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冬日午后,安徽懷遠的一間老宅里,一位九旬老人接過對面的人手中的東西,顫抖著手敬了個軍禮。
他是一個退休的挖煤工人,卻一身傷痕,誰也不知他經(jīng)歷過什么。
直到90歲,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身份才被發(fā)現(xiàn),原來他竟然是一等功臣。
這位老人是誰?他為何隱姓埋名40年?又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
1938年的冬天,淮河邊上的一個小村莊,一個小男孩躲在一口廢棄水缸里,聽著外面女人孩子的慘叫、和日軍噠噠的皮靴聲。
他叫宋良友,出生在安徽懷遠的一個貧苦農(nóng)家,家里兄妹眾多,父母早逝,無依無靠,只能靠乞討度日。
那天,日本兵殺進村子時,10歲的宋良友正和姐姐一起討飯,他親眼看到,一戶人家被翻個底朝天,老母親被捆在柴堆上燒死,小孩被舉起扔進水井。
姐姐拉著他的手瘋了一樣地跑,可腿腳不快的她還是被追上了,被日軍刺了一刀,咽了氣。
宋良友一個人逃了出來,藏進了水缸,直到天黑透了,四周只剩下遠遠的狗叫聲,他才敢爬出來。
從那天起,宋良友總是偷偷盯著天邊看,他聽說八路軍會來,帶著槍,能打日本鬼子。
沒過多久,八路軍果然到了村里,穿著灰衣,背著槍,紀律嚴明,連口水都不喝村民家的。
他們一來,老百姓像找到了主心骨,一群孩子圍著他們打轉(zhuǎn),宋良友也不例外。
那天,他咬牙擠進隊伍里,對一個帶隊的軍官說:
“我要參軍!我要殺日本鬼子!”
軍官低頭看他,只見他骨瘦如柴,個子又小,幾乎和步槍一樣高,不禁嘆了口氣:
“小兄弟,等你能扛槍了,再來找我們?!?/p>
可宋良友沒有放棄,他天天在村口練跑步,找塊石頭綁著胳膊練舉重,還偷偷拿根棍子練刺殺,他不信小就不能當兵,他要長大,要報仇。
日子一天天過去,日本戰(zhàn)敗投降,村子也漸漸安穩(wěn)下來,可宋良友心里那股火卻燒得更旺。
他看得越多,就越明白為什么要打仗,他看到地主家欺壓窮人,看到村里人死了連塊棺材板都買不起,他認定了,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他們出苦海。
1949年5月,21歲的宋良友終于如愿以償,報名參軍。
從這天起,他就不是宋家那個要飯的娃了,他是解放軍,是要打仗、要流血,也要拼命的兵。
宋良友從一開始就揀最重的活干,晚上大家休息,他還在練槍,他不會寫字,就在地上畫,邊畫邊念。
新兵連訓練結(jié)束后,他被分到第27軍81師241團三營十二連,當時正是三大戰(zhàn)役的尾聲,他跟著部隊一路南下。
剛上戰(zhàn)場那會,他連子彈都不敢打全,一打就心疼,怕浪費,可幾場硬仗下來,宋良友的膽子越練越大,槍法也越打越準。
連長看他出手利索,膽子也大,不到半年就提拔他當了機槍手,再過幾個月,他又成了尖刀班的班長。
這一年,他親眼看著五星紅旗在北京升起,他站在南下途中一座山頭上,望著遠方,喃喃自語:
“姐姐,我給你報仇了?!?/p>
他不知道,未來還有更殘酷的戰(zhàn)場等著他,也不知道,這一生的血與傷,還遠未止步。
1950年冬天,宋良友隨部隊趕赴朝鮮戰(zhàn)場,剛上戰(zhàn)場,他就遇上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zhàn)役期間最慘烈的一場戰(zhàn)役——長津湖戰(zhàn)役。
朝鮮冬天夜間溫度零下四十度,第九兵團的大多數(shù)戰(zhàn)士剛從南方調(diào)來,衣著單薄,連棉衣都沒發(fā)全。
宋良友穿著單軍裝,鞋子濕透后結(jié)了冰,腳趾凍得沒了知覺,硬是用布一層層纏住繼續(xù)前行。
他們被命令埋伏在長津湖以東的新興里,等待最佳戰(zhàn)機突襲美軍王牌部隊“北極熊團”。
埋伏六天六夜,不許動,不許說話,不許生火,戰(zhàn)士們蜷縮在雪坑里,一動不動,連呼出的白氣都要藏進衣領(lǐng)中。
有戰(zhàn)友凍死在雪地里,仍保持著端槍的姿勢,他們成了“冰雕連”,被雪封住,也成了軍魂的一部分。
宋良友記得,第五天晚上,他趴在一塊巖石后,聽到身邊一個兵的牙齒打顫聲越來越小,輕輕喊他名字卻沒了回音。
他伸手去摸,那人早已僵硬成一塊冰,臉上還掛著未干的淚水。
第六天,天色昏暗,沖鋒號終于響起,宋良友第一個沖了出去,直撲敵營。
美軍完全沒想到,會有敵軍從雪里爬出來,他們慌了陣腳,朝四面八方亂開槍。
槍林彈雨中,宋良友帶著尖刀班一路推進,每跨過一個陣地,就能看到被冰封的戰(zhàn)友,他們像石像一樣矗立在雪地上。
“別怕他們,打光他們的狗命!”宋良友一邊怒吼,一邊變換著射擊位置。
可是敵人裝備精良,火力強大,美軍的飛機輪番轟炸,地面上坦克轟隆碾壓。
在新興里南邊的高地上,宋良友和戰(zhàn)友們連續(xù)抵抗三天三夜,敵軍一次次沖鋒,坦克碾過來,飛機投下燃燒彈。
高地上,戰(zhàn)士們的衣服著了火,有人滿身火焰也咬牙沖鋒,直到倒地。
