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我踏上了探訪湘鄉(xiāng)市泉塘鎮(zhèn)錦屏村的旅程,只為親眼目睹那座橫跨石獅江西干流、歷經(jīng)五百多年風雨的古橋——錦屏橋。
錦屏橋,這座始建于大明正德十四年,即公元1519年的石橋,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地守候在時光的河流中。它不僅是泉塘鎮(zhèn)錦屏村與潭市鎮(zhèn)西泉村之間的連接紐帶,更是泉塘鎮(zhèn)、潭市鎮(zhèn)、棋梓鎮(zhèn)之間的重要交通要道。三拱二墩,高聳的分脊,無一不彰顯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
走進錦屏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就地采集的全石料。歲月在石頭上刻下了斑駁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曾經(jīng)的開采與建造故事。河中大石林立,頗有幾分野趣,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站在橋上,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低語。歷經(jīng)五百年的風雨洗禮,錦屏橋依舊散發(fā)著厚重幽遠的歷史氣息。錦屏村、泉塘鎮(zhèn)、烈馬寨等人文地名,如同歷史的珍珠,串聯(lián)起這片土地的悠悠歲月。
據(jù)介紹,錦屏古石橋不僅是“泉塘八景”之一,更是湖南古橋的“網(wǎng)紅”打卡點。在古橋的兩旁,原本還建有惠風亭和惜字爐寶塔等建筑,如今雖已不存,但那份古樸與莊重,依舊讓人心生敬畏。
涉足橋澗,北面欄桿上蹲著的兩只小石獅,雖然面容已被歲月模糊,但那份威武之態(tài),依舊依稀可辨。繼續(xù)往西頭走,北面欄桿上那兩只臥著的小石牛更是憨態(tài)可掬。一只循規(guī)蹈矩,似是準備吃草;另一只則調皮地把頭扭向身后,那模樣讓人忍俊不禁。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錦屏橋的橋面如今已使用了水泥鋪就,與古樸厚重的花崗石砌橋欄桿顯得有些不匹配。這不禁讓人感慨,歲月的變遷,有時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留下些許遺憾。
但即便如此,錦屏古橋依舊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橋頭綠樹蔥郁,橋面行人閑適,橋下流水潺潺,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
撫今追昔,百年轉瞬即逝,歷史隨水東去。但錦屏古橋,這座承載著無數(shù)故事與回憶的石橋,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它不僅是湘鄉(xiāng)市的一張名片,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見證。
在離開錦屏橋的那一刻,我回首望去,那座古老的石橋依舊靜靜地守候在時光的長河中,仿佛在訴說著屬于它的傳奇故事。而我,也將帶著這份感動與敬畏,繼續(xù)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尋找更多的美好與奇跡。(趙子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