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為
來源 | 品牌觀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當“黃金珍奶”遭遇時代轉身。
又一網紅奶茶品牌出事了?
奶茶喝出異物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從各大新聞媒體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奶茶喝出的異物可謂是“包羅萬象”。
其中不乏玻璃渣、塑料袋、青蛙、牙簽、蟑螂等,這額外的料啊,真的有點多且猛。
而最近, “奶茶盲盒”里又開出了惡心的“新品” 了。
喝出昆蟲尸體!
網紅奶茶又翻車了?
根據1818黃金眼的報道,9月17號,浙江杭州的李女士在KOI Thé(以下簡稱“KOI ”)奶茶里吃出了異物。
當時李女士剛拆開奶茶吸兩口,好家伙,這甜度直沖天靈蓋!
想著放一會再嗦兩口,結果擱那兒晾了快一小時,當李女士再次拿起奶茶猛吸時,突然感覺舌尖被啥小硬物硌了一下。
“吸出了一個類似鋼絲球狀態(tài)的東西,因為在嘴巴里不確定是什么東西不敢下咽,吐出來用手指捻開發(fā)現是一團昆蟲尸體,有昆蟲腿部、頭部、翅膀等?!?br/>
這活脫脫小蟲子的“全尸現場”!
更讓人瑟瑟發(fā)抖的是,在李女士拍的照片里,四五塊黑碎片里還混著個帶鋸齒的“小零件”。
光是隔著屏幕都想吐……
有網友直接調侃道,“‘尸物’奶茶”。
視頻里顯示外賣袋和奶茶杯都光溜溜地沒貼標簽,跟倆沒穿校服的“黑戶”似的。
后來,李女士找到了品牌的店家、KOI區(qū)域負責人、客訴部,結果均溝通無果,她已投訴到市監(jiān)部門。
9月28號李女士表示直接走法律程序!
10月9日,涉事門店的工作人員回應稱,異物的顆粒那么大,做奶茶不可能發(fā)現不了,而且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也已經上門檢查,沒有發(fā)現任何問題。
另一邊,品牌方的回復也是理直氣壯。
該負責人表示,事情發(fā)生后,品牌方與該消費者進行了多輪溝通與協商,但對方的訴求是希望品牌方能夠在社交平臺上道歉。
但是品牌方則表示,賠錢調解都好說,但要在社交平臺道歉,這鍋他們不背,畢竟沒實錘證明蟲子是因為品牌的衛(wèi)生疏忽、管理不當或者操作有誤導致的。
總之,這件事情總結下來就是——消費者擺事實要說法,門店喊冤“未發(fā)現”,品牌方舉監(jiān)控喊“濾不進”,三方各有各的理,估計只能等法官來斷案了。
社交平臺上,網友們對此事也是議論紛紛,就有網友分析道,這個蟲子應該是混在茶葉里所以沒發(fā)現,畢竟若是后續(xù)制作茶飲的時候跑進去的話,應該是活體破碎的或者整只的,這個明顯就是已經死了很久了。
盡管此次“昆蟲門”事件雙方各執(zhí)一詞,但這也折射出KOI在高速擴張中的隱憂以及其背后的品控漏洞。
這只昆蟲到底是怎么混入茶葉原料的?在正規(guī)的生產流程中,如果企業(yè)按照規(guī)范合規(guī)經營,這只昆蟲為什么還會出現在消費者的杯中?