連長中彈犧牲,指導(dǎo)員被炸飛,指揮所一度失聯(lián),宋良友咬著牙,頂著火力組織突圍。
直到那顆炮彈落下來,他連看都沒看清,只覺得眼前一黑,被轟飛出去,重重撞上什么硬物,再無知覺。
醒來時,他掛在一棵樹上,身下是燃燒的灌木,他伸手想爬下來,卻猛地一疼——肚子上一個大洞,腸子都被炸出來了。
他一手按住傷口,把腸子塞了回去,用軍服撕出布條緊緊綁住,咬著牙跳下樹,他怕戰(zhàn)友找不到他,也怕沒撐到戰(zhàn)地醫(yī)院就死了。
走了幾步,他又暈了過去,等他再次醒來,是在醫(yī)院的病床上,腹部縫了五十多針,醫(yī)生都說他能活著,是個奇跡。
他沒歇多久,就申請重返前線,醫(yī)生勸他休養(yǎng),他卻說:
“兄弟們還在前線,我不能一個人躺著。”
第五次戰(zhàn)役打響時,他再次穿上軍裝沖進戰(zhàn)場,這一次,美軍企圖南撤,宋良友所在的八十一師接到攔截任務(wù)。
他們在夜色中行軍,白天埋伏,一切都靠老舊地圖和經(jīng)驗判斷,部署不準、補給匱乏、前后都是敵軍,八十一師陷入險境。
宋良友靠著在槍林彈雨中磨出的敏銳判斷,多次引導(dǎo)連隊避開美軍的重圍,他又一次身負重傷,卻拒絕撤離。
在穿插作戰(zhàn)中,他帶著戰(zhàn)友反復(fù)攻擊敵方據(jù)點,連續(xù)打退數(shù)輪反撲,戰(zhàn)役結(jié)束后,他再立一等功,成為部隊中屈指可數(shù)的“戰(zhàn)斗英雄”。
兩次一等功、兩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每一枚軍功章背后,都浸透了鮮血和犧牲,他的身體上布滿了傷疤。
1954年,宋良友隨著部隊回國,一年后,他復(fù)員返回家鄉(xiāng),原本他作為一等功臣,有機會享受好的待遇,但他卻堅持要回鄉(xiāng)種地。
回到家鄉(xiāng)懷遠,他沒告訴任何人自己是“戰(zhàn)斗英雄”,更沒有佩戴那些勛章。
他把那一疊立功喜報和軍功章收進了一個鐵皮盒,悄悄埋進了后院的一棵棗樹下。
幾年后,國家號召支援工業(yè)建設(shè),尤其是能源系統(tǒng)緊缺之際,宋良友接到組織調(diào)令,被派往淮南大通煤礦。
煤礦的工作苦、累、臟、險,常人難以久留,宋良友從不叫苦,他每天第一個下井,最后一個出井,日復(fù)一日地在黑暗潮濕的礦道中摸爬滾打。
他不善言辭,從不炫耀自己的過往,在工友們眼中,他就是一個沉默寡言、干活頂硬的“老實人”。
1984年秋,宋良友正式退休,這一年,他五十六歲,傷痕累累的身軀終于可以歇一歇了。
他的腰椎因為長年負重已變形,曾受傷的腹部每到陰雨天就隱隱作痛,左耳幾乎失聰,右腿在冬天會刺骨地抽疼。
退休后,宋良友并沒有閑著,他在家門口支了個小攤,賣餛飩,路過的學生、上班族、鄰里鄉(xiāng)親,都愛光顧他的攤位。
宋良友從不張揚自己的過往,街坊鄰居都叫他“老宋”,從未有人知道他曾是兩次一等功的戰(zhàn)斗英雄。
直到2018年退役軍人服務(wù)中心的一次信息采集,子女替他在表格上填寫了“曾入朝作戰(zhàn)立功”的經(jīng)歷,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
經(jīng)過查閱資料,他們才確定,眼前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竟然是志愿軍一等功臣。
當工作人員拿出補發(fā)的軍功章,小心翼翼地遞到他手中時,宋良友忽然站了起來,顫抖著手接過,一時間,眼中泛起淚光。
他沒有說話,只是站得筆直,敬了一個軍禮——手掌仍然穩(wěn)重有力。
此時此刻,家人、鄰居、街坊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這個幾十年來默默無聞、身影瘦削的老者,是曾經(jīng)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zhàn)的一等功臣。
他的女兒淚流滿面,說:
“爸,我們從小就覺得你是個好人,現(xiàn)在才知道,你還是個了不起的英雄?!?/p>
可宋良友卻擺擺手:
“我不是英雄,英雄是那些沒能回來的人?!?/p>
他始終覺得,國家已經(jīng)給了他太多,他有幸活下來、有房住、有飯吃,就已經(jīng)足夠。
他不曾向國家提過任何優(yōu)待,也從未向組織申請過補助,有人問他為何不說出真相,他總是搖頭:
“說了又怎樣?不說又如何?我活得問心無愧就行。”
他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忠誠、奉獻、不求回報”,他從戰(zhàn)場歸來,從未張揚榮耀,而是低調(diào)地過著日子。
從復(fù)員回鄉(xiāng)到身份被發(fā)現(xiàn),他隱姓埋名63年,卻始終不曾忘記初心,而他的名字,也終將在歷史中被重新記起,在靜默中,照亮后來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