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3738字,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前言
蘇武牧羊這個詞語幾乎家喻戶曉,在他流放的19年里,堅韌不屈,寧愿忍受痛苦和饑餓,也決不投降。蘇武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堅貞不屈的精神,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那他如何能在異國他鄉(xiāng)依舊保持如此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呢?
也是在這段時間里,他結(jié)識了一位匈奴女子,還與其結(jié)婚生子,那他在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又是如何邂逅的這位美麗的女子呢?
接下來老達子就一一為大家解答~
出使背景:漢朝與匈奴關(guān)系時好時壞
蘇武準備出使匈奴時,漢朝與匈奴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嚴重。雖然雙方?jīng)]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沖突,但彼此之間的緊張情緒無法忽視(當(dāng)然,這種情況起初是由漢朝挑起的。漢朝派遣使者分別拜訪單于和右賢王,意圖破壞匈奴的團結(jié),而匈奴當(dāng)然會進行反擊)。
雙方甚至到了扣押使者的地步,匈奴留下了漢朝的使者郭吉、路充國等人,而漢朝也扣留了匈奴的使者。至于當(dāng)時且鞮侯單于登基時將之前扣押的漢朝使者釋放回去,并不是因為他對漢朝有多友好,而是出于他剛登基時的不安,擔(dān)心漢朝會襲擊他。
可以說,這只是權(quán)宜之計。在這種情況下,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和解實際上非常脆弱,雙方之間缺乏相互信任,這也為蘇武使團后來發(fā)生的事件埋下了伏筆。
為了漢匈兩國的友好,漢武帝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率領(lǐng)使團護送被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回國,并贈送單于一些禮物以示回應(yīng)。
蘇武與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莸热艘黄鹎巴?,還臨時招募了一百多名士卒和斥候。
蘇武——本可以躺平卻開啟了困難模式
蘇武出生于公元前140年,是漢朝郡守蘇建的兒子。他的父親曾是大將軍衛(wèi)青的隨從,據(jù)傳聞,蘇建還親自向史學(xué)家司馬遷口述了關(guān)于大將軍衛(wèi)青的事跡,這可能成為《史記》中有關(guān)衛(wèi)青的重要來源之一。
蘇武憑借著家族背景和自身才能,順利地進入了官場,成為了漢武帝的隨從,被任命為郎中。
蘇武很會處事,情商也很高,因此很快就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并被派遣掌管馬廄。他的職位和吳承恩筆下孫悟空的第一個官職——弼馬溫差不多。
漢武帝認識到蘇武的才能和忠誠,于是派遣他出使匈奴,這也是蘇武一生的轉(zhuǎn)折點。
意外卷入匈奴內(nèi)戰(zhàn),寧死不投降
蘇武一行到達匈奴后,將帶來的財寶獻給了單于,并表達了漢武帝希望與匈奴和平相處的善意。然而,他們大失所望,因為新單于表現(xiàn)出傲慢無禮,與漢朝的期望完全不符。
就在蘇武一行準備返回漢朝時,匈奴內(nèi)部發(fā)生了內(nèi)亂。有人企圖劫持單于的母親投降漢朝。其中一人名叫虞常,曾與漢朝副使張勝相識,于是他聯(lián)系了張勝尋求幫助,并得到了同意。
然而,就在他們行動前一天,有人泄露了消息。單于派兵鎮(zhèn)壓,大部分人被殺,虞常被俘,同時也供出了張勝。
單于聽說漢朝的使節(jié)參與其中,非常生氣,派人來責(zé)問蘇武。起初蘇武并不知情,后來從張勝口中得知事情的經(jīng)過。于是蘇武說:“我辜負了朝廷的使命?!辈⒃噲D自殺。
