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臺積電和華為是一對曾經在半導體芯片領域的“最牛組合”,一個制造牛,一個設計牛。
但從2025年以來的視角看,當美國強行拆散臺積電和華為的合作時,不少人等著看 “兩敗俱傷” 的戲碼。誰能想到,幾年過去,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
雙方的相關業(yè)務不僅沒垮掉,反而各自混得風生水起。臺積電市值突破1.1萬億美元,穩(wěn)坐亞洲市值第一寶座;華為手機銷量殺回國內榜首,自研芯片一年迭代兩次,AI水平和智能汽車等技術能力屢創(chuàng)奇跡。
臺積電那邊。失去華為這個第二大客戶時,業(yè)內普遍預測要“肉疼”一陣子。結果人家轉頭就接滿了英偉達、谷歌的訂單,前五個月營收同比增長35%,4、5月單月營收連續(xù)破百億美元。
英偉達作為全球領先人工智能計算公司,它的AI芯片為什么非找臺積電?
得益于臺積電芯片制造技術的不可替代性,當三星的3nm良品率還在“抽獎”,英特爾在7nm工藝上反復橫跳時,臺積電已經能用傳統(tǒng)DUV光刻機玩轉1.4nm芯片。
黃仁勛說得實在:我們倒是想找第二家,可地球上目前沒有?。?/p>
再看華為這邊,活脫脫一部科技界的《肖申克的救贖》。當臺積電斷供時,余承東說“全球首款5nm的麒麟芯片成絕唱”,很多人都以為要涼。結果華為悶頭搞出“南泥灣計劃”,從EDA設計軟件到光刻技術全面突圍?,F(xiàn)在麒麟X90芯片管夠,昇騰AI芯片強到被美國點名封殺,這劇情誰敢寫?
關鍵轉折在于“放棄幻想,All in自研”。
華為把每年上千億研發(fā)經費當“買路錢”,硬生生打通了國產供應鏈:中芯國際N+2工藝,長電科技的封裝測試接棒。最絕的是昇騰芯片,搞得老美緊急加碼管制,這大概是最硬核的“認證方式”。
因此,這對“前任”的逆襲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核心技術才是“免死金牌”。
臺積電證明了自己是“軍火商”式的存在:不管你們怎么打架,都得來我這買槍。華為則演繹了“打不死我的終將使我強大”的劇本,被層層制裁后反而打通任督二脈。
更有意思的是二者的路徑選擇:臺積電選擇“全球化生存”,用技術霸權對沖政治風險;華為走“自主化突圍”,用全產業(yè)鏈布局構建護城河。
當華為的智能設備搭載純國產麒麟9010芯片上市時,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首銷秒罄,二手加價3000元。這場景仿佛在說:不是高端芯片買不到,而是國產芯更有性價比。而臺積電接單接到手軟的狀態(tài)也在宣告:商業(yè)的本質終究是技術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