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周代有一類非常特別的青銅器,其裝飾的主題是一種殘酷的刑罰——刖刑,今就刖yuè人題材青銅器做一總結(jié)。我孤陋寡聞,掛一漏萬,請見聞廣博的老師多多指正。
一、刖yuè人守門方鼎
刖人守門方鼎西周晚期
1988年陜西寶雞茹家莊(弓魚)yú國窖藏出土
現(xiàn)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器型和紋飾:
通高18.7厘米,口縱22厘米,橫14厘米,重4.3千克。
整體器身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可放置食物,上下層中間有隔板,下層為爐身,中空,可放置炭火。
出土時蓋已殘破,僅余約四分之一,器蓋與器身通過樞紐連接,蓋子中間可以開合,蓋子的四角各立一可360°旋轉(zhuǎn)的小鳥,如今只剩一只。
下層爐身一面中間有兩扇門,門上飾豎線紋。右門外鑄有一缺左足,斷右臂的男性,是被處以刖刑的囚犯。
爐底有24個長方形孔,便于通氣助燃。
與刖人相對的一面有田字形方窗,窗戶上裝飾有小龍。
器物上層四個角各有一只圓雕顧首龍做裝飾,中間還有正在攀爬的圓雕小龍,器表飾竊曲紋。兩附耳。
下有四獸首扁足。
二、功能
這個鼎屬于溫食器,類似于現(xiàn)在的火鍋,使用時上層放食物,下層放置炭火,還有門窗和底部鏤孔可以通風助燃,真是居家旅行的必備炊具。
溫鼎在西周時期的鼎中有一定的數(shù)量,形制也是多種多樣的,除刖人守門方鼎外,還有圓形的鼎爐一體的鼎,如晉侯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晉侯溫鼎。
扁足帶盤鼎,如山西絳縣倗國墓地出土的西周中期的弦紋溫鼎。
獨柱帶盤鼎,如陜西寶雞茹家莊出土的井姬獨柱帶盤鼎。
三、另一件刖人守門方鼎
刖yuè人守門方鼎西周中期
1976年陜西省扶風縣莊白1號窖藏出土
現(xiàn)藏:寶雞周原博物院
通高17.7厘米,重1750克。
這件刖人守門方鼎與上一件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雙層結(jié)構(gòu)的溫食器,1976年出土于陜西省扶風縣莊白1號青銅器窖藏,此窖藏出土青銅器103件,著名的有史墻盤、折觥、豐尊、興鐘等。
鼎分兩層,上層方鼎放食物,下層爐盤兩側(cè)設(shè)窗,正面開門,門栓插孔是一受刖刑的守門奴隸。
鼎腹四角各飾一顧首龍,鼎足四角為臉面像猴,勾喙像鷲,曲角似羊,頸體似鹿的單足怪獸,很是奇特。
四、再一件刖人守門方鼎
刖人守門方鼎春秋
內(nèi)蒙古赤峰市小黑石溝墓葬出土
現(xiàn)藏:內(nèi)蒙古赤峰市遼中京博物館
小黑石溝墓葬群的時代從西周到春秋,青銅器常體現(xiàn)草原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的融合。
這件方鼎與前一件整體相似,個別紋飾細節(jié)不同,如上層方鼎的紋飾為一身雙頭龍。
五、何為刖刑?
“刖yuè”是十分古老的殘酷的刑罰,砍去人的左腳或雙腳。典籍記載,夏代就有刖刑,在考古發(fā)現(xiàn)中也能得到印證,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一期墓葬中就有刖刑的實例。
商代甲骨文中有“刖”字,字形就是用鋸或者以手持鋸,截斷人的一足的形狀。卜辭中也記載了對逃亡奴隸使用刖刑的情況。
刖刑在先秦時期并不是罕見的刑罰,《左傳》記載有“屨jù(用麻、葛制成的鞋)賤踴yǒng(受刖刑的人所穿的鞋)貴”的故事,說齊景公施行暴政,百姓被砍去腳的人太多,造成鞋子的價格便宜,而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價格飛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