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盧律說傳承】,用專業(yè)守護財富!
最近,不少投資港股的朋友都接到了稅務部門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表示,要對港股投資收益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這個消息在投資圈里炸開了鍋。
征稅范圍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港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收入,需要繳納20%的稅。這個相對容易理解,因為股息紅利本身就屬于投資收益。第二部分是炒股的盈利部分,同樣要交20%的稅。這就讓很多投資者感到困惑了。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征稅方式。按照稅務人員的說法,是按年度結算,不考慮歷史盈虧。舉個例子:你投入100萬炒港股,前幾年虧到只剩50萬,今年市場好轉,賬戶回到90萬。雖然總體還虧10萬,但今年的40萬“盈利”仍需繳納8萬的稅。
這種計算方法引發(fā)了廣泛質疑。在A股市場,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而現在對港股投資卻要征收20%的稅,兩個市場的稅收政策出現了明顯差異。
從法律角度看,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確實規(guī)定了“財產轉讓所得”需要繳納個稅。但實踐中,對于股票買賣差價如何計算應稅所得,一直存在不同理解。目前這種征稅做法可能基于對境外投資收益的特殊管理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稅務人員提到這是“征稅特別行動”,暗示可能是階段性的清理整頓。
對于已經接到通知的投資者,有幾點建議:
第一,核實對方身份??梢灾鲃訐艽?2366稅務熱線,確認是否確有此事。避免遇到詐騙。
第二,保留好投資記錄。包括歷年的交易流水、盈虧明細等,這些都是與稅務部門溝通的重要憑證。
第三,積極溝通協(xié)商。有投資者反映,通過與稅務部門協(xié)商,爭取到了“多年累計結算”的方式,即以總投入本金為基礎,只對實際盈利部分征稅。這種方式相對合理。
第四,依法維護權益。如果對征稅決定有異議,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這是法律賦予納稅人的正當權利。
從長遠看,這個政策可能會對港股投資產生深遠影響。如果嚴格執(zhí)行年度結算、不考慮歷史盈虧的征稅方式,確實會大大增加投資成本。特別是在港股這種波動較大的市場,很可能出現“虧的時候自己扛,賺的時候交稅”的尷尬局面。
建議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充分考慮投資市場的特殊性。可以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做法,允許投資損失在一定年限內抵扣,或者設置一定的免稅額度。這樣既能規(guī)范稅收管理,又不會過度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件事也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投資的稅務風險。在進行境外投資時,不僅要考慮市場風險,還要了解相關的稅收政策。必要時可以咨詢專業(yè)的稅務顧問,做好稅務規(guī)劃。
關注【盧律說傳承】,用專業(yè)守護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