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種認知,覺得身居高位的人一定會比普通人的信息渠道更多、見識更廣,所謂“領(lǐng)導(dǎo)的決定都是對的”、“在下一盤大旗”之類。其實放眼歷史,除了開國皇帝可能還有點兒能力的因素以外,剩下的還真不一定,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清朝時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起居實錄》,就是事無巨細都記錄下來,這中間可以看到很多笑話。比如說光緒皇帝從小就生活在深宮里面,他居然不知道雞蛋值多少錢。他每天要吃4個雞蛋,在御膳房的賬上就記載每天要花費34兩銀子,一個雞蛋平均要花費8兩多銀子,極其昂貴。
為什么說8兩多銀子一個雞蛋特別貴呢?這里說明一下,清朝的一個正七品官員一年正式的俸祿是45兩銀子,所以按照8兩銀子一個雞蛋的價格來計算,一個正七品官員一年工資還不夠買6個雞蛋;當時北京的一個普通四合院也就值100兩銀子左右,按照這個價格也不過值12個雞蛋多一點點,可見這個清朝的太監(jiān)們采購有多黑。
這其實是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看破不說破的潛規(guī)則,只有皇帝一個人不知道而已。有一次光緒問他的師傅翁同龢,雞蛋這么貴的東西師傅你有沒有吃過?翁同龢知道皇宮的潛規(guī)則,如果說實話肯定會得罪那些負責采購的太監(jiān),這些太監(jiān)天天跟皇帝在一起,要是得罪了他們隨時給你打小報告穿小鞋。所以翁同龢不敢說實話,就隨口打馬虎眼說,雞蛋這么貴的東西,臣在祭祀大典的時候才偶爾吃一點,平時我也吃不起。
不僅是光緒,滿清的好幾個皇帝都是不知道雞蛋真實價格的。乾隆號稱“十全老人”,被坑得更慘,因為內(nèi)務(wù)府給他的膳食清單上寫著一個雞蛋十兩銀子。乾隆有一次與大臣湯文瑞閑聊,無意間得知湯文瑞一頓早餐要吃4個雞蛋。乾隆大吃一驚說,你一頓早餐就要吃掉40兩銀子,我都不敢這么奢侈啊。
湯文瑞一聽就知道自己捅了大婁子,趕緊撒謊說我吃的雞蛋都是殘次品所以很便宜,比不得皇帝吃的雞蛋,您吃的都是好雞蛋呀。
更搞笑的就是道光,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割地賠款就是從他這一代開始的,道光這個家伙治國無能,但是特別喜歡搞形式主義的東西,經(jīng)常號召大家勒緊褲腰帶節(jié)儉過日子。他自己帶頭穿打補丁的衣服上朝,搞的大臣們要把新衣服特地拿去做舊,還要專門打上補丁才敢穿出來,一時間北京城里的舊衣服價格甚至超過了新衣服,非??尚?。
有一次,道光看見他的大學(xué)士曹振鏞衣服上有兩個很顯眼的補丁,居然比自己還多一個,就問曹振鏞,你這衣服打一個補丁得花多少錢?這個曹振鏞曾經(jīng)有過一句名言——“多磕頭,少說話”,這種官場老油子自然是知道內(nèi)務(wù)府中飽私囊潛規(guī)則的,他怕說錯了得罪太監(jiān)們,所以故意往高了說打一個補丁大概要3錢銀子。想不到道光聽了之后悔恨不已,說內(nèi)務(wù)府那幫混蛋跟我說打一個補丁居然要5兩銀子!
大臣們也知道道光的這個脾氣,所以平時都是投其所好信口亂說敷衍、欺騙他。比如道光有一次想知道民間一個雞蛋值多少錢,他就問曹振鏞??刹苷耒O自己也不知道民間的雞蛋賣多少錢,因為他這種達官貴人哪會去逛菜市場,所以就謊稱自幼患有腹脹氣滿的毛病,生平從來沒有吃過雞蛋。道光聽曹振鏞這么說很滿意,表揚他真是節(jié)儉的好榜樣。
所以你們看,乾隆、道光、光緒這幾個在清代皇帝中不算蠢的,卻依然被蒙蔽的死死的,無從得知一個雞蛋該值多少錢這種生活常識。因為在他們的身邊活著一大堆要靠皇帝的牙碎來養(yǎng)活一家老小的利益鏈,所以一個雞蛋是不可能有正常價格的。無論是在這個利益鏈條中的人,還是在這個利益鏈條之外的人,沒有人敢告訴他們真相,所以站得更高未必看得更遠,比普通人見識更多。
看到這有朋友可能會說了,那皇帝們能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說明他們必定有過人之處吧?這個其實也不一定。
東晉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叫做晉惠帝,天生就智力比較低下,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智障。有一天有個大臣報告他說某個地方鬧災(zāi)荒了老百姓都沒有飯吃,朝廷得想辦法救濟一下。晉惠帝聽了之后,十分不解地說出了那句“何不食肉糜”的千古名言。
就是這么一個明顯弱智的人是怎么當上皇帝的?他有什么過人之處嗎?答案是,沒有!晉惠帝還是皇子的時候他的智力狀況其實就已經(jīng)眾人皆知了,包括他的父親晉武帝也知道這是個傻兒子,但是為什么還要把他選做繼承人呢?因為皇帝的繼承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朝廷里那些錯綜復(fù)雜的派系,他們其實更希望皇帝就是個平庸之輩,這樣便于控制。
晉惠帝能上位,背后就涉及大臣以及地方勢力的平衡。所以在各方的權(quán)衡之下,覺得讓一個傻子來當皇帝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后來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晉惠帝上位之后完全不能治國理政,導(dǎo)致大權(quán)旁落,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差一點就亡國。
所以大家看,晉惠帝這種靠血統(tǒng)上來的蠢貨,天資本來就不咋地,就算身邊沒有弄臣蒙蔽他,可能都不知道很多的常識。要再蒙蔽他一下,被那些豢養(yǎng)的走狗吹捧一下,他更是渾渾噩噩不知所以,最終讓國家一步步走向動蕩與災(zāi)亂。
看到這又有朋友有疑問了:我看電視劇里那些皇帝們登上大位之后都會清除異己,這也需要一定的手段和能力吧?
咱們以明朝的朱由檢為例,他因為哥哥死的很突然,所以上位的時候只有17歲,還算一個少年,他最大的對手就是大名鼎鼎眾人皆知的魏忠賢。
魏忠賢在中國的歷史上算排得上號的權(quán)臣,自稱九千歲,只比皇帝的萬歲低一千歲。他在活著的時候各地就有官員為他建生祠,可以說是權(quán)傾朝野。17歲的朱由檢和他一比,簡直就是政治素人。
但結(jié)果是什么呢?朱由檢一登基就毫不猶豫地拿魏忠賢開刀,瞬間就讓魏忠賢及其黨羽樹倒猢猻散,最終自殺了結(jié),類似的情況還有和珅。
試問,一個剛剛登上王位的17歲少年有什么特別的能力、手段嗎?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有手段,就沒有明朝后來的結(jié)局了。朱由檢能剿滅魏忠賢靠的是皇權(quán)體制本身,在這個體制里沒有二把手,其核心權(quán)力只集中于一人,因為最高權(quán)力所有者不允許有任何可能危及自身的競爭對手存在,所以歷代的皇帝們只是充分利用了這個體制而已,談不上什么聰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