒能了了。
沒想到蔣介石看到判決書,直接拿紅筆把“無期徒刑”劃掉,寫上“死刑”兩個字。當時主張輕判的蔣鼎文、韓德勤、劉詠曉三位法官當場被撤職,新法官不敢違逆,立刻改了判決。有人后來才明白,蔣介石那句“國防部不能再出亂子”的背后,是藏不住的恐懼。1950年3月他剛復職,臺灣民心浮動,吳石這個中將參謀次長竟是“共諜”,身邊不起眼的副官還藏著情報網(wǎng),這讓他必須靠殺一儆百鞏固政權(quán)。
1950年8月10日,吳石犧牲兩個月后,王正鈞被押赴馬場町。特務問他還有什么話說,他只淡淡一句“我無言可訴”,就慷慨赴難,那年才27歲 。年底,一封絕筆信通過秘密通道送到他哥哥手里,信上只有短短幾句:“哥,勿念,為百姓而死,值”,這封信被家人悄悄藏了整整六十年,如今鎖在福州檔案館的恒溫柜里。
直到2011年,民政部才正式追認他為烈士,證書上寫著“1950年執(zhí)行革命任務犧牲”。同年底,他的遺骨從臺灣遷回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這位離鄉(xiāng)六十余年的英雄終于魂歸故里??蛇B張清晰的照片都沒留下,只有檔案館里的名字,和那份被紅筆涂改的判決書,證明他來過、戰(zhàn)斗過。
蔡孝乾叛變后活了下來,王正鈞寧死不招卻被處決。蔣介石要殺的從來不是一個副官,而是那些藏在暗處、看似普通卻能動搖根基的力量。
如今馬場町的槍聲早已遠去,吳石的絕命詩被人傳頌,可王正鈞這樣的“小人物”,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些把情報藏在香煙紙里、在暴雨中送信的無名者,難道不該被同樣銘記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