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裕仁天皇秘密會見了麥克阿瑟,但是,兩人的談話內容卻“永不透露”,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這次見面的時間是在1945年9月27日,距離日本宣布投降剛剛過去一個月零13天,裕仁天皇秘密來到麥克阿瑟的住處,兩人談了半個多小時,然后裕仁很高興地離開了。
關于這次談話兩人到底談了什么,裕仁天皇后來說:“當時與麥克阿瑟將軍有君子協(xié)定,永不透露。”
不過,麥克阿瑟好像并沒有遵守這個協(xié)定,后來在《麥克阿瑟回憶錄》中就記載了這次見面。
但是,麥克阿瑟記載的內容也不多,而且是在美化裕仁天皇,說自己本來擔心裕仁天皇會狡辯,不承認自己有罪,但裕仁的表現(xiàn)卻讓他大吃一驚,說:“麥克阿瑟將軍,我此次來訪的目的,是向你所代表的盟國投案并接受審判。在此次戰(zhàn)爭中,我的國民所做出的所有政治軍事上的決定,以及他們所采取的所有行動,其責任完全由我來承擔?!?/p>
麥克阿瑟在回憶錄中寫道:“他說的話讓我深感震撼。根據(jù)已有的信息,我知道這并非他的責任,可是他竟然勇于承擔,哪怕這意味著走向絞刑架。這的確讓我深有感觸。他繼承了皇族的血統(tǒng),不過他的話讓我意識到,哪怕拋開他的貴族血統(tǒng)不論,他僅憑自身的品質也足以成為日本的第一君子。”
其實,麥克阿瑟把裕仁天皇想得太好了,這件事即使是真的,也只是裕仁天皇的欲擒故縱而已,因為他知道,美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可能把他送上審判庭的。
那么,除了上面這些話,裕仁天皇這次與麥克阿瑟還說了哪些話呢?雖然沒有人透露,但我們也可以根據(jù)歷史來推測一下。
當時,國際上要求審判裕仁的呼聲非常高,連東京審判的審判長韋伯也強烈要求審判裕仁,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裕仁去秘密會見了麥克阿瑟。
因此,如果裕仁真的想自己承擔戰(zhàn)爭的責任,他完全沒必要去秘密會見麥克阿瑟,直接接受審判就行了,他之所以去見麥克阿瑟,其實就是為了逃脫審判。
至于如何才能逃脫審判,無疑就是兩人這次談話的重點。
從后來的歷史來看,至少有兩個要點,一個是利益,一個是威脅。
先說利益。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最大的敵人就是蘇聯(lián),在歐洲有英國、法國等國家來牽制,在亞洲誰來牽制蘇聯(lián)呢?最好的幫手就是日本。
因此,美國就需要對日本網(wǎng)開一面,即使是東京審判,也是在美國人的主導下進行的,除了那些罪大惡極的戰(zhàn)犯,很多對美國有好處的人都被包庇了下來。
而且,美國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還要求改變日本的政體,改成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天皇只是一個國家象征,不再參與國政,這也是裕仁天皇為了逃脫審判做出的一個很大的讓步。
后來的歷史已經(jīng)證明,日本從此就徹底成為了美國的小弟,跟著美國反蘇、反華,成為美國在東亞的一條“看門狗”。
再說威脅。當時的日本人仍然把天皇當成“神”一樣看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裕仁天皇真的被審判,甚至被送上絞刑臺,這對無數(shù)日本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肯定會在全國各地引起巨大的動亂。
麥克阿瑟在發(fā)給華盛頓的電報中就說過:“對裕仁起訴將不容置疑地在日本人民中間造成很大的動亂,由此造成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
根據(jù)麥克阿瑟的估計,如果真的發(fā)生這種情況,美國需要派出100萬軍隊,才能穩(wěn)定日本的局勢,這是美國承受不起的。
因此,為了日本的穩(wěn)定,裕仁天皇是不能審判的。
說到底,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弊,即使是代表正義的東京審判,也只是美國與日本的利益交換而已,正如東京審判審判長韋伯所說:“對天皇免于起訴,無疑是為了美國的最高利益?!?/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