而這并非孤例,2023年,KOI的蘇州門店也出現了“奶茶藏針”事件,消費者開蓋準備吃珍珠時發(fā)現了一根針,而涉事門店稱奶茶的細針是砂糖物料廠商出現失誤造成的。
作為直營模式代表,KOI宣稱全球統一品控標準,但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消費者投訴喝出石頭、蒼蠅等異物,顯示其供應鏈管理存在漏洞。
除此之外,相比蜜雪冰城等下沉市場品牌,KOI直至2023年才開放加盟,目前仍以直營為主,很顯然在其在連鎖運營標準化體系經驗上尚且不足。
這其中的原因,深植于KOI“直營為王”的管理基因。
當蜜雪冰城等品牌通過加盟模式實現“農村包圍城市”時,KOI仍固守直營體系,導致其既缺乏加盟商體系的快速裂變能力,又陷入直營的管控困境。
02
“墻外開花墻內香”
黃金珍奶熱銷3億多杯
在喜茶、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這些新茶飲巨頭的“掌控”下,KOI這個名字或許在當下大眾的眼中不算熟悉。
作為一家國產的品牌,你或許想不到,KOI第一家店是開在新加坡。
在海外市場征戰(zhàn)了幾年后,KOI才在2011年9月,于廈門開出了第一間KOl 門店,宣布正式進入內地手搖茶市場。
當2018年蜜雪冰城還在越南河內試水首店時,這個源于中國臺灣的手作奶茶品牌早已在2007年的新加坡烏節(jié)路用“黃金珍珠奶茶”征服東南亞食客。
當2018年喜茶、奈雪還在新加坡探索首店模型時,KOI已構建起覆蓋15國的直營網絡,國際版圖從東南亞擴到了歐美市場。
這種“先發(fā)制茶”的戰(zhàn)略定力,使KOI始終走在多數茶企發(fā)展的前列,更因此成為眾多茶飲品牌的“研究樣本”和茶飲啟蒙。
可謂是完美演繹了“墻外香飄三千里,歸來仍是少年心”的商業(yè)寓言。
在KOI官網上,那一句“讓世界的人,因為喝到一杯好茶而快樂”尤為醒目。
而說到KOI,那就不得不提到50嵐了。
馬雅芬為50嵐創(chuàng)辦人馬紹維大妹,由于2006年50嵐在大陸已被注冊,因此大陸品牌新注冊為一點點,2007年另外自創(chuàng)茶飲品牌“KOI Thé”。
“師承”50嵐的KOI,有濃郁的臺灣奶茶特色,他家目前主打的還是珍珠奶茶這個傳統品類。
在茶飲內卷的臺灣,它一直是網紅的存在。光是社交軟件上隨手分享一張圖就輕松高贊。
截至2023年,招牌飲品黃金珍奶已熱銷3億多杯。
只不過,當新茶飲賽道進入“存量廝殺”階段,新茶飲的競爭就從“流量之爭”轉向“價值之爭”。
KOI可宜手握黃金珍奶這一“3億杯級”的超級單品,很顯然不符合當下“健康滋養(yǎng)”的浪潮。
當行業(yè)集體向“低糖低卡”轉型時,KOI的應對策略也顯得力不從心,在其官方公眾號里,品牌最新推出的生巧慕斯系列,還打出了“控糖停止,快樂開始”的宣言。
步入深水區(qū)的新茶飲
開始攻入“健康焦慮”
據艾媒咨詢分析,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guī)模已達3547.2億元,預計2028年突破4000億元。
在艾媒咨詢2023年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茶飲次數減少的原因里,健康焦慮已超越價格敏感成為核心制約因素。
49.4%的消費者會擔心進行新式茶飲消費不利身體健康,42.2%的消費者則表示害怕長胖,31.3%的消費者認為新式茶飲價格太高。
這種轉變背后,是《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揭示的嚴峻現實:18-35歲群體中超重率已達34.3%。
我國成年人日均添加糖攝入量高達30克,遠超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的25克上限。
社會健康危機與個體消費選擇形成共振,倒逼行業(yè)開啟“減糖、控脂、去植脂末”的深度變革。
對此,奶茶品牌們都在積極布局健康賽道。
滬上阿姨以“五黃高纖慢養(yǎng)瓶”“五黑煥發(fā)慢養(yǎng)瓶”等產品切入膳食纖維賽道,強調高纖、慢消化、低負擔等功能屬性。
喜茶推出了“輕奶茶”系列,采用低溫萃取技術和天然代糖,大幅降低產品熱量;奈雪的茶以“不加糖天然營養(yǎng)+”戰(zhàn)略開啟新茶飲5.0時代,推出“輕養(yǎng)蔬果茶”系列,不僅低卡低負擔,而且代餐營養(yǎng)高。
這些創(chuàng)新本質是從“口感滿足”向“健康價值宣言”的升維競爭——當一杯奶茶的附加值從“快樂水”變?yōu)椤拜p養(yǎng)生”,行業(yè)競爭維度已發(fā)生根本性躍遷。
反觀KOI,仍固守高糖高脂的舒適區(qū)。
盡管推出了清爽果茶和招牌瑪奇朵等口感清爽的產品,但核心產品線仍依賴十年未變的黃金珍奶。
除此之外,在Z世代“悅己消費”主導的市場環(huán)境下,KOI仍延續(xù)“手搖奶茶工匠”的舊敘事,未能構建起與新生代的情感連接。
相較之下,霸王茶姬以“東方茶美學”打造文化溢價,奈雪的茶用“輕烘焙+茶飲”模式切入下午茶場景,KOI的價值錨點愈發(fā)模糊。
從臺北街頭的珍珠奶茶啟蒙者,到全球門店超600家的行業(yè)標桿,KOI要破解的不僅是品控難題,更是如何在規(guī)模擴張與品質堅守間找到平衡點,以及在黃金珍奶的“經典記憶”里找到健康化創(chuàng)新的支點。
畢竟,在奶茶杯里漂浮的不該是昆蟲尸體和植脂末,而應是品牌對消費者的敬畏之心、與時代對話的誠意。
如何在規(guī)?;瘮U張中堅守品質初心和擺脫品類依賴,將是決定其能否穿越周期的關鍵考驗。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發(fā)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