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有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世間萬物,皆有定數(shù),好事雖美,亦不可做盡。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名叫周濟民的富商,一生行善,卻在晚年遭逢大禍,家破人亡。臨終前,他握著獨子的手,泣血而言:"切記,好事三不做!"
這句話,在民間流傳數(shù)百年,救了無數(shù)人的性命。今日,我們便來細說這"三不做"的真相。
一、好事不做盡
周濟民年輕時,靠販運糧食起家。他為人慷慨,遇見災年,便開倉放糧,分文不取。村里誰家有難,他必傾囊相助。十里八鄉(xiāng),無人不夸他是"活菩薩"。
有一年,連續(xù)三月大旱,顆粒無收。周濟民見百姓饑苦,心中不忍,便貼出告示:凡來領(lǐng)糧者,不問姓名,不限數(shù)量,直至倉空為止。
消息傳開,四面八方的人蜂擁而至。起初來的,確是餓得面黃肌瘦的災民。可到了后來,竟有不少家境尚可之人,也扮作窮苦模樣,推車拉袋前來領(lǐng)糧。
周濟民的管家?guī)状畏A報:"東家,如今來的多是假冒之人,咱們的糧倉快見底了。"
周濟民擺擺手:"既已答應,豈能反悔?再說,萬一其中真有餓殍,豈不害了性命?"
就這樣,他的糧倉被搬空,連來年的種子都散盡了。
災年過后,那些真正受恩的百姓,感念周濟民的恩德,紛紛送來糧食還債??赡切┏脵C占便宜的人,卻再無音訊。
更可怕的是,周濟民散糧之舉,竟傳到了縣令耳中??h令本就貪婪,見周濟民如此富有,便生了歹心。他以"煽動民心,擾亂糧價"為由,將周濟民抓進大牢,家產(chǎn)充公。
牢中,周濟民遇見一位白發(fā)老者。老者嘆道:"施恩不圖報是美德,但好事做盡,便是災禍。你開倉不設(shè)限,養(yǎng)了多少懶漢?養(yǎng)了多少貪心?更讓那當官的盯上了你。行善要留余地,方能細水長流。"
周濟民猛然醒悟,可為時已晚。
二、好事不做滿
幾年后,周濟民出獄,家產(chǎn)雖失,但憑著多年經(jīng)商的頭腦,很快東山再起。這一次,他學乖了,行善不再聲張,也不再傾盡所有。
他在鎮(zhèn)上開了家藥鋪,專門施舍藥材給窮人。但這次,他定下規(guī)矩:每人每月只能領(lǐng)一次藥,每次只給三劑。
起初,有人埋怨他小氣??芍軡駞s說:"三劑藥,足夠治個頭疼腦熱。若是大病,我會另行安排大夫診治。若給得太滿,有人便不知珍惜,甚至轉(zhuǎn)手賣掉換酒錢。"
果不其然。鎮(zhèn)上有個叫李大的潑皮,聽說周濟民施藥,便天天來領(lǐng)。周濟民問他何病,他總是裝模作樣地咳嗽幾聲。按規(guī)矩給了他三劑止咳藥,李大轉(zhuǎn)身就拿到街上半價賣了。
第二個月,李大又來。這次周濟民拒絕了:"你上月的藥還沒用完吧?"
李大惱羞成怒:"你不是說施舍嗎?怎么還管人家用不用?"
周濟民淡然道:"我施藥是救人,不是助你牟利。你既無病,便無需再來。"
從此,李大在外面散布謠言,說周濟民假慈悲。可鎮(zhèn)上的百姓心里明白:正因周濟民留有余地,藥鋪才能長久開下去,真正需要的人才能得到幫助。
那位白發(fā)老者,又一次出現(xiàn)在周濟民面前。他微笑道:"好事做滿,非但不得人心,反倒招怨。留一分余地,既保護了自己,也教會了別人珍惜。這才是真正的善。"
周濟民長揖一拜:"多謝先生點化!"
老者飄然而去,只留下一句話:"記住,還有第三不做。"
三、好事不做絕
又過了十年,周濟民已是古稀之年。他的藥鋪聲名遠播,生意興隆。但他始終記得老者的話,做善事從不張揚,也留有分寸。
這年冬天,鎮(zhèn)上來了一個外鄉(xiāng)人,名叫趙三。趙三跪在藥鋪門口,哭訴自己母親病重,急需一味稀有藥材"血參"續(xù)命,可傾家蕩產(chǎn)也買不起。
周濟民心生憐憫,正要開口答應,忽然注意到趙三眼神閃爍,言辭間也有破綻。他心生疑竇,便說:"血參貴重,我需三日籌備,你先回去照料老母。"
趙三走后,周濟民派人暗中調(diào)查,果然發(fā)現(xiàn)此人是個騙子,根本沒有病重的母親,專門四處行騙騙取藥材轉(zhuǎn)賣。
三日后,趙三再來。周濟民將調(diào)查結(jié)果擺在他面前,趙三頓時臉色煞白,跪地求饒。
周濟民并未報官,只是說:"我給你兩條路:一是離開此地,改過自新;二是我報官,你坐牢。你自己選。"
趙三連連磕頭,發(fā)誓再不行騙,狼狽而去。
藥鋪的伙計不解:"東家,您為何放他一馬?"
周濟民嘆道:"好事不做絕。我若報官,他這輩子就毀了。給他一條生路,也許他能改邪歸正。況且,行善不必趕盡殺絕,留一線余地,是給別人機會,也是給自己積德。"
幾年后,周濟民重病。彌留之際,一個中年男子跪在床前,正是當年的趙三。他已改名換姓,在外地開了家小藥鋪,老老實實做人。
趙三流著淚說:"若非您當年手下留情,我早就死在牢里了。您的恩德,我一輩子都記著。"
周濟民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位白發(fā)老者,再次出現(xiàn)在窗邊,朝他點了點頭。
周濟民閉上眼睛,握著兒子的手,說出了那句流傳后世的話:"記住,好事三不做——不做盡、不做滿、不做絕。做盡必有禍!"
結(jié)語
《菜根譚》有云:"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行善是美德,但凡事過猶不及。好事做盡,既養(yǎng)懶人,也招禍患;好事做滿,反倒讓人不知珍惜;好事做絕,便無回旋余地。
老祖宗這句"好事三不做"的忠告,不是讓我們不行善,而是教我們智慧地行善。留有余地,方能長久;留一線生機,才是真正的慈悲。
世間之事,適可而止,恰到好處,方為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