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洪洞法院成功調解了一起因家庭裝飾裝修引發(fā)的糾紛。業(yè)主乙經人介紹,聘請甲為其房屋進行裝修,甲稱裝修費用大概七萬元。工程結束后,甲出示自行記錄的工程清單,要求乙支付裝修款十萬元,乙對突然增加的費用不予認可,雙方爭執(zhí)不下,甲遂將乙訴至法院。最終,在法院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糾紛得以化解。
此案雖已了結,但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卻頗具普遍性,給廣大群眾敲響了警鐘:
對于業(yè)主而言:
口頭承諾輕如鴻毛,詳細合同重如泰山
1. 切忌“君子協(xié)議”,務必簽訂書面合同。 裝修是家庭重大支出,涉及項目繁多、標準不一。僅憑“大概”、“差不多”等口頭約定,極易在項目增減、材料品牌、施工標準等環(huán)節(jié)產生分歧。一份權責清晰、條款細致的書面合同是保障自身權益的最重要武器。
2.預算≠結算,嚴防“低開高走”。 本案中,業(yè)主在洽談時,應要求對方提供盡可能詳細的預算清單,明確各項單價、數量和總價,并約定增項幅度不得超過一定比例(如5%),從而有效規(guī)避結算時預算失控的風險。
3. 保留證據,全程跟進。 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保留溝通記錄、付款憑證、現場照片等。對于任何項目的變更,都應通過書面形式(如簽證單)進行確認,避免事后空口無憑。
對施工方而言:
誠信經營是根本,規(guī)范操作路更寬
1.誠信報價,光明正大。 靠低價吸引客戶、后期再設法加價的做法,雖能贏得一時之利,卻嚴重損害了自身信譽和行業(yè)形象,甚至可能引發(fā)法律糾紛。誠信、透明、準確的報價,才是長久經營之道。
2. 規(guī)范流程,保障權益。 施工方也應主動提出簽訂合同,將服務內容、標準、工期、付款方式、違約責任等逐一明確。這不僅能避免爭議,也是在保護自己,確保勞動成果能得到合理的回報。
3.加強溝通,及時確認。 如在施工過程中確需增加項目或費用,必須事先與業(yè)主充分溝通,說明原因并獲得書面認可,切勿“先斬后奏”,將單方面記錄作為結算依據。
一份生效的合同,是雙方權益的“定心丸”。此案雖最終以調解落幕,既彰顯了司法途徑化解矛盾的效率與溫度,卻也無法回避:調解過程本身,已讓雙方額外消耗了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這起糾紛最深刻的啟示,莫過于“防范永遠優(yōu)于救濟”。無論面對裝飾裝修的細節(jié)約定,還是其他服務類交易的權責劃分,口頭承諾終究是“空中樓閣”。唯有將每一項約定落實為書面條款,讓交易流程、權利義務在“陽光”下清晰可見,才能從源頭減少矛盾,讓合作更順暢,讓雙方的權益獲得最堅實的保障。
來源:洪洞縣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