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初夏,狼山腳下,聶松和我相約得暇時下圍棋。后他又跑到舟山來,送我一本他的畫冊。第二天,聶松去普陀山拜佛,我回長峙島看海。
寫生·東湖之畔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觀聶松之畫,讓我迷惘。于是,我翻出他送給我的畫冊,找到開頭的幾篇文字來讀,不甚了了,依然沒有找到進入這些畫作的門徑。仿佛我是個門外漢,來到一個大宅院,四處逡巡,東張西望,不得其門而入。
寫生·杭城隱境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困頓之余,翻到聶松的“齊物”系列,似有所悟。齊物的境界,豈可以分別心來加以認知呢?聶松之畫是不能當(dāng)個對象來欣賞的。這畫本不在我心外,奈何又于心外尋之呢?
寫生·空韻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聶松之畫不是有門的宅院,而是無門之塔。之前,絞盡腦汁妄圖在無門中尋出一個門來,真是畫蛇添足、頭上安頭了。七竅出而混沌死,門既成而塔已倒。如果把聶松之畫對象化為一個外在的實體,則無疑于戕害了畫的真趣。
寫生·疏逸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聶松的山水畫中,沒有高山流水,沒有閑云野鶴,沒有山林高士……只見點點墨跡脹滿畫面,散亂中潛藏著秩序,重復(fù)中孕育著不同。這些畫所描摹的似乎處于某種邊緣,讓人難以把捉。然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驀然回首”間,又敏銳地顯現(xiàn)。
寫生·江南憶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觀聶松之畫,讓我回想起在一個初冬的夜晚,我住在一個鄉(xiāng)村的房子里,窗外月光如水,忽然傳來一個老婦人訴說的聲音,在寂然的夜色中緩緩流淌。這是當(dāng)?shù)氐姆窖?,我聽不懂,然那種飽蘸的人類情感,讓我動容。哀怨的,蒼涼的,然而又是明凈的,純粹的。
寫生·隱境-1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我感到聶松之畫也在使用著某種我聽不懂的方言,這種語言的魅力不在于讓人聽懂,而在于你可以意會。正如那位老婦人在空曠寒夜中的獨白,不在于爭辯什么是非,而在于呈現(xiàn)一種心境。
寫生·隱境-2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說似一物即不中。聶松之畫所表現(xiàn)的事物尚處于一種未完成狀態(tài),居有一種依他性的構(gòu)成域。因未完成,所以不可對象化,不可指向既定的某物。因依他性,所以不可概念化,不可執(zhí)為僵化的死句。
寫生·隱境-3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點點的墨跡里,讓人感到一種意義的涌流。萬籟的波濤,參差回旋。大化的周流,進而復(fù)退。心物一體,萬化歸一,這是一種深切的原初體驗。在這場筆墨風(fēng)云中,際會著存在的意義。
寫生·隱境-4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至今,我和聶松都還沒有對弈的機緣,然他的畫似乎早已為我布下了一個難解的珍瓏棋局。黑白未明,畫里看棋,手談之樂,莫過于此。
文/黃明廬,哲學(xué)家、美學(xué)家,來源:七零后水墨)
作品欣賞
寫生·隱境-5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隱境-6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會心林壑
138cm×138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望東山-1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遠眺·2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2年
寫生·嘉木成林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丘上木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滬生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萬木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3年
寫生·山境-1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山境-2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寫生·山境-3
15cm×24cm 紙本水墨 2025年
齊物·南漠
118.5cm×69cm 紙本水墨 2024年
齊物·大河前橫
140cm×72cm 紙本水墨 2025年
齊物·茫然空蹤
140cm×72cm 紙本水墨 2025年
齊物·所思不遠
140cm×72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莫干·實境
47.5cm×35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莫干·空
47.5cm×35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莫干·山影
47.5cm×35cm 紙本水墨 2025年
莫干·揖云
47.5cm×35cm 紙本水墨 2025年
飄渺天倪意·1
34cm×46cm 紙本水墨 2024年
飄渺天倪意·2
34cm×46cm 紙本水墨 2024年
飄渺天倪意·3
34cm×46cm 紙本水墨 2024年
飄渺天倪意·4
34cm×46cm 紙本水墨 2024年
飄渺天倪意·5
34cm×46cm 紙本水墨 2024年
畫家簡介
聶松,1978年生于山東濟南。2003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xué)東方藝術(shù)系中國畫專業(yè),獲學(xué)士學(xué)位。2012年畢業(yè)于天津美術(shù)學(xué)院中國畫學(xué)院現(xiàn)代水墨研究方向,獲碩士學(xué)位,導(dǎo)師閻秉會先生。2018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當(dāng)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研究方向,獲博士學(xué)位,導(dǎo)師姜寶林先生。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藝術(shù)培訓(xùn)中心導(dǎo)師,中國傳媒大學(xué)藝術(shù)研究院授課導(dǎo)師,李可染畫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xué)東方藝術(shù)系碩士研究生指導(dǎo)教師,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朐山書院藝委會委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