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斯隆數(shù)字巡天掃描的一部分天空照。
我們看圖片中那些密密麻麻微弱的小點。
它們是什么呢?
放大后可以辨認,它們都是一個個的星系,有的拍攝的很清晰可以看到星系具體的結構,有的很模糊,不過還是可以辨認出星系大概的輪廓,還可以看到一些很暗很微弱的星系。
密密麻麻滿眼都是,目光所及之處都是一方世界。
看到這樣的場景大家是不是感慨萬千。思緒是不是已經(jīng)飄到那無垠的太空中去了。
一沙一世界說的不就是這個嗎。
這幅數(shù)字巡天圖好像宇宙的寶庫,我們放大每一處都看到不同的星系。
2019年天文學家在這里找出了一個很特別的星系。
它的形狀很奇怪,相比于我們熟知的螺旋星系、橢圓星系這些了,它明顯不一樣,它有好多的圓環(huán),一圈一圈的。
圓環(huán)和中心沒有什么明顯連接的結構。
它看起來像射箭的靶心一樣,天文學家因此也稱它為靶心星系,正式編號為LEDA 1313424。
方位是在雙魚座,距離我們大概5.6億光年,直徑大概是25萬光年,差不多是銀河系直徑的兩倍多。
所以這是一個什么星系呢?它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
這種星系天文學家稱它為環(huán)狀星系,意思就是它的外觀呈現(xiàn)圓環(huán)的形狀。
而靶心星系是目前發(fā)現(xiàn)圓環(huán)最多的一個環(huán)狀星系。
哈勃望遠鏡之前的觀測讓天文學家識別出了8個環(huán),2025年2月天文學家在這里又識別出了一個新的環(huán),也就是它是一個擁有9個環(huán)的環(huán)狀星系。
其中大多數(shù)環(huán)集中于中心區(qū)域,我們目視不好辨認。不過天文學家還是識別出了它們的數(shù)量。
對于環(huán)狀星系的形成,目前認為一個很大的可能是來自星系的碰撞。
而這個碰撞也不是隨便的碰撞,它需是一個小的星系從正面撞擊一個大的星系的中心。
最后小的星系從中心穿過才有可能形成這類特殊結構的環(huán)狀星系。
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星系可以說是星系大戰(zhàn)所留的遺跡。
那既然是遺跡,這里應該會看到那個撞擊星系。
靶心星系的目視周圍有3個距離很近的星系。
是哪一個呢?
天文學家認為應該是那個藍色的矮星系。
其原因有兩點:
第一,哈勃望遠鏡的觀測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矮行星有藍色的斑點,靶心星系的圓環(huán)也有,這些是新生恒星所發(fā)的光。
所以新生恒星為什么這么大量集中的出現(xiàn),這肯定有原因。
什么原因呢?
應該就是星系碰撞后引力擾動的結果,
我們知道恒星是由分子云的聚集而形成,而星系碰撞時引力可以擾動星系中的分子云,使得它們加速的聚集,這樣就會讓恒星的形成速率增加。
所以那個矮星系同靶心星系一樣具有如此多的新生恒星,顯然也是收到過干擾。
其二呢,天文學家在矮星系與靶心星系之間也發(fā)現(xiàn)了一條氣體尾跡。
氣體尾跡應該是撞擊時從星系剝離而出的那些。
所以基于這兩點原因,那個矮星系應該就是撞擊靶心星系的兇手。
撞擊的時間,預估是發(fā)生在5000萬年前,它倆碰撞的相對速度,約為700公里每秒。
碰撞過后矮星系便穿過了靶心星系,從而遠離了它,我們目前觀測到它距離靶心星系的空間距離大約是13萬光年。
不過這已是它5.6億年前的樣子,因為它們距離我們大約5.6億光年。
現(xiàn)在它們彼此應該已經(jīng)更遠了,靶心星系的圓環(huán)說不定也已經(jīng)消散了。
遙遠的距離讓我們看到了它們過去的樣子,而這個過去對于我們來說卻是現(xiàn)在的時刻。
真的很神奇,此時我們看到的不光是一個星系碰撞的遺跡,感覺這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我們正在回溯著它們過去的時刻。
而圖片中的每一處也都是如此,不同的距離,不同的時空。
這一刻感覺很奇妙。
我是騰寶,一個熱愛天文的科普創(chuàng)作者,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與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