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腸道微生物群可預測晚期肺癌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響應。然而,其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療(CRT)聯(lián)合鞏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確。
2025 年 10 月 14 日,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畢楠,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放射醫(yī)學研究所崔明、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河南省腫瘤醫(yī)院)葛紅等人,在 Cell 子刊Med上發(fā)表了題為:Gut microbiota predictive of the efficacy of consolidation immunotherapy and chemoradiotherapy toxicity in lung cancer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預測肺癌患者的放化療聯(lián)合鞏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效果以及放化療的肺毒性。
人體腸道中棲息著數(shù)以萬億的腸道微生物,這一內(nèi)部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夠影響人體健康以及癌癥患者對治療的響應。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 16S rRNA 測序追蹤接受同步放化療(CRT)和鞏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的 III 期肺癌患者腸道微生物群的動態(tài)變化,并探究其變化模式與無進展生存期(PFS)和肺毒性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放化療中,腸道菌群的構成未受影響。然而,在放化療聯(lián)合鞏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的情況下,長無進展生存期(PFS)患者的基線時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較高,而在治療期間有所下降,而短 PFS 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則保持穩(wěn)定。在放化療后觀察到腸道共生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Akkermansia muciniphila,簡稱 Akk 菌) 的富集,其豐度增加與接受放化療聯(lián)合鞏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延長的無遠處轉移生存期相關。值得注意的是,Akk 變化的趨勢是接受放化療聯(lián)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患者生存結局的預后指標。此外,腸道微生物群還參與了治療相關肺炎的發(fā)生,并且是嚴重肺炎的有前景的預測標志物。
該研究的核心發(fā)現(xiàn):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kk 菌)在放化療后的豐度升高;Akk 菌豐度增加和腸道微生物多樣性下降,與患者更好的生存率相關;
治療后產(chǎn)生嚴重肺毒性的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的腸道微生物群特征。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對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與單純的放化療(CRT)相比,放化療(CRT)聯(lián)合鞏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的總體臨床獲益更為顯著,在此背景下,腸道細菌 Akk 菌的動態(tài)變化對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預測潛力。
論文鏈接:
https://www.cell.com/med/fulltext/S2666-6340(25)00304-6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