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紅樓夢》,覺得林黛玉愛哭、愛想、愛多心。
長大再看,才知道——她可能是典型的高敏感型人格。
她不是“太作”,她只是太多“感受”
林黛玉看花落會哭;
別人一句玩笑,她會往深了想三層;
她總是細膩、警覺、共情心強——
這些都是高敏感人格的共性特征。
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在1990年代提出“高敏感人格”概念,研究發(fā)現(xiàn),大約有15%到20%的人天生神經(jīng)系統(tǒng)比常人更敏銳,他們對光線、聲音、氣氛變化更敏感,對情緒波動的感受也更深。
高敏感的人,內心常常在經(jīng)歷這些:
? 一場對話,會反復咀嚼好幾天
? 在熱鬧場合“耗電”很快,更喜歡安靜獨處
? 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哪怕對方什么都沒說
? 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jié),也會讓他們久久不能釋懷
林黛玉是不是全中?
她不是情緒化,而是她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真的和常人“不一樣”。
高敏感并不是一種“病”
它不是抑郁癥,也不是焦慮障礙,而是一種心理氣質,就像有人天生外向、有人性格內向一樣。
在一些文化中(比如高壓、強調隱忍的環(huán)境),高敏感人格容易被誤解為“脆弱”、“玻璃心”,但其實:
高敏感 ≠ 脆弱,
高敏感 = 更強的情緒感知能力 + 深度加工能力。
那怎么辦?林黛玉們該如何自處呢?
小Tips:
1.別逼自己“適應一切”
天天社交、人多熱鬧或許不適合你,不是你社恐,而是你的感官耗電太快,所以可以適當?shù)慕o自己留一個“恢復時間”。
2.設定“情緒界限”
你會不自覺地吸收他人的情緒,所以要練習在心里對自己說:“那是他的情緒,不是我的責任”。要更多的關注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3.把情緒寫下來,而不是憋著
林黛玉最健康的時刻,是她寫詩的時候。所以可以寫寫日記,這比壓抑、硬撐有用太多。
不是所有的敏感都是軟弱。
每種性格都有存在于這個世界的意義。
林黛玉也許脆弱,卻也通透、有靈性、有深情。
她看到的世界,比別人多半分光影,也多半分疼痛。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別急著否定自己。
你只是感受得,比別人多一點。
你看到的世界,或許也比別人多一些色彩。
這不是錯,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