其他人嚇壞了,將他抱上車,召來醫(yī)生搶救。蘇武半天后才蘇醒過來。單于認為蘇武有氣節(jié),每天派人來詢問他的傷情,但卻抓捕了張勝。
蘇武傷愈后,單于召集眾人審判此事。單于先殺了虞常,然后說:“漢朝副使張勝也參與了謀反,應(yīng)該處以死刑。但如果投降匈奴,可免于死罪?!睆垊儆谑峭督盗?。
單于又說:“漢朝正使也有罪,應(yīng)受牽連?!?strong>蘇武反駁道:“我根本沒有參與,也與他們無親無故,憑什么要連累到我?”于是單于命令手下舉劍,假裝要殺蘇武,而蘇武一動不動。
之前投降匈奴的一個叫衛(wèi)律的人勸蘇武說:“我也曾是漢朝的侯爵,后來投降匈奴,單于對我很好,封我為王,麾下?lián)碛袛?shù)萬人,我的牛羊遍野。如果你今天投降,明天你也能享受榮華富貴?!?/p>
蘇武回答說:“你本是大漢的臣子,皇帝封你為侯,你卻不顧朝廷的恩情,出賣主人求取榮耀,投降野蠻民族。我再也不愿見到你這樣的人?!?/strong>
蘇武牧羊——19年的風(fēng)餐露宿,絲毫不改氣節(jié)
單于曾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來招降蘇武,然而蘇武堅決地拒絕了。面對匈奴的勸說無效,匈奴決定采取酷刑。那時正值嚴寒的冬季,大雪紛飛。
單于命令人將蘇武關(guān)進一個露天的地穴,斷絕了食物和水的供應(yīng),希望這樣能夠改變蘇武的信念。
日子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穴中遭受著折磨。口渴時,他用雪來解渴;饑餓時,他咀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寒冷時,他蜷縮在角落里與羊皮襖取暖。
經(jīng)過多日的折磨,單于發(fā)現(xiàn)即使蘇武瀕臨死亡,仍然沒有屈服的跡象,只好釋放了他。
單于意識到無論用軟的還是硬的手段,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fā)敬重起蘇武的氣節(jié),不忍心殺掉他,也不愿意把他放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將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附近去放羊。
在離別同伴后,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這里是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地方,只有蘇武一人和代表漢朝的使節(jié)以及一小群羊相伴。蘇武每天帶著使節(jié)放羊,心存希望總有一天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
當(dāng)他饑餓時,他挖野草捕兔子充饑;當(dāng)他感到寒冷時,他依靠與羊一起取暖。如此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使節(jié)身上的旄牛尾裝飾掉落殆盡,蘇武的頭發(fā)和胡須也變得花白。
在貝加爾湖邊,蘇武以牧羊度過了長達十九年的時間。這十九年間,還發(fā)生過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美麗的邂逅:蘇武與匈奴女子的相識相戀
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蘇武過著孤獨而艱辛的生活,沒有可以傾訴的親友,也沒有可以寄托希望的渴望。然而,他始終不忘自己是漢人,一個大漢使者,每天穿著官服,手持節(jié)杖,提醒自己的身份和職責(zé)。
他常常凝望南方,祈求有一天能回到故土和故國。
就在這種情況下,蘇武遇見了一位匈奴女子。這位女子是單于的侄女,也是被派來監(jiān)視蘇武的人之一。
她被蘇武的氣質(zhì)和風(fēng)度所吸引,對他產(chǎn)生了好感。她經(jīng)常與蘇武聊天,送他食物和衣物,并表達了對他的愛慕之情。
蘇武雖然對這位女子也有些好感,但他不敢輕易接受她的愛情。他明白自己是漢人,不能與匈奴人通婚;而且他還有一位妻子在漢朝等待著他。
然而,這位女子卻不放棄,對蘇武說:“既然你被困在這里,就不要再想著回去了。在這里,我會陪伴你,你將不再孤單。如果你愿意娶我為妻,我將永遠忠誠于你,侍奉你”。她還把手中的一塊玉佩贈予蘇武,作為他們定情的象征。
