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5上海書展的書香浸潤全城,當“上海之根”的人文底蘊遇見文明創(chuàng)建,當恰逢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上海鐘書實業(yè)有限公司創(chuàng)立30周年,一場特別的閱讀分享會在鐘書閣泰晤士店啟幕。8月13日晚,“文潤松江?閱見文明”“學思想 見行動”文明單位閱讀分享會上,作家馬伯庸與讀者、文明單位代表面對面交流,共赴一場與文字對話、與文明同行之約。
松江,自古是人文薈萃之地,有著“上海之根”的美譽。深厚的文化底蘊如同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從歷史深處走來,這里的書香文化也愈發(fā)豐富,逐漸融入整座城市的血脈。在現(xiàn)場,馬伯庸回顧了《桃花源沒事兒》整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歷程,以詼諧幽默的講述、獨到深刻的感悟,帶領在場所有人在文字中穿梭,感受文明的脈絡如何在書頁間流淌,又如何在生活中生長。
從十年前來到鐘書閣泰晤士店與讀者們談天說地,到如今重回故地與老朋友、新朋友共話作品內外的經歷與思考,今昔相映,馬伯庸對于松江的人文氣質與愛閱氛圍印象深刻,感慨頗深。在現(xiàn)場,他認真傾聽書友們熱情而真摯的提問,并給予中肯而詼諧的解答。無論是創(chuàng)作故事、閱讀方法還是人生體悟、實踐思考,妙語連珠的回答既讓人會心一笑,又發(fā)人深思,引得臺下笑聲與掌聲連綿不斷。
文明藏在日常的人間煙火,亦浸潤于對文化的執(zhí)著向往之中。一如《桃花源沒事兒》這本看似閑散、實則深邃的小書所試圖傳遞的人生況味與人性幽微。而這場在全國文明單位、最美書店鐘書閣發(fā)生的相遇,也將成為“文潤松江,閱見文明”最鮮活的注腳。
本次活動由松江區(qū)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博集天卷、上海鐘書實業(yè)有限公司協(xié)辦,鐘書閣泰晤士店承辦。
■記者 李爽 攝報
■文字編輯 周正豪
■欄目責編 張小小 ■欄目主編 周樣波
上觀號作者:上海松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