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杭州"美食荒漠"的調(diào)侃流傳甚廣,但真正懂行的食客都知道,杭州的味覺精髓不在景區(qū),不在商場,而是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社區(qū)樓下、老街巷弄里。這些地方往往沒有精致的裝修,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有的只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手藝,和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好口碑。
杭州人吃飯講究"落胃"——舒服、實(shí)在、對味。
那些開在社區(qū)里的老店,做的就是最地道的家常味道。它們不需要迎合游客,不用追趕潮流,只要街坊們認(rèn)可,就能開上十幾年、幾十年。這些店鋪往往藏在居民區(qū)的一樓,招牌褪色,桌椅老舊,卻總能在飯點(diǎn)排起長隊(duì)。本地人熟門熟路,而外地游客如果沒有熟人帶路,可能永遠(yuǎn)都不會注意到它們的存在。
蔡珍記街坊菜就是這樣的典型。開在景芳社區(qū)二十多年,距離杭州東站僅兩站地鐵,卻鮮有游客知曉。它沒有網(wǎng)紅店的精致裝修,沒有夸張的營銷,甚至連菜單都是手寫的。但每天中午,附近的居民、上班族都會準(zhǔn)時出現(xiàn),熟絡(luò)地和老板打招呼,自己找位置坐下。在這里,吃飯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生活習(xí)慣,一種鄰里之間的默契。
有推薦說他家特別適合來杭州的特種兵,從高鐵站出來后直奔蔡珍記街坊菜,味道絕對夠杭幫。
作為上城區(qū)排名第一的家常菜,來蔡珍記街坊菜排隊(duì)是它的日常,排隊(duì)的人群里本地人更多,如果不是有本地人強(qiáng)推,可能也不會留意到這樣一家家常菜館。
完全就是典型的街坊小館風(fēng)格,裝修上沒有花大力氣,看上去也不起眼,樸素簡單,店面不大,透露著家門口小店的感覺,店里空間也不大,桌椅擺得較為緊湊,這種緊湊帶來的氛圍反而更加熱鬧和輕松,飯點(diǎn)時非常熱鬧,就餐的人坐在這里交談,像坐在自家的飯廳一樣。
他們家的點(diǎn)菜式比較傳統(tǒng),店里的招牌菜寫在黑板上,墻面上也貼著一張寫著菜名的菜單,生意也是特別好,人多的時候站的地方也沒有。
油淋雞
油淋雞是店里的招牌菜之一,雞皮經(jīng)過油炸,香脆可口,雞肉香嫩多汁。上桌時蔥油鋪滿,香氣四溢,色香味俱全,無論是雞皮還是雞肉,口感都非常好,讓人回味無窮,雞皮炸的微脆,尤其是蔥油的香,用了糖提鮮和檸檬來改味,口味不單調(diào)也不會覺得膩。我覺得他家的油淋雞比福緣居的更好吃。
香煎米魚
米魚提前腌制過,魚皮煎得很脆,魚肉外脆里嫩,關(guān)鍵刺少肉多,魚身下鋪滿了姜粒和蒜頭,用廣式啫啫的手法香煎,連魚骨頭都煎到酥香,吃完只想要再來吃一次。
毛豆臭豆腐
沒想到這個聞著臭吃起來香的毛豆臭豆腐這么贊。毛豆炒的軟乎了和臭豆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豆香和“臭”香相互融合,臭豆腐的臭豆腐的味道,但不會過于濃烈,吃不慣臭豆腐的人也可能會喜歡。
油爆蝦
油爆蝦用沼蝦而非傳統(tǒng)的河蝦,沼蝦的個頭大小適中,肉質(zhì)相對飽滿,相比河蝦能帶來更豐富的口感和滿足感,整體口味偏酸甜,蝦是過油炸過后再復(fù)炸一次,這樣蝦殼就會更加酥脆,蝦肉也更緊實(shí)有彈性,湯汁濃郁到讓第一口蝦肉都吸附了湯汁的味渞,蝦殼酥脆,可直接入口,吃起來香酥可口很是下飯。
韭菜炒腰花
炒腰花最重要的一點(diǎn)就是食材要新鮮,看得出來老板對食材要求嚴(yán)格,腰花用的很新鮮,炒腰花一定要火大手快,晚一秒腰花就老了不好吃了,他家腰花上桌還看到隱隱的發(fā)紅,嫩是相當(dāng)?shù)哪哿恕?/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