蘇武聽完女子的話,深感動容,認為自己不應(yīng)再拒絕她。他想到自己已被困在此地,無法預(yù)知何時才能回去,即使回去了,也不知道妻子是否還在等待他。與其如此,他不如接受女子的愛情,給自己一個溫暖的家。
于是,他答應(yīng)了女子的求婚,并將自己的節(jié)杖作為回禮贈予她。從那時起,他們成為夫妻,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愛情的結(jié)晶
蘇武與匈奴女子結(jié)婚后,不久迎來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是蘇武和匈奴女子的混血兒,既有漢人的血統(tǒng),也有匈奴人的血統(tǒng)。他繼承了父親的高大身材、英俊面容和明亮眼睛。從小起,他展現(xiàn)出聰明伶俐的天賦,喜歡學(xué)習(xí)和思考。
蘇武對他深感疼愛,將他視作自己的驕傲和希望。他給他取名為蘇通國,寓意著希望他能成為一個通達四方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蘇通國逐漸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和品格。他不僅精通騎馬射箭,還精于詩文和兵法。他對漢朝的歷史和文化充滿興趣,常常向蘇武請教并虛心學(xué)習(xí)。
他對匈奴的風(fēng)俗習(xí)慣也有深入了解,能夠與匈奴人和諧相處。他備受匈奴人的尊敬和喜愛,被贊譽為“蘇通國單于”,意味著蘇武之子的單于地位。
盡管生活在匈奴之中,蘇通國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漢人。他對漢朝懷有深深的敬仰和向往,渴望有一天能回到祖國。他也對父親蘇武的堅貞不渝感到無比敬佩和欽佩,希望能繼承他的志向和精神。
獨自歸漢,宣帝給匈奴施壓,匈奴才同意歸還其妻兒
在漢昭帝登基之際,漢朝與匈奴的關(guān)系逐漸緩和。漢昭帝想起了曾經(jīng)失蹤十幾年的蘇武使團,于是請求匈奴放行。然而,匈奴卻百般阻撓,聲稱蘇武已經(jīng)去世,雙方糾纏不清,直到公元前81年,蘇武才得以返回家鄉(xiāng)。
遺憾的是,由于單于的阻撓和匈奴身份的原因,蘇武的妻兒無法隨他回家。曾經(jīng)百余人的使團,最終只有十人幸存,這些老者雖已不再年輕,卻蹣跚著回到了漢朝。
當(dāng)時的蘇武已年屆六旬,漢昭帝聽聞他的故事后備感動情,賜予他豐厚的金銀財寶,并封他為典屬國。其他幸存者也得到了不少賞賜,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
此后,蘇武一直努力尋找方法將自己的匈奴妻兒接至漢朝,但多次向單于提出請求均未果。更不幸的是,他的漢人兒子蘇元竟參與了謀反并被告發(fā)。不久,蘇元全家遭到殺害,幸好蘇武才回來一年,皇帝裁定他不可能參與謀反,放他離開。
這一事件讓蘇武更加心灰意冷,沒料到最終會有這樣的結(jié)局。然而,在公元前74年,事情開始有了轉(zhuǎn)機。劉洵登基為宣帝后,得知蘇武孤身一人,詢問他是否有后代。蘇武急忙提及自己的匈奴兒子。
宣帝隨即與單于進行交涉,要求歸還蘇武的妻兒。在壓力之下,匈奴最終答應(yīng)。然而,抵達的只有蘇通國,蘇武的妻子在他離開后不久便已過世。
深感悲傷的蘇武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了兒子身上,教導(dǎo)他讀書寫字,培養(yǎng)他的武藝。隨后,蘇武向皇帝求情,為蘇通國爭取一個郎官的職位,期望他能夠自力更生。
不久之后,蘇武病重,已是八旬高齡,最終未能挺過,離開了人世。
老達子說
蘇武的生平充滿了不屈的精神,他在國事上威武不能屈,在家事上富貴不相忘,留下了一個令人欽佩的傳奇故事。他的堅韌和勇氣,鼓舞著后人,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位不朽英雄。
蘇武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面對怎樣的逆境和挑戰(zhàn),堅持信念、不屈不撓,就能戰(zhàn)勝命運。歷史上的每一個不朽傳奇,都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